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试题答案
D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浣 花 溪 记
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5.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9.(1)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译文: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浣 花 溪 记
钟 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5.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委也 委: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 肖: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 霁: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 趣:兴趣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9.(1)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译文:
②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晋王还晋阳。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王或时须钱蒱博及给赐伶人,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王乃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承业舞,承业以宝带及币马赠之。王指钱积呼继岌小名谓承业曰:“和哥乏钱,七哥宜以钱一积与之,带马未为厚也。”承业曰:“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承业怒曰:“仆老敕使耳!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王怒,顾李绍荣索剑,承业起,挽王衣泣曰:“仆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手,仆下见先王无愧矣。今日就王请死!”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退,承业奋拳殴宝踣地,骂曰:“阎宝,朱温之党,受晋大恩,曾不尽忠为报,顾欲以谄媚自容邪!”曹太夫人闻之,遽令召王,王惶恐叩头,谢承业曰:“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王连饮四卮,承业竟不肯饮。王入宫,太夫人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特进,适已笞之矣。”明日,太夫人与王俱至承业第谢之。未几,承制授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承业固辞不受,但称唐官以至终身。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五》)
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委:屈从
B.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靳:吝惜
C.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凭:依仗
D.承业奋拳殴宝踣地踣:向前倒地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 ③王怒,顾李绍荣索剑
②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 ④仆受先王顾托之命
A.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C.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D.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3.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D.张承业受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
(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委:屈从 |
B.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靳:吝惜 |
C.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凭:依仗 |
D.承业奋拳殴宝踣地踣:向前倒地 |
①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 ③王怒,顾李绍荣索剑
②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 ④仆受先王顾托之命
A.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
B.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
C.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
D.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
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
D.张承业受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
(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
(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
晋王还晋阳。王连岁出征,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承业劝课农桑,畜积金谷,收市兵马,征租行法,不宽贵戚,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王或时须钱蒱博及给赐伶人,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王乃置酒钱库,令其子继岌为承业舞,承业以宝带及币马赠之。王指钱积呼继岌小名谓承业曰:“和哥乏钱,七哥宜以钱一积与之,带马未为厚也。”承业曰:“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承业怒曰:“仆老敕使耳!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王怒,顾李绍荣索剑,承业起,挽王衣泣曰:“仆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手,仆下见先王无愧矣。今日就王请死!”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退,承业奋拳殴宝踣地,骂曰:“阎宝,朱温之党,受晋大恩,曾不尽忠为报,顾欲以谄媚自容邪!”曹太夫人闻之,遽令召王,王惶恐叩头,谢承业曰:“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王连饮四卮,承业竟不肯饮。王入宫,太夫人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特进,适已笞之矣。”明日,太夫人与王俱至承业第谢之。未几,承制授承业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燕国公。承业固辞不受,但称唐官以至终身。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五》)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委:屈从 |
B.而承业靳之,钱不可得靳:吝惜 |
C.王不悦,凭酒以语侵之凭:依仗 |
D.承业奋拳殴宝踣地踣:向前倒地 |
①凡军府政事一委监军使张承业 ③王怒,顾李绍荣索剑
②不过财尽民散,一无所成耳 ④仆受先王顾托之命
A.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
B.两个“一”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
C.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不同 |
D.两个“一”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
A.张承业劝课农桑,蓄积金谷,收市兵马,广征租税,以应军需.晋王索要也不给,认为惜此库钱,非为子孙计,所以佐王成霸业也。 |
B.张承业以为自己受先王顾托之命,誓为国家诛汴贼,若以惜库物死于王,则愧见先王于地下,有负先王托孤之重。 |
C.张承业为国聚财,未得奖赏,心中不平。所以晋王敬酒他不喝,授官也不要,但称唐官以终。 |
D.张承业受先王顾托之命,所以逆晋王,殴阎宝,理直气壮。但因自己不过一老敕使耳,不免有悲愤之情。 |
(1)郎君缠头皆出承业俸禄,此钱,大王所以养战士也。
译文:
(2)吾以酒失忤七哥,必且得罪于太夫人,七哥为吾痛饮以分其过。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任布“爱民”的一组是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4分)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3分)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4分)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3分)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任布字应之,河南人。力学,家贫,尝从人借书以读。进士及第,补安肃军判官,辄刺问虏中事,上疏请饬边备,仍奏河北利害。后契丹至澶渊,真宗识其名,特改大理寺丞、知安阳县。
入权三司盐铁判官,判度支勾院。京城东南有泉涌出,为筑祥源观,男女徒跣奔走瞻拜。布论之曰:“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遂忤宰相意。又与徐奭、麻温其试开封府进士,而奭潜发封卷视之。降监邓州税,徙知宿州。
时越州守阙,寇准曰:“越州有职分田,岁入且厚,今争者颇众,非廉士莫可予。”乃徙布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悔,日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寇准贬,布亦徙建州,累迁尚书职方员外郎。岁余,出为梓州路转运使。富顺监盐井,岁久卤薄而课存,主者至破产,或鬻子孙不能偿。布奏除之。迁祠部郎中,擢江、淮置制发运使。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
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还,拜右谏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未几,为龙图阁直学士,徙澶州。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布力言平非降贼者。复徙真定,未至,召为枢密副使。
布纯约自守,及秉政,无所建明。子逊尝上书,诋大臣及布皆为不才,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布不才,其子能知之。”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议者以周询引逊语逐其父,为不知体。皇祐间,诏陪祀明堂,称疾不赴。
始,布归洛中,作五知堂,谓知恩、知道、知命、知足、知幸也。卒,赠太子太傅,谥恭惠。
(选自《宋史·任布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疏请饬边备饬:整顿,整治。 |
B.召为三司度支副使,奉使契丹奉:奉命。 |
C.或欲省河北兵省:减少。 |
D.黄德和诬刘平降贼,欲收平家收:收买。 |
A.①尝从人借书以读②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B.①乃徙布越州②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C.①岁久卤薄而课存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D.①御史鱼周询因奏疏曰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①辄刺问虏中事 ②明朝不宜以神怪衒愚俗
③布闻之,贷其死 ④布奏除之
⑤布力言平非降贼者 ⑥布归洛中,作五知堂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⑤⑥ |
A.任布密切关注国家的边境防御,他曾上书陈述河北的战略利害关系并请求保持戒备,后来契丹果然发兵澶渊,他也因此受到真宗关注。 |
B.任布认为京城东南有泉水涌出并非吉兆,反对朝廷以此愚弄百姓的错误做法,从而忤逆了宰相的意图,又受考试作弊牵累而被降职。 |
C.任布曾经在富顺监管盐井,当时井盐产量降低,课税却没有减少,有的甚至卖子卖孙也无法交足税款,他上奏废除了盐税。 |
D.鱼周询借任布的儿子诋毁大臣及任布都是庸才的机会,请求皇帝降了任布的职,人们认为鱼周询的做法有失妥当。 |
(1)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4分)
(2)前使者多聚山海珍异之物以饷权要,布一切罢去。(3分)
(3)乃以尚书工部侍郎罢知河阳。(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逊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属于 |
B.以沮陛下之所为沮:通“阻”阻碍 |
C.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数:规律 |
D.王安石乱天下乱:使……乱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以为然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
B.①朕所以恐惧者②所以游目骋怀 |
C.①无不言其害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扶老携幼困苦之状②羡长江之无穷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安石力主变法和变法遇阻的一组是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
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
C.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 |
D.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 |
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⑵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3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