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意思选出相对应的成语。
相信它是真的。指把假的当做真的相信了。(    )

A、狐假虎威
B、犹豫不决
C、信以为真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请你快速阅读下面的文章。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的主体图案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是13亿中国人民向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一会徽的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勾化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又表现了“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该作品传达和代表了四层信息和涵义。一是中国文化。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诚信的一种表现形式,寓意着北京将“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二是红色,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的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同时又是我国国旗的颜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三是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四是冲刺极限,创造辉煌,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g1ng r$u xi1ng j@,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会徽的字体设计独特,将汉简中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h*n r2n y9 t!,也与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

读完上文,再观察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完成下题。

1.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仅以两票之差申奥失利。8年后的2001年7月13日晚,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消息传来,当时你情不自禁喊出的一句话是(请你用最拿手的钢笔字体写下这句话):你所用的钢笔字体是________。

2.你能读准上文中的两处汉语拼音吗?请你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两个成语。

3.你见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时,一定会浮想联翩,……请你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像,为印章中的运动人形作一番描绘:

这是一个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而幻化成的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人形。

4.中国的书法是一项高层次艺术。苏轼认为,书法的精神内涵与诗、文、画是相等的。他指出:“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苏轼这句话中的“杜子美”指的是诗圣________;“韩退之”指的是________,他的散文气势雄健、富有创意,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颜真卿”人称“颜鲁公”,他和柳公权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书法家,人们用成语________来形容他和柳公权的字遒劲有力;“吴道子”是唐代杰出的人物画家,他的绘画代表了中古时代东方艺术的重大成就,被历代论者尊为“________”。(选填其中的三处)

5.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如期在北京举行。届时,如果你在首都机场接待前来参加盛会的国际友人,你的讲话中一定会用上中国古代表达欢迎盛情的名句,这一句是________,它出自________。

6.概括某一事物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有主有次地加以叙述。请你模仿下面的句式,完成关于汉字特点的填空。

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同时又是我国国旗的颜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汉字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7.“更快、更高、更强”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年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标志和箴言;“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格言,则表明进入21世纪后的奥林匹克运动,将朝着更加纯真、更加友善、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方向发展;而2008年的“新北京 新奥运”,必将会赋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更深刻的内涵。面对奥运,你一定有许多事情想做。请你结合对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认识和自身实际,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①对如何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提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模拟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北京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就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举办的有关热点问题答记者问,现在请你:

a.以某新闻单位记者的身份向北京市市长提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以北京市市长的身份回答上面提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会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但是,这样的古训并没有渗进我们的血液,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没错,感恩的敌人,是                。但是,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们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有意无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对立面。难道不是吗?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树老根多,嫌烦呢。而我们自己呢,哪怕是同学或情人的生日,都不会错过他们的PARTY,偏偏记不清父母的生日,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①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②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③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④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                ,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摘自《读者》2004年13期,有删改)
1.请为文章空缺处选择恰当的成语并将其填如横线处。只填序号。
A.唯我独尊 
B.滴水之恩 
C.忘恩负义
2.在第②段末尾,作者写道:“有时候,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在生活和生命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对谁感恩? 
面对生活:                                                                               
面对生命:                                                                               
3.从本文可知,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之所以不懂得感恩,是因为           
4.阅读第四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是                句。
请你为这一观点再提供一个事实论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 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 ”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 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 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的吗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载《视野》 )
1、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划线的词语。
     轮回:                                                                           
2、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
     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3、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用比喻句回答的好处。
                                                                                                                                                      
4、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原谅

[新加坡]尤今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树枝上的一片嫩叶。她上菜时笨手拙脚,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

    ②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A)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最爱。

    ③可是,还没等我发作,(B)我亲爱的女儿迅速站了起来,以旋风般的速度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其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④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闪着一层薄薄的泪光。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我这女儿.到底怎么啦?

