题目内容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才能不及中人 |
试题答案
C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才能不及中人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⑤纵士卒无赖 ⑥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⑦于是项伯复夜去 ⑧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A.①④⑦ B.③⑤⑧ C.③⑤⑥ D.④⑦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⑤纵士卒无赖 ⑥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⑦于是项伯复夜去 ⑧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 A.①④⑦
- B.③⑤⑧
- C.③⑤⑥
- D.④⑦⑧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⑤纵士卒无赖 ⑥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⑦于是项伯复夜去 ⑧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A.①④⑦ | B.③⑤⑧ | C.③⑤⑥ | D.④⑦⑧ |
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⑤纵士卒无赖 ⑥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⑦于是项伯复夜去 ⑧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A.①④⑦ | B.③⑤⑧ | C.③⑤⑥ | D.④⑦⑧ |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至5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皆共目之 目:眼睛 D.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以精铜铸成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覆盖周密无际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D.衡下车,治威严
4.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着重介绍了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详尽记述了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内容。
B.第一段用“似酒尊”形象地描写了地动仪的形状,用“合契若神”的夸张语言表现以仪器的准确无误,平实中透出情致。
C.后两段主要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整治法度收拿奸党一事虽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为政果敢,不畏权贵的官员形象。
D.文段按时间顺序表现了张衡善机巧、善理政的特点,主要从自然科学和文学两方面突出了张衡的杰出才华。
5.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 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考:考察 |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按:查办 |
C.帝感悟,即报许报:报告 |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遮蔽 |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②遂见用于小邑 |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4分)
(2)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6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季布匿僕阳周氏匿:隐瞒。 |
B.意季布匿其所意:料想。 |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拜:授官。 |
D.诸将皆阿吕后意阿:迎合。 |
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臣各为其主用静女其姝 |
C.单于尝为书嫚吕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D.意季布匿其所为仲卿母所谴 |
① 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 樊哙可斩也!
③ 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 欲以为御史大夫。
⑤ 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 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引历史故事,认为铁证如山若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
(1)用“/”给划线部分断句。(2分)
曹 丘 至 即 揖 季 布 曰 楚 人 谚 曰 得 黄 金 百 斤 不 如 得 季 布 一 诺 足 下 何 以 得 此 声 于 梁 楚 间 哉 且 仆 游 扬 足 下 之 名 于 天 下 何 足 下 拒 仆 之 深 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共4分)
①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②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