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包:像用包袱兜 B.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 保:使……安定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宾客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宗 |
试题答案
DB.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 保:使……安定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宾客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祖宗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 |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 |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谏:规劝 |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⑥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接 |
B.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 |
C.贾生尽为之对对:回答 |
D.乃悉草具其事仪法具:详细 |
1乃征为廷尉 1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A B
2乃使其从者衣褐 2侯生因谓公子曰
1文帝召以为博士 1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C D
2为楚怀王左徒 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招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觉得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
C.作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朝廷的法度,并且出台了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作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
乃 短 贾 生 曰 雒 阳 之 人 年 少 初 学 专 欲 擅 权 纷 乱 诸 事 于 是 天 子 后 亦 疏 之 不 用 其 议。
小题5:文言翻译:(10分,每小题5分)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珍惜、爱惜
D.追亡逐北——北:溃败的军队
2.对下列划线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③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④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立法度,务耕织务:努力从事 |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 |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沿用 |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蟹六跪而二螯 |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以六合为家 |
C.东割膏腴之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的强大,意在与秦后来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
D.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立法度,务耕织务:努力从事 |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 |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沿用 |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蟹六跪而二螯 |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以六合为家 |
C.东割膏腴之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3.对第三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的强大,意在与秦后来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
D.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立法度,务耕织务:努力从事 |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拱手:作揖行礼 |
C.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沿用 |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蟹六跪而二螯 |
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然后以六合为家 |
C.东割膏腴之地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
B.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的强大,意在与秦后来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 |
C.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
D.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张耒
后稍聚党,罪过数发。吏捕逐不得,闻朝廷,诏使招出之。青即自诣寿春,诏以补卒。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后数得尤贼,诏授官至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贼张晏,聚党抄掠,伤吏士,朝廷选青为伊阳巡检。五年,盗劫伊阳之小水,青追盗至福昌,予因见之。青长六尺余,慷慨敢勇,持刀入山独行二百余里,以一时往返。然貌恂恂谦恭,事士大夫甚谨,惟恐不当其意,居官小心,畏法廉洁,御下有恩,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先是朝廷兴师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当领徒从大将军高遵裕军出塞,察与青有旧恩,奏辟青从行。遵裕军疾驱入塞,察数危窘矣,青卫之,夜则被甲守其寝,抚左右得其欢心。察卒赖以全者,青之力也。
张子曰:“青始强暴,为盗贼,后乃折节,士大夫或愧焉,其始盖无有教之者故也。夫中道为善,犹不失为士,况始终于善者哉!然青才有过人者,彼虽为盗,固有以自异也。”(《柯山集》卷四十三《任青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笑谢少年/谢: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B.具饮/具:准备,备办
C.惟恐不当其意/当:恰当
D.御下有恩/ 御: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智数雄其党/久之以足音辨人
B.予因见之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夜则被甲守其寝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乃使谢僧还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六句,全都表现任青“多智数”的是( )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
②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③ 吏捕逐不得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
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
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青年轻时强悍无理,做过强盗,因很有心计,在同伙中名气很大。不过他为盗时尚有怜悯之心。
B.同乡年轻人偷僧人的驴子而不得,所以请任青出马。任青起先不肯,后来要求年轻人为他准备好宴席请他吃饭才答应,不过他要求事后归还驴子。
C.任青在家乡结党犯罪,官府追捕不到,只得上报朝廷。朝廷后下诏招抚,任青受诏抚,为官府抓捕强盗。
D.任青为人豪爽,勇敢无畏,但他身处官场时,为人处事小心翼翼,待人谦恭,廉洁自律,对上级官员则恭谨有礼,表现了他性格的另一面。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太守使捕部中盗,往辄得,境为无盗,以劳稍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察数危窘矣,青卫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又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 |
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 |
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表明了作者批判警察欺软怕硬、玩忽职守、能力低下的情感态度。 |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
【小题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意?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