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说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的言行。
B.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屈原》《北京人》等。《雷
      雨》通过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C.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
      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D.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有《王子安集》。《滕王阁序》据说是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时,参加都督
      阎公招集的聚会,即席而作。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下列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和语句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传”是注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作肖像描写,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当时样子怕人,真切地突出了他病情严重、生活艰难,表达了作者意外的惊讶和深切的同情;也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引出下文。

C.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财富。(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作者以“服装”为喻形象地揭示了那种拒绝传统、抛弃传统、热衷于追求时尚文化的忘本心态,以“文物”为喻形象地揭示了那种迷信传统、惧怕改革、不思进取的守旧心态。

D.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为“送来”。(鲁迅《拿来主义》)

——“抛给”(“送来”)指不怀有什么不良动机的、随意的施舍。而“抛来”则指怀有不良企图的举动,即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冠冕”一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列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和语句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传”是注释儒家经典的著作。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B.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杨绛《老王》)
——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作肖像描写,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当时样子怕人,真切地突出了他病情严重、生活艰难,表达了作者意外的惊讶和深切的同情;也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引出下文。
C.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财富。(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作者以“服装”为喻形象地揭示了那种拒绝传统、抛弃传统、热衷于追求时尚文化的忘本心态,以“文物”为喻形象地揭示了那种迷信传统、惧怕改革、不思进取的守旧心态。
D.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为“送来”。(鲁迅《拿来主义》)
——“抛给”(“送来”)指不怀有什么不良动机的、随意的施舍。而“抛来”则指怀有不良企图的举动,即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冠冕”一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