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你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           )

A、反问
B、设问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把国土交与谁

毕淑敏

    “我”是谁?是一一千千万万曾经和正在保卫祖国的边防军战士。

    整整40年前,我有幸成为这支庄严队伍的一员,奉命把守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那时,“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是每天都振臂高呼的口号。某夜,我们之中一位年轻的士兵,中弹扑倒在万古不化的冰雪上,用他不到20岁的青春年华,实践了这句诺言。

    星寒风高,我们为他更换尸衣。被敌人击穿的肠子流出体外,冻成猩红的冰坨,耷拉着,再也无法安送回腹腔。我们只好将军装剪开,用层层衣襟交错包裹,才把他勉强装殓。待做完了这一切,天将破晓。我站在寂寞旷野中,仰望苍穹,第一次悲怆地叩问上天:无知无觉的土壤,真的比一截生龙活虎的身体更宝贵吗?冷硬干燥的沙子,真的比雪白而坚固的骨骼更值得珍惜吗?

    答案苦涩:是啊。这寒漠边陲的每一撮永冻土壤,都关乎到祖国人民的千万年福祉。这里的每一杯毫无声息的沙砾,都代表着一个饱受磨难民族的尊严。

    于是,匆匆拭泪,走向新的战场,再也不费心思索这个问题了一一已然有了颠扑不破的答案。

    后来,我卸下军装,回归一名普通的老百姓,生活在摩肩接踵的城市里,远离担子,成了被保卫的一员。已经履行了对祖国的承诺,从此不再遥想阔大冷峻的边陲。2008年,我乘坐远洋轮船,绕地球航行一周,用了一百多天,完成了环球之旅。终日僵坐船头,看数十个国界如烟云般在眼前依次展现,然后隐遁而去。面对看似无疆无际,实则每一寸水域都有归属的大海,突发奇想,好想轻声问一句:我把国土交与谁?

    是啊,从上古时代开始,人类无休无止的战争,归根到底,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的底线,就有了繁衍昌盛的基本保障。于是,地球的版图就在铁蹄和硝烟中,一次次改写。人们朴素而顽固的癖好就是: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掠夺他人的地盘。让自己游得舒服一点,宽敞一点,牢靠一点,富裕一点。至于对手嘛,哈!谁让你弱小?谁让你落后?谁让你温良?谁让你没有足够的铁与火,保卫自己的家园?落后就要挨打,你理应活得逼仄,理应衣食无着,理应萎缩消亡,理应最后被逐出人间舞台……

这种选择,从生物学的角度上也许可以归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范畴,但人类毕竟不是没有知觉的植物,不是弱肉强食的动物!肆意掠夺和灭绝其他种族,从社会学和人类进化的历史来看,都是强盗和殖民者的逻辑,野蛮而残忍。

    于是有了风起云涌的保卫国土之战,于是有了谈判桌上寸土必争的较量,于是有了军事的结盟和经济的壁垒,于是有了原子弹和种种高科技的杀人武器……而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为了让自己和自己血脉相承的族人,在更辽阔富饶的土地上,活得更滋润。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战争哲学已日渐式微,靠明火执仗地侵略他人的家园以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几乎已不可能。爱好和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这块圆形蛋糕,体积就这么大。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做得再大了。哪怕是填海造田,表面上确实是增加了土地的面积,其实不过是以压缩了海洋疆域为代价的。

    你想幸福吗?只有一条路——把自家经营好,精心规划、精雕细刻、飞针走线、花团锦簇,然后,与他国和谐相处。

    边防军是需要的,土地是要捍卫的。只是被保卫得铁壁合围固若金汤曾经浸染过热血的国土,从握紧枪杆的战士手中,最终交到哪里?

    交给日日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商吗?交给坐拥地下矿产之富的暴发户吗?交给收了若干年的过路费,还继续高举“还贷”旗帜的公路经营者管理者吗?交给已经将土地分到手里然后撂荒的农人吗?交给为了一己之利污染山川河流的急功近利者吗?交给有了一张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的房产证,证上有几间小屋的你和我吗?

    似乎,是的。然而,绝不是。

    把土地交给人民,自然是对的。可随便某个人,就可以支配国土这个无比庞大的标的物吗?显然,并非如此。

    国土,一个如此苍凉的概念。它覆盖着祖国的每一寸肌肤,没有了国土,一个民族便没有了立足之地。国土又是一个如此古老的概念,在它的襟怀里,深扎着我们传统文化的根须。你很难设想,一个丧失了国土的后裔,还能从容地记忆和传唱他先人的歌;国土,又是一个如此脆弱的体系,一朝污染一夕损毁,就再也难以复原。国土,是一个埋藏着巨大希望的聚宝盆,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梦想之花,都要在它的荫蔽下萌芽。

    百转千思之后,想对能够决定国土命运的人们郑重说一句一一你们可要把国土管好啊!

