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辨别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将不是连词的词找出来。

A、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平的夜。
B、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
C、我王明是同窗好友。
D、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问题。
植物生长方向之谜
  ①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从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植物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②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从物理学想到,地球引力一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因素。当时,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鼻祖达尔文曾观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变生长方向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达尔文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③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做了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实验。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渐渐地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后来,温特从胚芽鞘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植物生长素,它有促使植物生长的功能。胚牙鞘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导致弯曲发生。于是,温特认为,植物的茎或叶片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当植物受到“策略刺激”时,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植物根朝下、茎朝上生长。
  ④自从温特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秘密后,很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他们发现,植物根总是朝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这同样是通过生长调节剂在根细胞里不同的分布来实现的。于是,他们提出,也许有一种被称为“平衡面”的“策略感应物”流向根细胞的底部,从而影响生长调节剂在细胞中的分布。水平放置的根,其上面比下面生长快,致使根向下生长。可是,这种“平衡面”究竟属于何物?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者们一时无法知晓。
  ⑤不久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发现,在植物弯曲生长过程中,无论是根冠下侧部位还是芽的上侧部位,都存在着高含量的无机钙。那么,无机钙又是如何使植物辨别方向的呢?埃文斯解释说,因为根冠有着极为丰富的含淀粉体的细胞,而淀粉体会把其内部的钙送到根冠下侧。如果用特殊的实验手段去阻止钙的移动,植物就不按正常的方式去生长。同样,植物的芽虽然没有冠部,但也含有丰富的淀粉体,淀粉体也能将其内部的无机钙送到上侧的细胞中。这显然说明,无机钙对植物生长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⑥既然淀粉体内有许多无机钙,而无机钙又能在植物体内来去自如,除了重力之外,还有什么力量呢?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斯坦利·鲁发现,这是由于细胞上、下端之间的电荷不同,两端电荷的不一致引起细胞极化。结果,为数众多被极化的细胞排列在一起,总电荷就强得足够吸引任何相反电荷的钙原子,驱使它们在体内移动。于是,斯坦利·鲁提出:细胞的极性带动钙的移动,导致植物总是根朝下、茎朝上生长。
  ⑦对植物生长方向之谜的研究,已日趋深入。神奇的力量取决于什么,是植物生长素还是无机钙,是细胞的极性还是数者兼有之?目前依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探索。
1.请依次列举科学家们对于“植物生长方向之谜”的三个研究结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节连续用了四个疑问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节中的加粗词“也许”,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说明科学家的研究,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本文第③④两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特的研究是以达尔文的发现为基础的,而许多科学家又承传发展了温特的研究成果。
B.温特找到了“植物各部分细胞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而后人则发现了“植物根朝下茎干朝上”的生长秘密。
C.从结构上看,这两节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句领起,和上下文关联,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D.“平衡面”是否存在,是否影响植物的生长方向,依然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怀疑________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________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________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上文句①~④横线处依次填写的关联词语应是

[  ]

A.不仅

关于

只要

B.既

对于

只要

C.既

关于

只有

D.不仅

对于

只有

2.句⑨□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  ]

A.逗号

B.冒号

C.句号

D.破折号

3.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

[  ]

A.句①

B.句⑤

C.句⑨

D.句⑩

4.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

[  ]

A.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C.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D.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句①与句②③④⑤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这里是用道理来证明论点;②③④⑤四句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说________;第二层是说________。

6.句⑥⑦⑧用________来证明论点。句⑥与句⑦⑧的关系是________。句⑥⑦⑧直接论证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

7.句⑨中的加粗词语的顺序不能调换,原因是________。

8.从论证的角度说,句⑩是从________面论证________;句(11)是从________面论证________。

9.“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一句中的“旧说”指的是________,这样做将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

10.“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怀疑________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________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________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11)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上文句①~④横线处依次填写的关联词语应是

[  ]

A.不仅

关于

只要

B.既

对于

只要

C.既

关于

只有

D.不仅

对于

只有

(2)句⑨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  ]

A.逗号

B.冒号

C.句号

D.破折号

(3)这一段话的中心句是

[  ]

A.句①

B.句⑤

C.句⑨

D.句⑩

(4)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

[  ]

A.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C.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D.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句①与句②③④⑤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这里是用道理来证明论点;②③④⑤四句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说________;第二层是说________。

(6)句⑥⑦⑧用________来证明论点。句⑥与句⑦⑧的关系是________。句⑥⑦⑧直接论证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

(7)句⑨中的加粗词语的顺序不能调换,原因是________。

(8)从论证的角度说,句⑩是从________面论证________;句(11)是从________面论证________。

(9)“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一句中的“旧说”指的是________,这样做将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

(10)“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一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1)

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A.

