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给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归省( ) 行辈( ) 不惮( ) 旺相( ) A、shěng;háng;dàn;xiàng B、xǐng;háng;dàn;xiàng C、xǐng;háng;dàn;xiǎng D、xǐng;háng;dān;xiàng |
试题答案
B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1)~(8)题。王冕者,诸暨①人。幼贫,父命牧牛垄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③田者,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⑤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注:①诸暨(
zh& j@):县名,今属浙江省。②垄(l%ng):田边高地。③蹊(x9):践踏。④挞(t4):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⑥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⑦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辄
[ ] 冕[ ] 琅[ ]琅 通儒[ ] 佛[ ]像 狞[ ]恶 恬[ ]若不见(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结合文意,选择解释加粗词语正确的一项。①窃入学舍
[
]A
.偷窃 B.偷偷地,私下 C.声音细小②听已
[
]A
.完毕 B.已经 C.停止③辄默记
[
]A
.总是,常常 B.却,表转折 C.立即④儿痴如此
[
]A
.无知 B.入迷 C.呆傻⑤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1]因
[ ]A.因为 B.于是 C.凭借[2]去
[ ]A.赴,前往 B.舍弃 C.离开⑥琅琅达旦
[
]A
.明亮 B.早晨 C.日,天⑦恬若不见
[
]A
.淡漠 B.安详的样子 C.习惯⑧录为弟子
[
]A
.成 B.收 C.做(
4)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只有剩骨 |
B .满坐寂然 |
C .坐佛膝上 |
D .可爱者甚蕃 |
(
5)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 .必以分人 |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
D .以刀劈狼首 |
(
6)“儿痴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7)翻译下面句子。①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古文,答题。
冯谖客孟尝君[节选]《战国策》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项,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项,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粗字读音和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①使人属孟尝君 ②客何好
[ ]
A.①zh( 嘱咐 ②h3o 喜好
B.①sh( 请求 ②h4o 不坏
C.①zh( 请求 ②h4o 喜好
D.①sh( 嘱咐 ②h3o 不坏
2.选出对下列各句理解正确的项。(20分)
(1)贫乏不能自存。(2分)
[ ]
A.穷得不能凭自己的力量生活。
B.贫穷得不可能自己再存在下去。
C.困乏得再也不能活下去了。
D.贫困疲乏得不能保存自己。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2分)
[ ]
A.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看不起冯谖,就马虎地给他些食物。
B.左右以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粗劣的饭食。
C.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看不起冯谖,就给他吃粗劣的饭食。
D.左右以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马虎地给他些食物。
(3)食之,比门下之客。(2分)
[ ]
A.喂他吃吧,同门客伙食比一下。
B.给他吃鱼,依照门客伙食一样。
C.给他吃鱼,同门客伙食比一下。
D.喂他吃罢,依照门客伙食一样。
(4)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2分)
[ ]
A.坐了他的车,挥着他的长剑,去拜访他的朋友。
B.坐了他的车,举着他的长剑,去拜访他的朋友。
C.坐了他的车,举着他的长剑,故意走过朋友的门前。
D.坐了他的车,挥着他的长剑,故意走过朋友的门前。
(5)无以为家。(2分)
[ ]
A.没有自己的家。
B.不要以为自己有家。
C.不能以为有自己的家。
D.没有用来养家的东西。
(6)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2分)
[ ]
A.盂尝君派人送给冯谖许多吃的和用的东西,不要使他困乏。
B.孟尝君派人给冯谖的母亲送了许多吃的和用的东西,她使用时就不缺乏了。
C.孟尝君派人给冯谖送了许多吃的和用的东西,他使用时就不缺乏了。
D.孟尝君派人给冯谖的母亲送了许多吃的和用的东西,不要使她困乏。
(7)翻译下列各句,把省略的意思补过去。(4分)
①左右以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曰:“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各句,注意词序要作一些变化。(4分)
①客何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孟尝君客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狙公
楚有养狙①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③。或不给,则加鞭箠焉。群狙皆患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④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⑤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⑥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①狙(j&):猴。②部分:安排,吩咐。③赋十一以自奉:征收十分之一用来自己享用。赋:征收。④树:种植。⑤假:凭借,依靠。⑥道:道义。揆(ku0):法度。
提示:刘基的这篇文章先叙寓言后发议论。借寓言故事中一小狙之口,“山之果,公所树与”、“非公不得而取与”,使“众狙皆寤”,同时也揭露出了封建剥削的不合理性,暗示人们应该揭竿而起,推翻这不合理的剥削制度。
文章从一则寓言中直接引出结论,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富于哲理。
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箠________ 弗________ 寤________ 柙________ 馁________
2.与“楚人谓之狙公”中的“之”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B.山之果
C.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D.一旦有开之
3.与“群狙皆患苦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是
[ ]
4.指出文中画曲线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________
5.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赋十一以自奉
[ ]
A.以为
B.用来
(2)或不给
[ ]
A.有时
B.有的
(3)狙公卒馁而死
[ ]
A.终于
B.兵
6.“一旦有开之”的“开”字与文中哪个字的含义相近?________
7.对“非公不得而取与?”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是狙公得不到,拿不到。
B.不是狙公不要不拿。
C.除了狙公别人就不能得,不能拿吗?
D.除了狙公别人就不要不拿吗?
