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几处/早莺/争暖/树
C.江春/入/旧年
D.断肠人/在天涯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上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

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一句中“齐”应该读(jì),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 / 好治 / 不病 / 以为功。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

6.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

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河中石兽》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下面对句中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B.

沿河求之,不亦乎?   颠:疯狂

C.

石又再转,转转不。   已:已经

D.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2)

下面句中加粗词“之”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C.

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D.

求之下流,固颠

(3)

下面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这句话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B.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

下面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句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这种人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B.

天下的事情,但是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臆想吗?

C.

天下的事情,但是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D.

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吗?

(5)

怎样认识文中的讲学家和老河兵?下面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讲学家讥笑庙僧,懂得物理,博得众人信服;老河兵自恃经验丰富,嘲讽别人。

B.

讲学家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经验丰富,从实际出发,提出正确意见。

C.

讲学家能博得众人信服,依靠的是丰富的知识,值得肯定;老河兵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依照的是他的丰富经验,精神可嘉。

D.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实际;老河兵以经验丰富自居,看不起、讥讽讲学家。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