伯思惟某时捶此孙  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

B.

乃置伯       委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

悟        目似瞑,暇甚

D.

夜皆去       广故数言欲

(2)

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怀刃去       手自笔录,计日

B.

其孙恐又此鬼所困  公输盘我为云梯,必取宋

C.

是两人也      陈涉立为王

D.

伯恨不得杀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

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

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

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秋风野菊

文/李新勇

  路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丛野菊静静开放。微苦的清香,把秋天的空气涂抹成了一段充满哲思的短文,使人想起清新,想起深邃,想起天高云淡,想起寂寞辉煌。在秋天,很多词语都会因为一丛野菊的盛开,而显得成熟和饱满。

  秋天本身就是一个成熟而饱满的季节。可柿子黄了,叶已枯老;枣儿红了,黄叶满地;就是最幸运的金橘,带着温暖的红色和黄色压弯枝头的时候,那叶子早已绿得发黑,显出垂老之状。让人分明感到,成熟和饱满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成熟不等于成全,饱满不等于圆满。

  只有这菊花,这野菊,花和叶子同时进入生命的旺季,黄花绿叶,烂漫葳蕤,一样的精神,一样的新鲜,一样的生机勃勃,在日渐颓败的旷野,绽放成一种象征。阳光越来越稀薄,这一丛野菊好似要填补阳光离去后形成的空白。只是,花朵上的清香无语,一任瑟瑟的秋风洗濯芳华,每一朵花都带着感激和期盼的神色,迎风招摇,似乎远方有渐行渐远的挚友,有心仪已久的嘉宾。挚友是秋,嘉宾是冬。野菊就这样静静地站在秋与冬的结合部,站成时间长卷中的一枚逗号,隔开了丰收的喧嚣,与围炉取暖的安谧。

  常有蜜蜂来贺,已无浪蝶光临。寂寞与凄清是这个季节的主题,更是野菊面临的光景。

  不远处,有一垂钓的老者,好似当年渭水河畔的姜子牙,白发如雪,端坐水湄,仅少了随时可以捻起的飘飘胡须。稍远处,一头牛在草窝中,俯卧成国画里常有的姿势,牛头高昂,斜向虚空。正有一阵没一阵地反刍,仿佛在默念着什么。这是一头健壮的水牛,而且正当壮年。经过一个季节的劳累,此时才得清闲。俯卧,反刍,是最佳的姿势。如果能添得一只喜鹊守在牛背上,那就再生动不过了。可惜牛背上,除了秋风,什么也没有。

  于是,想起历史上许多关于菊花的诗句。陶令篱下采菊,心性不闲,抬头翘盼,望眼南山——南山之外红尘滚滚,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喜讯从山外传来;欧阳修夕阳栏边,金蕊流霞,只叹百草尽摧,若要提一篮秋天回家,除此野菊,别无他选。还有白居易、李易安……但凡心怀“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情绪的诗人词人,都能将关于菊的诗词写到极致。

  但菊花,尤其是这不经雕琢的野菊,并没有因为文人的吟咏而多出尊贵之格、富贵之姿。相反,它从来都干干净净、朴实无华,不以婀娜立世,不以妩媚动人,不孤芳,不自傲,以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恰似通透一切,却沉默不语的思想者,或者胸怀大才,又不求有遇的高格隐士。季节犹人,菊如人生。想人生苦短,路途多艰,纵横捭阖,轰轰烈烈,又何及野菊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呢。

(选自2009年第12期《散文百家》)

1.情感把握:本文通过描写秋风中静静绽放的野菊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理解散文的主旨,关键是要通过“形”去透视“神”,即通过菊花的形象去理解其所蕴含的品质或精神,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

2.诗词默写:历史上有许多咏菊的佳句,试把陶渊明和李清照咏菊的相关名句写在下面。

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

3.写法探究:文章第二段中写到柿子、红枣、金橘等植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散文的写作手法。辨析散文的写作手法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本文写作的对象是野菊,而一开始却从其他植物写起,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突出野菊的形象。)