    你们代表着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万千民众,行使建设今天和构思明天的权力。你们是不带枪的第二边防军,因为今天也还有各式各样的势力,以各种各样的名目,企图蚕食我们的领土。你们一定要给蛀虫致命的还击,斩断罪恶的黑手。你们肩负着已经出生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们的期盼,因为今天活着的人们,不应该提前透支子引、万代的富庶与欢颜。

    我把国土交与你,即使我们老去,也要在这块土地中歇息。为了自己的清宁和民族的久安,你们可要善待这片古老的土地啊!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装(    )  ②一手(    )  ③荒(    )  ④蔽(    )

2.一位年轻的十兵,用他不到20岁的青春年华,实践了“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的誓言,作者以凝重笔触为我们描述士兵安葬之前这一情景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语言流畅,气势强烈,内容连贯,情感深沉。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①我站在寂寞旷野中,仰望苍穹,第一次悲怆地叩问上天:无知无觉的土壤,真的比一截生龙活虎的身体更宝贵吗?冷硬干燥的沙子,真的比雪白而坚固的骨骼更值得珍惜吗?

    答案苦涩:是啊。这寒漠边陲的每一撮永冻土壤,都关乎到祖国人民的千万年福祉。这里的每一抔毫无声息的沙砾,都代表着一个饱受磨难民族的尊严。

    ②交给日日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商吗?交给坐拥地下矿产之富的暴发户吗?交给收了若干年的过路费,还继续高举“还贷”旗帜的公路经营者管理者吗?交给已经将土地分到手里然后撂荒的农人吗?交给为了一己之利污染山川河流的急功近利者吗?

4.“爱好和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地球这块圆形蛋糕,体积就这么大,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做得再大了。”句中“折腾”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5.自上古时代以来,人类无休止争夺的“国土”;边防战士用生命捍卫的“国土”,在作者看来,究竟有何特点?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同样深爱“国土”的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7.作者以“我把国土交与谁”为题,有哪些好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丛维熙的;读人,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人。能读吗?答曰:能。人世间最不耐读的是婴儿,皮球般的脸蛋,花生般胖胖的五指……但即使是婴儿,也能使我读出几分味道来。大音乐家贝多芬就曾把婴儿的啼哭比作“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那么,婴儿的笑靥,就可以比喻为无一丝云影的万里晴空了。

  ②随着年纪的增长,生活使人变得越来越耐读起来。尽管人们面额上没印有文字,但仍然可读,特别是到了成熟的中老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部经卷。摄影艺术家,为了展现人的成熟,常常把镜头焦距对准中老年人的目光和眉梢的扇形鱼尾纹。那一条条深如沟壑的褶皱,仿佛深藏着掘不尽的“乌拉尔金玉”一般--社会学家从中寻觅历史。文学家从中透视深埋其中的哀乐人生,哲学家从中剖析人性善恶,医学家从中判断健康状况,心理学家从中管窥血型和性格!

  ⑧不是吗?

  ④人是一部大百科全书,而这部集大成之作,只有到了中老年,才由社会雕筑编撰而成。世界吉尼斯之“最最”纪录中,偏偏视物而不见人,这不能不说是编撰者出于猎奇,产生的视觉的偏斜,忽略了人是一部大书,造成“纪录大全”之不全,实在是件憾事。

  ⑤我喜欢读人,也愿意被人阅读。读人时,我能透过温文尔雅的各色面纱和网罩,像看马戏一样欣赏一条条变色龙在季风中的蜕变表演。不是吗?

  ⑥当我被人阅读时,也颇为逍遥。今年春日,曾有机缘去觐见黄河。河南电台一位叫刘红的记者,在三门峡采访我时的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我所以选中请您谈黄河,因为您额头上刻着黄河历史中的某些沧桑。”捕猎的对象很准,这说明我时刻也在被人阅读。

  ⑦前不久,我被人邀请到西安去签名售书。一个比我年纪还大的老者,手拿一本昔日他买的《走向混浊》,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端详该书扉页上的照片,如此这般地读我读了好一阵子,才确信我不是张三李四,而是该书作者,便走过来对我说:“怎么回事?几年前的照片,你额头皱纹这么深?你现在反而显得比过去年轻了?”我回答这位“上帝”(读者是上帝)说:“照片上是真实的我,今天为了不亵渎‘上帝’的感情,我特意修理了一下门面。坐在您面前的,是‘演员’的我!”

