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多选)找出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 |
试题答案
AB①国学和周杰伦,两者搭界吗?
②从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几百字的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幅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犹如绣花针落地”。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追问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吐词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③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很多年轻人,之前对国学漠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④不仅是周董。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台上轻轻唱,台下高声和。都是年轻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⑤是好是坏?争论者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对这个问题,方文山(台湾金牌词人)这么看:“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作较为整体的显著贡献吧!”
⑥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其实,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玲》,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著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1920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⑦在内地,一沉默便近90年。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著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⑧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教育部一位分管语言文字的司长曾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于形式了。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⑨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上花纹曼妙的牡丹花。(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中包含哪些“中国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没兴趣,甚至“漠然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下列选项,找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作者认为,周杰伦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完全是他的歌词吸引人。
B.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表明在批判周杰伦的歌词。
C.专家认为,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太拘泥于形式了。
D.流行歌曲对国学领域的显著贡献是把音乐旋律与词意的文学性结合在了一起。
4.联系全文,简述标题“月光今照菊花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请围绕“国学与时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展开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花,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文章第①段用了一些富有情感的词语,例如“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另找一个词语,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重点描绘确_______,第②段重点描绘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地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里“斜”字明写烟,暗写雨的滋润之功。
C.第②段先写雨的特点:一多二细,再由物到人,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D.作者写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安宁、悠闲地在雨中或走着,或劳作;最后再写房屋“静默”,与前面傍晚的宁静气氛相照应。
(4)第一段画曲线的句子写得很生动。请以“蝴蝶”或“蜜蜂”开头,仿照其写法写一段话,相信你能写得同样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②有一则笑话: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跟随,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商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才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不禁yǎ rán shī xiào。 A就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随大流”。
③再看第二种有趣的心理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 B 在作怪,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ài wū jí wū”就是这一心理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④第三种叫鲇鱼效应。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鱼群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池里的鱼都被带动得生机勃勃。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⑤ C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dà qì wǎn ché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名字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zhǎn lù tóu jiǎo,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⑥第五种心理效应更有趣。为了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全恢复,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条件怎么改变,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 )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⑦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就是如此。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⑧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小题1】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2分)
【小题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相应的术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写到下面横线上)(3分)(①晕轮效应、②期望效应、③从众现象)
A. B. C.
【小题3】阅读文章第②③⑤段,看拼音将相应的成语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yǎ rán shī xiào ②ài wū jíwū
③dà qì wǎn chéng ④zhǎn lù tóu jiǎo
【小题4】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
【小题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研究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
B.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了“鲇鱼效应”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的意义。 |
C.第⑥段结尾括号内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虽然……但是……” |
D.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中,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对这些学生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
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②有一则笑话: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跟随,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商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才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不禁yǎ rán shī xiào。 A就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随大流”。
③再看第二种有趣的心理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 B 在作怪,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ài wū jí wū”就是这一心理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④第三种叫鲇鱼效应。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鱼群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池里的鱼都被带动得生机勃勃。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⑤ C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dà qì wǎn ché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名字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zhǎn lù tóu jiǎo,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⑥第五种心理效应更有趣。为了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全恢复,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条件怎么改变,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 )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⑦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就是如此。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⑧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2分)
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相应的术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写到下面横线上)(3分)(①晕轮效应、②期望效应、③从众现象)
A. B. C.
3.阅读文章第②③⑤段,看拼音将相应的成语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yǎ rán shī xiào ②ài wū jíwū
③dà qì wǎn chéng ④zhǎn lù tóu jiǎo
4.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研究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B.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了“鲇鱼效应”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的意义。
C.第⑥段结尾括号内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虽然……但是……”
D.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中,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对这些学生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②有一则笑话: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跟随,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商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才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不禁yǎ rán shī xiào。 A就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随大流”。
③再看第二种有趣的心理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 B 在作怪,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ài wū jí wū”就是这一心理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④第三种叫鲇鱼效应。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鱼群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池里的鱼都被带动得生机勃勃。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⑤ C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dà qì wǎn ché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名字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zhǎn lù tóu jiǎo,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⑥第五种心理效应更有趣。为了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全恢复,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条件怎么改变,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 )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⑦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就是如此。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⑧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小题1: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2分)
小题2: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相应的术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写到下面横线上)(3分)(①晕轮效应、②期望效应、③从众现象)
A. B. C.
小题3:阅读文章第②③⑤段,看拼音将相应的成语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①yǎ rán shī xiào ②ài wū jíwū
③dà qì wǎn chéng ④zhǎn lù tóu jiǎo
小题4: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
小题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研究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
B.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了“鲇鱼效应”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的意义。 |
C.第⑥段结尾括号内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虽然……但是……” |
D.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中,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对这些学生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
现代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
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 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小题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30~50字)(4分)
【小题4】“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
现代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
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 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30~50字)(4分)
4.“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
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 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小题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30~50字)(4分)
小题4:“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
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上的小学当民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海子年前探亲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中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海子妈回到家,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16封信,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样放到匣子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来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了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呼噜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念信,先念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眼圈就发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儿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在战舰上咋看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吾念不出音来。
“念,快念呀,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个寒颤,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念完长长的信,海于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选自《解放军文艺》,有删改)
1.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
①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
光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样放到匣子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来温习。
温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找出本文的线索,概括本文主旨。
①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画线句子,揣摩海子爹复杂的心理,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属于景物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海子妈急于赶回家报喜讯的激动和喜悦心情。
B.文章的结尾在栓娃的读信声中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C.海子妈感到海子爹很有文化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民办教师。
D.文章有许多出色的细节描写,从海子妈“紧紧地攥着信”,可以看出她视信如珍宝。
4.假如遇见了海子,你会提醒他什么?(要求用上1个与父母有关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