4.句子品味: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花朵上的清香无语,一任瑟瑟的秋风洗濯芳华,每一朵花都带着感激和期盼的神色,迎风招摇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本题主要品味散文的语言。品味散文的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去理解。)

5.主旨提炼:结合实际,说说从野菊花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做人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作品现实意义的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认识,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我们可以在把握作品立意的基础上,通过文中的关键句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道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致女儿的第四封信

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女儿:

  青少年时代是你们生命中的曙光,这一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心灵上的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进入棺木之前,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思想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但是,如果一个年轻人缺乏意志,随波逐流,如果在他的感情中没有人类的智慧和勇敢,什么幸福他也得不到,相反,他会遇到巨大的灾难。如果一个人易性冲动和缺乏思考能力,又热切地追求一时的快乐和追求强烈的快感这就意味着,他正处在可怕的危险之中。一朵鲜花,一眼看上去,好像是美丽迷人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毒素。缺乏理智的性欲,这是巨大的邪恶。它潜藏在生活之中,有时你也会碰上我们可以直言不讳地承认这一点。年轻小伙子要求姑娘满足他的欲望,好像他不是有意干坏事,他像是真的爱这个姑娘,这样他的罪过就更加严重了。但糟糕的是在思想道德上,他对待爱情的理解还不成熟。按他的体质发育来讲,他已经可以做一个父亲了,但是其道德思想上的发展还仅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并不是怀有恶意,然而是可怕的。事情所以可怕就在于:他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但还缺乏社会阅历,可是就做“父亲”了。我用引号把“父亲”二字括起来并不是偶然的,我是想强调我使用这个词是附有条件的,因为通常这个词是含有另一种更崇高的思想的。

  产生祸害的原因是由于他在社会和文化方面不成熟,没有培养出一种情操,他易动感情和无知,由于这一切而发生了下流行为,没有向着人类真正爱情迈开一步。我的女儿,你要想一想我的意见:那些追求性爱,而且在思想上也不想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小伙子是无知的;随意在“不负责任”的感情的海浪中嬉戏的姑娘,也是无知的。她一千次地用众所周知的那句话为自己的无知作辨解:“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就是爱他,就是这样。”如果小伙子由于自己的无知而给别人带来了灾难,归根到底是给社会造成了灾难。如果他不明白,不懂得给他本人也带来了损害,那么你们姑娘们的无知首先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你的本性可以使你成为聪明的、勇敢的、深思的、谨慎的、严格要求自己的、有判断能力的人。只有当你的本性在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那时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妇女。我常劝告姑娘们,要慎重、再慎重地选择配偶不要害怕,可怕的是在对待这一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轻率思想。

  我相信,如果女人在爱情上是主宰者的话,那么姑娘的心灵上就会产生智慧和勇敢,在精神心理和道德审美关系上将会全面的协调一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忠贞不(  )  藏(  )  直言不(  )  戏(  )

2.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所诠释的“真爱”,至少用三句话来表述这个问题。

真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说“‘父亲’这个词是含有另一种更崇高的思想的”,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父亲”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结尾的语段,你读懂了吗?请谈谈你的感悟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加粗字词的含义。

故不为得也(  )   死亦我所(  )

一箪食,一羹(  )  为身死而不受(  )

2  请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子认为贤者和常人的区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所阐述的中心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其(子厚)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播州
诣:前往。
B.诩诩强笑语以相取
下:居于……之下。
C.不自贵重
顾:回头看。
D.故废退
坐:由于……治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重得罪,死无恨

鸡狗不得宁焉。

B.士穷见节义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遇有以梦得事白上

古之学必有师。

D.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身翼蔽沛公。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不忍梦得之

②故卒死于裔。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自身。

④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B.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

C.文学辞章。

D.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5)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

B.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

C.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D.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

(6)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辞以白其大人--我无法报告母亲大人。

B.仅如毛发比--只像头发那样紧挨着。

C.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发誓不论生死都不背叛朋友,真是真诚可信啊!

D.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已经能够像他后来做司马、刺史时那样,自然也就不会遭到贬斥。

(7)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对朋友极重情义,当他得知刘禹锡状况时,写了封奏疏呈给皇帝,情愿拿柳州换播州。

B.皇帝从柳宗元所递呈的奏疏中得知此事,于是刘禹锡被改任为连州刺史。

C.现在那些平居里巷的庸俗之人为柳宗元的高尚作风所感动,以至于内心抱愧了。

D.韩愈认为,如果柳宗元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文学事业一定会有所损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