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试题答案
C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 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 / 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 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 / 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 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杀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军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 攻 人 之 恶 毋 太 严 要 思 其 堪 受 教 人 以 善 毋 过 高 当 使 其 可 从
② 为 恶 而 畏 人 知 恶 中 犹 有 善 路 为 善 而 急 人 知 善 处 即 是 恶 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 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 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 / 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 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 / 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 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杀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军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 攻 人 之 恶 毋 太 严 要 思 其 堪 受 教 人 以 善 毋 过 高 当 使 其 可 从
② 为 恶 而 畏 人 知 恶 中 犹 有 善 路 为 善 而 急 人 知 善 处 即 是 恶 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1.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将”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将”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将”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将”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于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吴士)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所招募的人饮酒作乐,实际上不能统帅军队。
B.形势莫便于姑苏——政治形势没有比姑苏更好的。
C.然而不霸者,将劣也——却不能称霸,就是由于将领太差。
D.得官者数十人——得到官职的有几十人。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吴士好夸言”有关的一组是
①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
③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④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⑤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⑥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 ]
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之道,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徵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徵所为,促召之。徵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见长史郑:“魏公①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 徵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②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③引为洗马。徵见秦王④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⑤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
[注]①魏公:李密。②安辑:安抚。③隐太子:指李建成。④秦王:指李世民。 ⑤阋(xì):争斗。文中为使动用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虽骤胜 骤:屡次,多次。
B、又府无见财 见:读xiàn,现成的。
C、徵不谢去 谢:拜谢。
D、隐太子引为洗马 引:推荐,引荐。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徵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隋乱,诡为道士。②若浚池峭垒……取胜之道也。③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④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⑥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胸怀大志,通晓学术,为武阳郡丞元宝藏掌管文书。李密对元宝藏发来的文书总是加以赞扬。但魏徵进十策献秘计,李密却都不予采用。
B、魏徵见识不凡。当他看到天命归于唐,而李密的部下李处于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时,便给李写了一封信,劝说李离开李密而归附于唐。李得信后便定计归唐。
C、魏徵考虑问题总是能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当窦建德被打败,魏徵跑到关内,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当了官。他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及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D、魏徵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徵事前挑起他们兄弟之间的争斗,魏徵非但不谢罪,反而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
译文:
⑵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译文:
⑶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