  ⑧瞧!我一次又一次地被人阅读,都因为我额头嵌有深深的历史褶皱。读人与被人读,是灵犀的碰撞与融合,无论同向与逆向,都具有和读书一样的乐趣。但这种乐趣偏爱中老年人,因为人只有到了成熟季节,目光才具有x射线的透视功能。用久经修炼的火眼金睛,去玩偶一下假面君子,实在是一种享受、一种快慰!当然,自己也要经受得住别人目光对你的辐射。如果你是磊落人生,非鸡零狗碎之徒,被人反复阅读,则更其乐无穷。(选自《丛维熙散文集·自悦篇》,有删节)

相关链接:

  读别人易,读自己难。

  即使是自己每日对镜框正衣冠,也许只能净化其外表,而不能审视自己的灵魂。

  其实,常常阅读自己是一种自戒自律的行为。

  巴金的《随想录》,使人肃然起敬的三个字就是“讲真话”。法国卢梭日记的自剖自析,向读者亮出一个灵魂斑驳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臻美和完善。

(1)

第②段中,中老年“每个人都是一部辞典、一部历史、一部经卷”这个比喻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作者指出了吉尼斯纪录哪方面的不足?其用意是什么?

(3)

文中“社会学家从中寻觅历史,文学家从中透视深埋其中的哀乐人生,哲学家从中剖析人性善恶,医学家从中判断健康状况,心理学家从中管窥血型和性格”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喜欢读人,也愿意被人阅读”,愿意被人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正文和相关链接,说说“读人”和“读己”的目的各是什么。

(6)

你有过阅读自己的体验吗?选择一次阅读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体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用“||”在原文上将第①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第①段中有三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将第①段中“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T”,错误的画“F”。

①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在一个句子里说。

(  )

②能。因为这三句句式相似,说的都是物候现象,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

③不能。因为前两句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面一句说的是夏天的物候现象。

(  )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给“物候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答:物候学是________。

(5)物候学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用“||”在原文上将第①段划分为三个层次。

2.第①段中有三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将第①段中“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T”,错误的画“F”。

(1)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在一个句子里说。

(  )

(2)能。因为这三句句式相似,说的都是物候现象,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

(3)不能。因为前两句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面一句说的是夏天的物候现象。

(  )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给“物候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答:物候学是________。

5.物候学记录一些物候现象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

以下事物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海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暴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狂风、闪电、雷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  )

(3)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3)

上文写海燕和其他水鸟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感情色彩鲜明,是上文的特点之一。请你找出描写海燕和其他水鸟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各三个。

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水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

(1)“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这一句是从侧面来描写海燕的勇敢乐观。

(2)第②段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

(3)上文内容可划分为两层:①②③段为一层,④⑤⑥段为一层。依据是:前三段描写海燕,后三段描写其他水鸟。

(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个美丽的故事(15分)

②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③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⑷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他最高分, 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⑤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⑥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您一件礼物。"

⑦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⑧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⑨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⑩是的, 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3分)

                                                                                   

2.品味语言,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3.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3分)

                                                                                     

                                                                                 

4.从小男孩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和妈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为什么?(3分)

                                                                                       

                                                                                                                                                                         

5.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男孩的作文虽然只能写三五行,但是他的作文有真情实感,不象别人的作文那样华而不实,所以说他的作文“美丽如花”。

B.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教学方法很开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文中说她是一位“妈妈式的老师”。

C.文段⑥中划线的“笑眯眯”一词充分体现了小男孩乐观阳光的个性特点。

D.文段⑨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妈妈被小男孩所感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8一个美丽的故事(15分)
②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③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⑷可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他最高分, 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⑤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⑥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那小男孩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您一件礼物。"
⑦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去那个大信封。
⑧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
⑨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⑩是的, 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3分)
                                                                                   
小题2:品味语言,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
                                                                                  
小题3: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3分)
                                                                                     
                                                                                 
小题4:从小男孩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和妈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为什么?(3分)
                                                                                       
                                                                                                                                                                         
小题5: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中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男孩的作文虽然只能写三五行,但是他的作文有真情实感,不象别人的作文那样华而不实,所以说他的作文“美丽如花”。
B.故事中的这位老师教学方法很开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文中说她是一位“妈妈式的老师”。
C.文段⑥中划线的“笑眯眯”一词充分体现了小男孩乐观阳光的个性特点。
D.文段⑨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了妈妈被小男孩所感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并不是由“仿佛”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能不能删去?扼要说明理由。
(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首先要回答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七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