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A、神态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土地
韩少功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瓜莱,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有来历,每一样都有故事。什么时候下的种,什么时候发的芽,什么时候开的花……往事历历在目。
  虫子差点吃掉了新芽,曾让你着急。一场大雨及时解除了旱情,曾让你欣喜。转眼间,几个瓜突然膨胀了好几圈,胖娃娃一般藏在绿叶深处,不知天高地厚地大乱家规,大哭大笑又大喊大叫,必定让你惊诧莫名。
  有时候,瓜藤长袖飘飞,羽化登仙,一眨眼就缘着一根电线杆攀向高高蓝天,在太阳或月亮那里开花结果,让你搬来椅子再加上梯子,仍然望天兴叹。你看见一条弯弯的丝瓜挂在电线上,像电信局悬下来的一个野外的话筒:刚才是谁在这里通话而且是与谁通话?或者说这么多电话筒从瓜藤下来,从土地里抛撒出来,一心想告知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
  你想象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口兹口兹口兹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象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老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你会突然想起以前在都市菜市场里买来的那些瓜菜.干净、整齐而且陌生,就像兑换它们的钞票一样陌生。它们也是瓜菜,但它们对于享用者来说是一些没有过程的结果,就像没有爱情的婚姻,没有学习的毕业,于是能塞饱你的肚子却
  不能进入你的大脑,无法填注你感情的空空荡荡。难怪都市里的不少孩子都不识瓜菜了,鸡蛋似乎是冰箱生出来的,白菜似乎是超级市场里长出来的,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鸭“。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这真是让人遗憾。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英文中culture指文化与文明,也指种植和养殖,显示出农业在往日文化与文明中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总有一天,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大潮激荡之处.人们终究会猛醒过来,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仍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那才是人类culture又一次伟大的苏醒。
1.根据原文,概括”土地“两层含义的要点,每点不超过8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个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正在越来越远离土地上的过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描写那弯弯的丝瓜像”电话筒“一样,”一心想告诉我们远古的秘密却从来无人接听“,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现代文明远离土地的优惠。
B.”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这句话主要表达作者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一种幸福感。
C.所谓都市里的孩子”看见松树就说是‘圣诞树’,看见鸭子就说是‘唐老鸦’“,主要表达了对西方文化影响的一种焦虑。
D.”那时候的人其实比我们洞明。“这主要是说古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使他们比我们更直接、更真切地领悟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
E.作者从自己的种菜的小题入手,引申出文化思考的大主题,这充分显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文化特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最好的老师

  ①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②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僻,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

  ③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

  ④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

  ⑤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

  ⑥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

  ⑦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⑧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⑨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声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⑩那天放学以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给她的香水。”

  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

  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她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学年结束的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中的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的门缝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第二个四年过去后,一封信又不期而至。不同的是,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只缺了几颗石头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多谢你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⑥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大声说:“你错了,特德。你才是那个教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未遇见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我的学生。”此刻,暖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

(1)文章主要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具体体现在哪些内容上?

(2)读选文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子,说明为什么汤普生夫人从前会皱眉,而现在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3)选文第⑨段中主要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简析汤普生夫人这样做的目的。

(4)为什么文章前一部分详细写特德的评语,而后一部分又交代特德每一封信的内容?

(5)找出文中两组前后照应的语句。

(6)选文第段中加粗的“特意”能否去掉?为什么?

(7)选文段和段中“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8)“最好的”体现了特德对汤普生夫人怎样的感情?

