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那水呢,_________不结冰,__________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__________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A、倒反;不但;况且 B、不但;况且;倒反 C、不但;倒反;况且 D、况且;不但;倒反 |
试题答案
C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
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烛,
____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________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都将过去。贮藏 祈求 尽管
贮蓄 乞求 尽管
贮藏 乞求 但是
贮蓄 祈求 但是
那水呢,_________不结冰,__________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__________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但 倒反 况且
|
阅读理解。
自然界的各种奇妙语言化学语言
语言功能是人类独有的。鸟类用鸣叫表达感情,蜜蜂用舞姿传递信息。此外,还有许多生物,既不会鸣叫,又不会表现特殊的形体动作。它们有没有信息交流,又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呢?
原来生物界最原始的信息交流媒介是化学物质,不妨称之为化学语言。这种化学语言,至今仍在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的许多物种中广泛运用。同一个物种之间的交流媒介叫信息素,不同物种之间因利损关系不同而又有区分。蜜蜂种群能保持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是靠蜂王分泌的王权信息素。一旦蜂群成员感受不到王权信息素,就会乱成一团。蚂蚁找到食源后要返巢召集同伴,就在地上施放标这信息素,同伴就能寻迹随往。如果用蘸了乙醚的棉球在行径的中途擦去这种信息素,原来秩序井然的行列就会中断而左顾右盼,迷失方向。杉树受小蠹虫蛀食后会分泌一种使小蠹虫厌食甚至中毒的防御性化学物质;小蠹的对付办法是用聚集信息素召来大批同伴,传播病菌,使杉树患病直至死亡而停止分泌防御物。小小蚜虫受敌扰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使同伴疏散逃逸。田野和森林中的飞蛾则用性信息素招引配偶以繁衍后代。有些实蝇和菜粉蝶在产卵时会留下标记信息素,这样它们的同伴就不会在同一处重复产卵,从而可保证孵出的幼虫有足够的食源。蜂类使用蜇针时,释放的是一种既损害自身又使敌方受毒的互损素,它对同伴又起报警信息素的作用,使被蜇方成为蜂群的攻击目标。花香招引蜜蜂采蜜,同时帮植物传粉,则起着互利素的作用。大豆的一种寄生线虫可以休眠多年,要感受到大豆根部分泌的一种促孵化物质才能孵化,这种分泌物就是利他素。
所有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量都极微,甲( )一些生物靠它们进行信息交流的现象虽早已发现,但长期以来一直不知其所以然,乙( )微量化学检测技术发展起来以后,才得以确定这些物质的化学结构。近20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飞速发展,形成了一门边缘学科,叫化学生态学。目前,中国生态学会下面也设立了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国内已有好几种经济作物害虫,如棉红铃、梨小食心虫、亚洲玉米螟、甘蔗条螟和白物透翅蛾等的性信息素在虫情测报和害虫综合防治中已取得实用效果。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工作展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声音语言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就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着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二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有些动物学家对鸟类的各种语言进行了研究,并编成了一本《鸟类语言词典》。这本词典是很有用处的。举个例子说,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使飞机坠毁。现在有的机场已设立了鸟语广播台,播送鸟类的惊恐叫声,以便驱散它们,使飞机安全起飞和降落。
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8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7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
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物的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
色彩语言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观察一下背上长着三根长利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旁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超声语言
螽斯、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汉”螽斯唱的大多是“求婚典”,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雌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战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了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上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远处的伙伴火速前来相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查,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在我国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鳌,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鳌,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气味语言
一位昆虫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雌蛾,装进一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然后在桌上放一夜。翌日清晨发现竟有40多万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将那头雌蛾团团围住。天蚕雌蛾既无声音语言,又无色彩和运动语言,它是靠什么和雄蛾取得联系的呢?
