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坐促弦弦转急  表示轻微的转折②去江口守空船  来到 
③弦弦掩抑声声  悲、伤④渚清沙白鸟飞  回来
⑤河东亦然  遇到饥荒  ⑥非能也  游水 
⑦如听仙乐耳明  暂时⑧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⑨使人听此朱颜  使……凋谢 至尊而制六合  登上
   

A.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⑤⑥
C.②④⑦⑨⑩
D.①④⑦⑧⑨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参与

B.以违命,流于日南数:列举

C.公之所欲为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传布

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5分)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从事,空一府往争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矣!”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是故舍我而从人耶!”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吾知之矣。”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从史起此军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败。
(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参与
B.以违命,流于日南数:列举
C.公之所欲为唯:希望
D.后不听信,恶益闻:传布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①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②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③上使谓吕君曰:“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④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⑤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⑥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规劝卢从史,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命运不济,虽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C.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5分)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苑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威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④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③愿士:温和老实的人。④义勇:偏义复词,偏指“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幸疾矣,            被:遭受

B.疑许诺,就坐              延:邀请

C.其数而封识之            籍:记录

D.人于是              多: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李疑以尚义名   不拘于时,学

    B躬煮糜炼药     汉家除残去秽

    C 二子米馈,却弗受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 名士大夫成喜疑交    契丹吾约为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景淳请求李疑收留他,是因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

B.范景淳后来卧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的神情。

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为了避嫌,还特意请求邻人一同前往。

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钱为他办完丧事,把剩下的钱悉数还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宋学士的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不能凭借外貌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李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B.表达了作者对重利轻义庸俗世风的忧虑,和对世风好转的殷切期待。

C.作者之所以为李疑立传,是因为李疑是他的朋友,想以此文纪念他。

D.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既是对世风污浊的忧虑,又是赞扬李疑是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苑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怠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竞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于是多疑,名士大夫威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愿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④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注:①踵:走到。②赆:赠送的财物或路费。③愿士:温和老实的人。④义勇:偏义复词,偏指“义”。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幸疾矣,            被:遭受

B.疑许诺,就坐              延:邀请

C.其数而封识之            籍:记录

D.人于是              多: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李疑以尚义名   不拘于时,学

    B躬煮糜炼药     汉家除残去秽

    C 二子米馈,却弗受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 名士大夫成喜疑交    契丹吾约为兄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景淳请求李疑收留他,是因为李疑有“好周人急”的美名。

B.范景淳后来卧床不起,李疑侍候如同亲人,没有丝毫厌烦的神情。

C.李疑前往旅店取范景淳留下的行囊,为了避嫌,还特意请求邻人一同前往。

D.李疑用范景淳留下的钱为他办完丧事,把剩下的钱悉数还给了他的两个儿子。

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宋学士的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不能凭借外貌来判定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李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B.表达了作者对重利轻义庸俗世风的忧虑,和对世风好转的殷切期待。

C.作者之所以为李疑立传,是因为李疑是他的朋友,想以此文纪念他。

D.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既是对世风污浊的忧虑,又是赞扬李疑是轻财好义的清廉君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宰相寇准之     奇:认为……奇异

B.

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C.

卿勿以我为也    慢:傲慢

D.

太后大怒,曾为之  解:理解

(2)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  ]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

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

大臣曹利用与王曾的个人感情上有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

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4)

把文言文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本上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日:王佐器也。宰相寇准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日:向思盟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太后日: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宰相寇准之          奇:认为……奇异

B.

应天府           知:主持、掌管

C.

曹利用恶曾已上,尝怏怏不悦  班:排列、位次

D.

太后大怒,曾为之       解:隐瞒

(2)

下列句子全部属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的一项是

①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

②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③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

④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

⑤仲淹服其言

⑥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

[  ]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宋代咸平年间,王曾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宰相寇准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认为他是奇才。

B.

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

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

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4)

把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思卿甚.故不及朗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

(2)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③荐绅:士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翻译和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分)

茅 子 受 读 而 题 之 曰 若 君 者 非 古之 志 士 之遗 乎 哉 孔 子 删 诗 自 小 弁 之 怨 亲 巷 伯 之 刺 谗 以 下 其 忠 臣 寡 妇 幽 人 怼 士 之什 并 列 之 为 风 疏 之 为 雅不 可 胜 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门人给谏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以敬,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③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馘(guó):指古代战争中为献功而割的敌人的左耳。②阃(kǔn)寄:统兵在外的人。阃,郭门的门槛。寄,托付。意即郭门以外的事委托全权处理,所以用来专指在外负责军事专职的人。③荐绅:士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诋:诋毁
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薄:减轻
C.予谨识之             识:记述
D.特悯其人,矜其志         矜:敬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
B.发乎情,止乎礼义       其能遗之乎
C.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
D.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    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②愤疆埸之日弛
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   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   ⑥而作之忾也,固矣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5.翻译和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 / ”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第三段中的划线处断句。(4分)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