(9)概括地说明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的形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6题。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接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双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作者为什么要从肖像、声音、动作、语言等方面具体描写无名战士垂危的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战士是怎样保护七根火柴的?(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共才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无名战士死灰般的眼睛里忽然“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原因是什么?选出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

[  ]

A.因为无名战士找到了保护火柴的人。

B.因为无名战士临终前终于完成了任务,心安了。

C.因为无名战士保护火柴多么不易,现在放心了。

D.因为无名战士把关系到大部队生存的火柴托付给了战友,心愿实现了。

5.文中加粗的“模糊”“清晰”应怎样理解?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这是一种夸张手法。只有这样写,才能突出无名战士那只手。

B.这样写,能给人强烈的感受,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C.因为卢进勇为牺牲的战友流泪,远处的树、近处的草等都看不清了,所以“模糊”;只能看清楚突出的“手”,所以“清晰”。

D.“模糊”是对失去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6.下面三个比喻句用得十分贴切生动,试根据第一句分析的方法,说说其他两句的含义。

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使人想到光明、温暖,说明一定能战胜困难,星火燎原]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教育杂陈
格 非
学校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乡亲们都叫他“薛驼子”。薛老师经常干完农活,挽着裤腿,赤着脚就来到教室,一本正经地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轰鸟。
我们的语文马老师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里的特务。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不料因言获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
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是架旧风琴,解老师用它来教音乐,时间不长,那架风琴却突然不出声了,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
  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又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选自《百花洲》2011年第2期 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拜(   )  ②交(    )  ③自高自(   )   ④响行云(    )
【小题2】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薛驼子”是一个颇有喜感的人物,他有着毫无修饰的随意和率性,行事往往使人笑不可仰乐不可支,但人物又不失可爱。阅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老师“薛驼子”有哪些滑稽的表现?(4分)
【小题3】在孩子眼中,每个老师都有其“高深莫测”之处。“我”成年之后,特别是做了大学教授之后,竟还能将自己乡村老师的写作秘诀,与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教法”相提并论,试分析此处表达了“我”对老师怎么样的情感?(3分)
【小题4】“我”的三位老师风格迥异。文章对解永复着墨最多,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文章第六、七自然段,谈谈在孩子心目中解老师为什么就是一位“神仙”?(答出两点即可)(4分)
【小题5】作者在回忆自己代表学校在全大队社员大会上发言的经历时,写道“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这里除了表现出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出息时骄傲激动的心理外,还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6】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第一次看火车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足见这次神奇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下面的选句描写了“我”初见火车的情形,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
【小题7】回忆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做得好,还非常有看头的,此文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以精彩的文笔将你带入他的世界,构成了文章内外共同交织的人生图景。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请你从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它的特点。(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教育杂陈

格 非

学校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乡亲们都叫他“薛驼子”。薛老师经常干完农活,挽着裤腿,赤着脚就来到教室,一本正经地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轰鸟。

我们的语文马老师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里的特务。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不料因言获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

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是架旧风琴,解老师用它来教音乐,时间不长,那架风琴却突然不出声了,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

  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又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选自《百花洲》2011年第2期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拜(   )  ②交(    )  ③自高自(   )   ④响行云(    )

2.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薛驼子”是一个颇有喜感的人物,他有着毫无修饰的随意和率性,行事往往使人笑不可仰乐不可支,但人物又不失可爱。阅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老师“薛驼子”有哪些滑稽的表现?(4分)

3.在孩子眼中,每个老师都有其“高深莫测”之处。“我”成年之后,特别是做了大学教授之后,竟还能将自己乡村老师的写作秘诀,与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教法”相提并论,试分析此处表达了“我”对老师怎么样的情感?(3分)

4.“我”的三位老师风格迥异。文章对解永复着墨最多,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文章第六、七自然段,谈谈在孩子心目中解老师为什么就是一位“神仙”?(答出两点即可)(4分)

5.作者在回忆自己代表学校在全大队社员大会上发言的经历时,写道“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这里除了表现出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出息时骄傲激动的心理外,还有什么作用?(4分)

6.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第一次看火车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足见这次神奇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下面的选句描写了“我”初见火车的情形,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

7.回忆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做得好,还非常有看头的,此文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以精彩的文笔将你带入他的世界,构成了文章内外共同交织的人生图景。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请你从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它的特点。(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教育杂陈

格 非

学校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乡亲们都叫他“薛驼子”。薛老师经常干完农活,挽着裤腿,赤着脚就来到教室,一本正经地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轰鸟。