8.画横线的句子的句式特点是
[ ]
阅读题
寂寞的花树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印象中它们普普通通:高高的干,疏朗的枝,盛夏翠冠如伞、浓荫铺地;隆冬则脱尽绿衣,一派水瘦山寒的景象。
②4月的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成熟的样子,不知被我发现之前,它已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新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盛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树旁小路上漫步,却从未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皴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颇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生活;但他却着魔似的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chu0( )的军旅生活依然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的怨悔,相反却流溢着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物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离树不远处的草坪上,许多人追逐打闹着,尽情享受茵茵绿草给予的温馨。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走过,但也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紫红。n0ng( )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起初的那份儿惊喜,多了几分落寞和ch$u ch4ng( )。不觉地,我又想起了那很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军港之夜枕浪而眠的士兵,想起实验室里日夜钻研新课题的学者,想起城市晨曦中挥动帚把的清洁工,________……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眼前这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依然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减丝毫。
⑧凝思间,我仿佛慢慢懂了。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因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啊。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⑩又一次从树下走过,发现不知何时花已悄然落尽。那一地的花平静、安详得正如当初它悄悄地绽开。虽知红颜已消、馨香不再,踩着遍地红红紫紫的落英,我还是忍不住抬起头,向那曾经承载过生命的美丽和寂寞的枝头久久地仰望……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一簇簇( ) (2)绽( )放 (3)温馨(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1)n0ng( )望
(2)边chu0( )
(3)ch$u ch4ng( )( )
3.第②段中,楼前的树开花了,为什么却说它“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惊喜”和“内疚”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在文章结构方面起________作用。
6.第⑥段中,为什么说“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第⑦段中被省略的内容补充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人前显贵”,“流芳百世”,而本文作者却赞扬那甘于寂寞的美丽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的花树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印象中它们普普通通:高高的干,疏朗的枝,盛夏翠冠如伞、浓荫铺地;隆冬则脱尽绿衣,一派水瘦山寒的景象。
②4月的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成熟的样子,不知被我发现之前,它已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新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盛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树旁小路上漫步,却从未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皴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颇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生活;但他却着魔似的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chu0( )的军旅生活依然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的怨悔,相反却流溢着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物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离树不远处的草坪上,许多人追逐打闹着,尽情享受茵茵绿草给予的温馨。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走过,但也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紫红。n0ng( )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起初的那份儿惊喜,多了几分落寞和ch$u ch4ng( )。不觉地,我又想起了那很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军港之夜枕浪而眠的士兵,想起实验室里日夜钻研新课题的学者,想起城市晨曦中挥动帚把的清洁工,_________……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眼前这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依然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减丝毫。
⑧凝思间,我仿佛慢慢懂了。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因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啊。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⑩又一次从树下走过,发现不知何时花已悄然落尽。那一地的花平静、安详得正如当初它悄悄地绽开。虽知红颜已消、馨香不再,踩着遍地红红紫紫的落英,我还是忍不住抬起头,向那曾经承栽过生命的美丽和寂寞的枝头久久地仰望……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一簇簇( ) |
②绽( )放 |
③温馨( )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①n0ng( )望 |
②边chu0( ) |
|
③ch$uch4ng( )( ) |
(3)第②段中,楼前的树开花了,为什么却说它“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惊喜”和“内疚”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在文章结构方面起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第⑥段中,为什么说“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第⑦段中被省略的内容补充一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人前显贵”,“流芳百世”,而本文作者却赞扬那甘于寂寞的美丽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寂寞的花树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印象中它们普普通通:高高的干,疏朗的枝,盛夏翠冠如伞、浓荫铺地;隆冬则脱尽绿衣,一派水瘦山寒的景象。
②
4月的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成熟的样子,不知被我发现之前,它已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③无意间的新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盛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树旁小路上漫步,却从未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皴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颇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生活;但他却着魔似的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
!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chu0( )的军旅生活依然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的怨悔,相反却流溢着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物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离树不远处的草坪上,许多人追逐打闹着,尽情享受茵茵绿草给予的温馨。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年轻人走过,但也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紫红。
n0ng( )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起初的那份儿惊喜,多了几分落寞和ch$u ch4ng( )。不觉地,我又想起了那很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军港之夜枕浪而眠的士兵,想起实验室里日夜钻研新课题的学者,想起城市晨曦中挥动帚把的清洁工,_________……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眼前这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依然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减丝毫。⑧凝思间,我仿佛慢慢懂了。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因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啊。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⑩又一次从树下走过,发现不知何时花已悄然落尽。那一地的花平静、安详得正如当初它悄悄地绽开。虽知红颜已消、馨香不再,踩着遍地红红紫紫的落英,我还是忍不住抬起头,向那曾经承栽过生命的美丽和寂寞的枝头久久地仰望……
(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一簇簇( ) |
②绽( )放 |
③温馨( ) |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① n0ng( )望 |
②边 chu0( ) |
|
③ ch$uch4ng( )( ) |
(
3)第②段中,楼前的树开花了,为什么却说它“寂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惊喜”和“内疚”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在文章结构方面起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6)第⑥段中,为什么说“他与眼前的花树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给第⑦段中被省略的内容补充一个句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人前显贵”,“流芳百世”,而本文作者却赞扬那甘于寂寞的美丽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