    ⑤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地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⑥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让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站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⑦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⑧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用力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刺耳的响声过后,酒杯完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⑨“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⑩“又有一次,我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安慰我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问,不张扬,更不叫嚣。我站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

    ⑾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⑿此刻,在异乡异国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文章有改动)

1.文中围绕“原谅”写了三个故事,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在英国当女侍时,不小心打碎了很多酒杯,却得到了领班的原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和句子作批注。

     (1)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阴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⑩段写道:“我站在那儿……”请根据你对上下文的理解,描写“女儿”此时复杂的心理。

        我站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

5.这篇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见解和发现。

6.读完全文,相信你对“原谅”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请仿照示例再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理解。

    示例:原谅是一种品质,原谅他人的人,消除了自己的烦恼,获得的是心灵的升华。原谅是___________________,原谅他人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陈涉世家
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句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亦死(逃亡)天大雨(适逢,恰巧)
B.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着)皆其长吏(惩罚)
C.为天下(通“倡”,首发)卒中往往语(处处)
D.置人所鱼腹中(用网捕)楚人之(怜惜,可怜)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小题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陈涉世家
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小题1】.句中划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亦死(逃亡)天大雨(适逢,恰巧)
B.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着)皆其长吏(惩罚)
C.为天下(通“倡”,首发)卒中往往语(处处)
D.置人所鱼腹中(用网捕)楚人之(怜惜,可怜)
【小题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
B.等死,死国可乎?(反正等下去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
C.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
D.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小题3】.下列是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
C.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陈胜的斗争才智。
D.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小题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小时候,我是一个捣蛋、不爱学习又极爱报复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父母和老师、兄弟和同学都极其厌恶我,然而,在心里我渴望着大家的关爱,就像人们渴望上帝的福泽一样。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常常默默祈祷:上帝啊!给我善良、给我宽厚、给我聪明吧,我也想如卡尔列一样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可是,上帝正患耳疾,我的祈祷没有一句应验。我依然是个令人生厌的坏孩子,甚至因为我,没有老师愿意带我们这个班。

  ②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年轻的玛丽娅小姐。玛丽娅小姐刚一站到讲台上,整个班里都沸腾了,她太漂亮啦!我带头吹口哨、飞吻、往空中扔书本,好多男生跟我学,我们的吵闹声几乎要把房顶掀开。

  ③玛丽娅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大声叫嚷:“安静!安静!”她始终面带微笑地望着我们。奇怪,这样我反而感到很无聊,于是,我打一个手势,大家立即停止了胡闹。玛丽娅小姐开始自我介绍,当她转身想把自己的名字写到黑板上时,才发现讲桌上没有粉笔,我注意到她的眉头皱了一下,很快又舒展了。心想,糟了,她肯定识破了我们的把戏。但是,玛丽娅小姐却转过身来问:“谁愿意替老师去拿盒粉笔?”刚刚平静下来的沸腾又开始了,怪声怪气的笑声再次淹没了整个教室,好多男生争着去干这件事。

  ④玛丽娅小姐请大家不要争,她会挑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玛丽娅走下讲台,仔细查看了每一个人,最后她说:“基恩,你去吧。”我说:“为什么是我?”“因为我看得出你热情、机灵又具号召力,我相信你会把事情做得很好。”

  ⑤我热情?我机灵?我具有号召力?我竟然有这么多优点?玛丽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优点!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说过我哪怕一点点的好处,甚至我自己也认为我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孩子。

  ⑥我很快取回一盒粉笔,因为它就藏在教室后面的草丛里。当我正要把粉笔递给玛丽娅小姐时,我发现我的手指甲缝里存满了污垢,衬衣袖口开了线,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更糟糕的是我五个脚趾全从破了口的鞋子里露出了头。我很不好意思,可玛丽娅小姐一点也不在意这些,她接粉笔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天使般的微笑。玛丽娅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⑦从此,我决定做一个上进、体面的人,因为我知道天使正在注视着我。

(1)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祷  污(  )  淹(  )

(2)

第①段的描述为下文进一步展示“我”做了铺垫。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时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玛丽娅小姐根据什么对基恩作出“热情,机灵,具有号召力”的评价?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⑥段对“我”的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人物描写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各题。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                           不行,                            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横线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
5、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_________不行,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第⑥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线句(b)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⑦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6、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议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议论文阅读(共8分)  
高枕应忧
①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诫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
②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致兵败被杀。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机会升迁,但当机会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领胜任,与其说败于旁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
③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 甲】同理。
④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力,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环境是变化不定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⑤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乙】,李治和武则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达到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汗颜。
⑥《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对上官金虹多加防范,而惨遭杀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其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⑦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一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丙 】。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大事无虞。
⑧“高枕应忧”和【丁】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3期  作者 江泽涵)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第⑤⑥两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根据文意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2分) ① 居安思危           ②盛极易衰,乐极易悲 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