原来,许多昆虫都是靠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即气味语言)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物质称之为传信素。目前,人们已查明一百多种昆虫传信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气味语言物质的作用进行了分类:有借以吸引同种异性个体的性引诱剂;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警戒激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或在迁居时指明道路的示踪激素;以及维持群居昆虫间的正常秩序的行为调节剂等。
人们发现,运用气味语言的绝非昆虫一家,鱼和某些兽类也有这种本领。有些雄兽(如许多鹿和羚羊)在生殖季节,能用特殊的气味物质进行“圈地”,借以警告它的同伙:有我在此,你须回避。
各种传信素的发现、分离和人工合成,丙( )为我们揭示动物行为的秘密,丁( )为进而控制、改造生物开辟了诱人的前景。据报道,最近已研制成功一种香味浓郁的“假激素”,蚊子、蛾子和小甲虫等害虫闻到之后,便会大倒胃口,停止吃食和排泄,中断发育周期,并不再繁殖后代了。一旦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对于使用农药的后顾之忧,也就可以彻底解除了。
1.文中画线句子中,“原始”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
2.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甲、乙、丙、丁4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3.下列物质属于“化学语言”范围的是
[ ]
4.认真读上面的每一部分,完成填空。
①动物的“声音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②动物的“色彩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③动物的“超声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④动物的“运动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⑤动物的“气味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采用的是
[ ]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2006·眉山)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人体海洋”陈夏法
①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
②经科学测定,一个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分布在各种组织和骨骼中的水达到45~50千克,占体重的60%~70%。一个人的胚胎发育到3天时,所含的水达97%,与海洋中的水母(如海蜇等)所含的水一样多;发育到3个月时,所含的水达91%;新生儿身体含水量达80%;1岁以上的孩子身体内的含水量就和成人一样了。
③原始生命在海洋中诞生以后,海洋中的生物逐渐向陆地迁移,并把诞生地的海水带到自己的体内,而在后代中留下了从海洋起源的印记,这一点人类也不例外。为了说明人身上的血液与大洋中的纯海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苏联科学家夫·弗·杰普戈利茨特地对海水和人类血液进行了对比测量,结果发现海水和人血中溶解的化学元素的相对含量惊人地接近。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人类来自海洋的最好佐证。
④海水的固有特征就是带有咸味,否则就不成其为海水。人体血液中就带有这种海水特有的稍咸的味道。当你在进食时,如果不慎咬破舌头,伤口流出了血,你就尝到了血的咸味。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但比世界上最淡的波罗的海的含盐度(0.2%~0.3%)却要高许多。况且,科学家在考察地球历史中发现,在原始生命诞生时期海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分,比之今日要低得多。之后大陆上的盐分逐渐随水流注入海洋,海水才慢慢变得咸起来。而在鱼类进化到两栖类,并由海中登上陆地的时候,其咸度就相当于现在的血的咸度。会不会是因为人类的远祖在登陆时只带上了当时的海中物质,并以此代代相继,所以人血的含盐度就比现在的海水要低一些呢?
⑤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承认。当人体因某种疾病而大量失水时,或者出血过多时,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给患者皮下或静脉中注射生理盐水,最常用的是含0.85%氯化钠的水溶液。炎热的夏天,在地里劳动的农民和在炼钢炉前干活的工人,每天都要流掉大量的汗水。出汗过多,人的机体就会因失水失钠而致病,医生总是要劝这些人多喝些淡盐开水。这就是向人体内部“海洋”中补充“海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⑥如此看来,人身上的海洋印记,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物教科书。它告诉人们:我们的身体一半以上由水组成,我们的血液像海水般微咸。
(选自《白天的星星·奇妙的人体海洋印记》,有删改)
(1)整体把握,清理思路,分析结构。
①在作者看来,“人体的内部就是一个奇妙的海洋”,这个“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文字归纳在下面。
②选文的①⑥段是总说,其余段为分说,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括号内填上恰当文字,在分说部分相对应处的横线填上自然段序号。
(2)选文用得较多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在列数字以外任意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举例且说明其作用。
(3)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选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如果把下边句中加粗词语去掉或换成其他词语,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任选作一题)
①这个道理在医学上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②经测定,人血的含盐度,一般为1%左右,比普通海水的平均含盐度(3%~3.5%)要低一些。
(4)请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对以下问题大胆说说你的认识。
①有人说选文第⑤自然段是多余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回答:人的生命起源于什么?人的生命离不开什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缔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道理。
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纳霜等东西可用了。其他几大古代文明影响之深就更不待说了。英国的李约瑟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研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其实,对世界上任何国家,一经研究下去,它们的贡献也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张清单。
今天,世界的航海、航空、电子、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宇宙飞行等等科学,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你能说哪一门科学技术只是某一国人的贡献吗?不能!它们的形成源远流长,都是各地人们智慧的汇合和结晶。有时,一件小小的事情,例如从来未曾被人发现其卵子,但是却能繁衍后代的“鳗鲡”之谜,它的解答,就经历了许多世纪,好些国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使智慧和智慧碰击,从而进发出更加绚丽的文明火花。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它将可以医治许多人的自卑感、自大狂、狭隘民族主义、沙文主义,这类东西,如果本着历史眼光看来,不过是人类从半蒙昧时代遗留下来的短视之见罢了。