我们的语文马老师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里的特务。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不料因言获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

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是架旧风琴,解老师用它来教音乐,时间不长,那架风琴却突然不出声了,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

  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又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选自《百花洲》2011年第2期 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拜(   )  ②交(    )  ③自高自(   )   ④响行云(    )

2.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薛驼子”是一个颇有喜感的人物,他有着毫无修饰的随意和率性,行事往往使人笑不可仰乐不可支,但人物又不失可爱。阅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老师“薛驼子”有哪些滑稽的表现?(4分)

3.在孩子眼中,每个老师都有其“高深莫测”之处。“我”成年之后,特别是做了大学教授之后,竟还能将自己乡村老师的写作秘诀,与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教法”相提并论,试分析此处表达了“我”对老师怎么样的情感?(3分)

4.“我”的三位老师风格迥异。文章对解永复着墨最多,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文章第六、七自然段,谈谈在孩子心目中解老师为什么就是一位“神仙”?(答出两点即可)(4分)

5.作者在回忆自己代表学校在全大队社员大会上发言的经历时,写道“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这里除了表现出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出息时骄傲激动的心理外,还有什么作用?(4分)

6.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第一次看火车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足见这次神奇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下面的选句描写了“我”初见火车的情形,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

7.回忆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做得好,还非常有看头的,此文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以精彩的文笔将你带入他的世界,构成了文章内外共同交织的人生图景。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请你从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它的特点。(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教育杂陈
格 非
学校距我们村庄只有一箭之遥。校舍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甚至连屋顶的瓦楞上都长着芦苇和蒿子。我们唯一的老师姓薛,名字已忘了,只记得他略微有点驼背,乡亲们都叫他“薛驼子”。薛老师经常干完农活,挽着裤腿,赤着脚就来到教室,一本正经地掏出一本翻得烂糟糟的小人书来。用小人书作教材是薛老师的一大发明,等到我们差不多能够将这本小人书的故事都背下来了,老师就会弄来另一本。
会讲小人书,已经让我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他竟然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篮球裁判。他有一枚亮晶晶的铁皮哨子,从不离身。有时,他正给我们讲小人书,大队里就有干部来请他去裁判,我们当然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前往观战。一般来说,只要薛老师在,我们大队的篮球队基本上就不会输球。人家刚得球,他就吹人家“走步”;人家明明是投进了两分,他把哨子一吹,说人家“犯规”在先;人家气急了,用篮球砸他,他手一挥,就将人家罚出场外。乐得我们这些围观的人拼命地鼓掌。在那个年代,会打篮球的人多的是,可要说裁判,除了他就没别人了。我们之所以会盲目地崇拜他,是因为他让我们很早就懂得了一个真理:真正重要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对规则的解释权。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薛老师因为“误人子弟”这一莫须有的罪状,从学校里消失了。大队给我们一下派来了三位新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大踏步迈进了。
  我们最喜欢体育课。可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设施,除了跑跑步,做做广播体操,就再没别的花样了。我们学校的操场不是被大队用来开群众大会,就是被附近的村民用来晒谷子。我们老师与大队交涉过好多次,总也没什么结果。若是晒谷子的人家刚好有小孩在学校念书,这个同学在上课之余,还得肩负驱赶麻雀的重任。有时,课上到一半,就会有同学猛不丁地站起来,朝窗外成群袭来的麻雀扔石头。老师也会终止上课,走到外面的走廊里,“哦嘘哦嘘”地轰鸟。
我们的语文马老师常让我们觉得他高深莫测。按照他的理论,写作文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经常使用“突然”这个词。老师说,这个词具有魔法般的效果,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往往能让人吓一跳,至少也会让人眼前一亮。我们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去年我在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听说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在教人写作时,竟然也是要求学生重视“突然”的妙用。这样一比较,我们老师在当年写作方面的造诣之深,是不难想见的。