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吧!扬弃吸收,使为我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消除本可消除的误解,增强理应增强的友谊。文明在号召人们,互相支持比互相仇视好,握握手,比吐唾沫、瞪眼睛好。
让我们为国际文化交流唱一曲赞歌,发出高亢的声音,怀着深厚的感情。让它响遏行云,腾插天下。
1.下列各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然 但是 既然 就
B.尽管 然而 如果 就
C.如果 那么 如果 就
D.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改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3.文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A.一件小小的事情
B.发现其卵子
C.“鳗鲡”之谜
D.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4.下面四句中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是………………………………………( )
A.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
B.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海洋。
C.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D.积极进行国际文化交流。
5.下边两句话:从论证的角度看,各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1)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河汇合而成大海。
(2)当前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收藏了各国学者专家的作品;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陈列着世界各洲各国的物产。这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世界文明是四面八方人们的共同创造。
6.下边四个题目中,作本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国际文化交流赞歌
B.世界文明赞
C.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
D.世界文明
7.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想呢?请写出二至三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山里人几乎家家养花、卖花,但清一色是外地花卉,南方的柠檬在这里养得又肥又大,“没有山上的花草吗?”我问。“没有。”山里人诧异地回答。于是,我从一块巨石下挖起这株很不起眼的碣石山草。
回家栽在花盆里。从此,它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
开始时,由于路上的蹂躏,它仅有的几片嫩叶全蔫了,在花盆里东倒西歪,抬不起头来。但我仍抱有极大的希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是会让人吃惊的。可连续几天,它不但没有生出新芽,反而叶子渐渐变黑变干,一派死气。我不禁悲伤起来,为无意间摧折了一个好端端的生命追悔莫及。于是,我把它从花盆里撤出来,埋在庭院里。每天,我都在埋有碣石山草的空地前默默伫立一会,一是祭奠它,二是幻想绝处逢生,出现奇迹。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地上冒出一个新芽,毛茸茸娇嫩的一团,活像一个新生婴儿。我惊喜地叫出声,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即雀跃着告诉了认识的每一个人。这之后,我对它进行了精心的培育:浇水、施肥、松土、舒茎……慢慢地,碣石山草长势喜人,芽展成叶,叶抽出茎,葱茏成丛,一个月后,它长成一片独特的风景:
葱茏、鲜润的青草,舒展、开放的翠叶;一簇像孔雀开屏时魅力四射的尾羽,又像崇尚率真的靓女的冲天美发;一片像苍翠欲滴的淡冶春山,阵阵风儿吹过,又像绿的海洋,漾起涌涌追逐的波浪。既带有野草的狂放,又带有青草的清新;既有大山的清幽,又有大山的质朴。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观赏它不禁让人想起革命前辈李大钊赞美碣石美景的名句。因此,它引来人人赞美。
一位友人观看了碣石山草,称赞一番,对我说:“你建一个苗圃吧,专门培养自然花草。”
我听了心一动,作为教师,我从事的工作与这多么相似啊!原来是碣石山草般的学生,被老师移植在教室的花盆中,用美德的光辉映照,用真情的细雨浇灌,用知识的土壤培育,用智慧的气息熏陶,他们成为一盆盆亮丽的风景,去奉献社会,美化社会;甚至被人遗弃的很不起眼的差生,多施些感情的雨露,也会长成片片惊喜。“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是很有道理吗?然而,曾几何时,我们教育的花盆塑成应试的形状,束缚了盆中的花草自由成长,使其长成畸形,生成病态,甚至夭折——我们为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过,如今我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摔碎应试教育的花盆,把花草栽在肥沃的土地上,还花草以本性,使其健康成长,长成自然美。
对,我要听从友人的劝告,建一座移栽自然花草、培养自然美的苗圃。
1.说说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1)由于路上的蹂躏,它仅有的几片嫩叶全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今我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摔碎应试教育的花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说,碣石山草的“生命线系上了我的感情线。”那么“我”的感情线的脉络是怎样一步步地向
前发展的呢?请在下列方格里填上适当的词语表示“感情线”的发展。
( ) →( )→( )→( )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何种修辞?加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引用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和李大钊“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的名句,均十
分恰当,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友人是如何对待“我”栽碣石草的?“我”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篇从内容到结构、语言都十分美的文章,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写几句赏析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搏动的心便是一朵不凋零春花。
②早春二月,乍暖还寒的时候,鹅黄隐约,新绿悄绽,昭示着生命的勃勃,那是旭日般的青春;阳春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柔风拂雨,飘扬着自然的伟力,那是如火的中年;________
③夏、秋、冬只属于肉体,心灵之树是常青的。
④“不行春风,难得春雨”,生命之绿需要的是德行的沐浴、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⑤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跨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⑥德是高的,心是诚的,爱是纯的,心便会永远是绿色的。
⑦季节的斑斓和诱人,来自自然的造化;芸芸众生的春景,源自于创造。诗人有云: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
⑧一生的春色,需要一生的装点。
⑨拥有绿色的心,便会拥有一切。
1、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宛若:
因噎废食: 芸芸众生:
2、之所以说心灵之树是常青的是因为________;心灵之树常青就应该_______。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生命应该保持本色呢?本色又是什么呢?
4、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模仿第②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上仿写句子,要求话题一致,结构、句式、修辞相同(填在文中的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