  不久之后,学校里来了一位“神仙”。此人名叫解永复,体硕身长,仪表不凡,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只是脸相有点凶。他从不体罚学生,因为他根本用不着。他成天神情肃穆,眉头紧锁,其长相很像电影里的特务。同学们见了他就害怕。可他一旦笑起来(这样的时候极少),我们就更害怕了。这个人的一切都是神秘的。我们都知道他是正规大学建筑系的毕业生,正欲鲲鹏展翅,不料因言获罪,最后被发配到我们这个荒凉的小村庄来了。他有些怀才不遇,因而自高自矜,不足为怪。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犯了什么“罪”,只晓得他一来,我们学校的其他教师几乎立即全都变成了杂役。他像是变戏法似地变出一门门课来。我们终于知道,这世上的课除了念小人书之外,尚有语文、算术、音乐、美术诸多名堂。
我们学校最值钱的家当是架旧风琴,解老师用它来教音乐,时间不长,那架风琴却突然不出声了,解老师的音乐课只能改教大合唱。那不是一般的大合唱,而是三声部轮唱。我被分在第一声部,歌曲快要结束时,我们要连唱三遍“干革命”,才能等到二、三声部同学的“靠的是”追上来,最后,三个声部合而为一:“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声震瓦屋,响遏行云。我们第一次知道歌还能这样唱,感觉太奇妙了。
  解老师最反感抄袭。有一天上课,解老师让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他知不知道作文为啥得了零分,那同学说不知道。解老师说,你的作文是抄的。那个同学大叫冤枉,发誓赌咒般地否认。解老师就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他的证据:原来那位同学的作文开头,竟赫然写着“本报讯”三个字。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会不会演讲。我们问他什么是演讲,他说,就是当着很多人说话。我们说,说话谁不会?就是不敢。于是他就一个一个地训练我们演讲。我们不知道他为何要这样做。终于有一天,我记得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我被解老师安排去全大队社员大会代表学校发言。我和大队书记并排坐在台上讲话时,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回家后,我问母亲为什么哭。她先是不语,然后又流下泪来,她说,“你竟然和大队书记坐在一块儿,天哪,能当着上千人说话,要是换成我,早就吓死了。”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她是在为我骄傲。
又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我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火车?说实话,尽管我们都一致认为解老师深不可测,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可这一次我们全都觉得他是在吹牛。火车能随便让人看么?谁知第二天,他真是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把我们拉到了几十公里外的一处铁道边。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等到天色将晚,火车还真的来了。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回家后,我写下了记忆中的第一篇日记,题目叫做《终身难忘的一天》。
(选自《百花洲》2011年第2期 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2分)
拜(   )  ②交(    )  ③自高自(   )   ④响行云(    )
小题2: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薛驼子”是一个颇有喜感的人物,他有着毫无修饰的随意和率性,行事往往使人笑不可仰乐不可支,但人物又不失可爱。阅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谈谈老师“薛驼子”有哪些滑稽的表现?(4分)
小题3:在孩子眼中,每个老师都有其“高深莫测”之处。“我”成年之后,特别是做了大学教授之后,竟还能将自己乡村老师的写作秘诀,与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教法”相提并论,试分析此处表达了“我”对老师怎么样的情感?(3分)
小题4:“我”的三位老师风格迥异。文章对解永复着墨最多,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结合文章第六、七自然段,谈谈在孩子心目中解老师为什么就是一位“神仙”?(答出两点即可)(4分)
小题5:作者在回忆自己代表学校在全大队社员大会上发言的经历时,写道“我看见母亲一直在下面哭”,这里除了表现出母亲看到儿子如此出息时骄傲激动的心理外,还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6: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第一次看火车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足见这次神奇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下面的选句描写了“我”初见火车的情形,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家伙喘着气,冒着白烟,还拉了整整一车煤,尤其是汽笛那一声怪叫,当场让我们激动得直打哆嗦。
小题7:回忆普通人生活的文章做得好,还非常有看头的,此文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孤芳自赏,而是以精彩的文笔将你带入他的世界,构成了文章内外共同交织的人生图景。这是一篇很有特点的文章,请你从某一方面举例说明它的特点。(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