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的多音字组词不对的是 A、弹 tán弹琴 dàn 子弹 B、粘 zhān粘贴 nián粘合 C、撒 sā撒播 sǎ撒气 |
试题答案
C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天也是好天气整个黄梅季节,都是潮叽叽粘乎乎。暗沉沉的天空,泛出热烘烘的黄光,晃得人头晕目眩。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嘭”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迸穿了乌云。夏天,来了。
心,刚刚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许久的叹息,未及发出,便兀自燃烧成一股热浪。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
这样的时刻,是一种别样的生活。你的思维、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脱离了往日轨道。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这样的时刻,因为远离世俗,你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听来全不着边际。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女孩,扬起双眉,唱着童音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花裙子。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男孩,昂起头颅,扮作男子汉说:我喜欢不作准备,就扑通一声跳入清凉的水池。
长大了的人,可以有个借口,放下该做的工作。找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睁,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忆及往昔的风云厮杀,唇边掀起一抹自嘲:何苦来哉?这一声心语,为人生送来几许清爽、几许快慰。
或者随手拈出一本早已翻过几十遍的书,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似看非看之际,会发现一篇美文蓦然亮在你的眼底。风花雪月,世事沧桑,早已熟稔的文字,在这炎热的绝望中,常常会弹出一曲别有的风情,生发出人间的妙音真谛。
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1.“整个黄梅季节,都是潮叽叽粘乎乎”中的“黄梅季节”指的是________时候。
2.下面句子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把名称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 )
(2)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板圆鼓鼓的面包。( )
(3)你的思维、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脱离了往日轨道。( )
(4)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 )
3.文中多次提到“这样的时刻”,它指的究竟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了三种人,表述了他们对夏天的态度,这三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词表述三种人对夏天的态度,这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中加粗字可以删去的一组是
①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
②那日憋在胸膛里许久的叹息
③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④常常会弹出一曲别有的风情
⑤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
[ ]
6.人们“随手拈出”一本书,“轻轻地翻”“逡巡”“似看非看”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发现一篇美文蓦然亮在你的眼底”一句中“亮”换成“现”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全文画龙点晴的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对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 ]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18分)
(1)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懂音乐,爱好文学,弹得一手好钢琴……而我的女儿,给她买来全套《安徒生童话》,她只翻了几页就不看了。还①地说:“我只记得一句布片。”真把我气得半死。她八岁开始上钢琴课,却终因每次练钢琴她哭我吼而放弃。最令我②的是,有一次她的作文竟然不及格,她却振振有词:“又是《一件难忘的事》,这样的题目我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少说也有三、四次。我总共才多大,有多少难忘的事?”
……
(2)在我去港的三四年间,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
(3)首先,我十分爱读她的信,生动传神,宛如她自己在我眼前说笑一般。其次,我又发现她已能在琴键上奏出很好的曲子。原来,她已深深爱上了钢琴。我问她:早知今日,当初何必每次练琴都像要上断头台一般?她倒也答得爽快:“小时候你们根本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逼我上钢琴课。现在是我自己喜欢。”她还为自己找个亦师亦友的钢琴老师呢。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女儿读书面之广竟超过我。一本台湾出版的关于汉奸梁鸿志的传记,竟看得娴熟,且还能与一位九十多岁的,当年也曾有经历汉奸之嫌的老先生交谈,③地述出她对此历史人物的独特想法和评价,令老先生十分惊讶。
【小题1】请你从下面三组词语中给文中①、②、③三处选择一组符合作者表达要求的成语。(3分)
①A.不知羞耻 ②A.气急败坏 ③A.慢条斯理
B.厚颜无耻 B.七窍生烟 B.条分缕析
C.大言不惭 C.勃然大怒 C.有条不紊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理想中的“淑女”起码应具备哪些条件?读完这几段文字后你认为在作者的眼里,她的女儿可以成为“淑女”了吗?怎样理解当初“每次练琴都像要上断头台一般?”(6分)
【小题3】(2)节“觉得女儿一下长大了”与(3)节是什么关系?女儿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概括一下。(5分)
【小题4】作者的女儿由怕弹琴到“能在琴键上奏出很好的曲子”,可见学习不是靠逼迫的。从文中能得到这个结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的大海。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夭,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
2.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只填一个人物)(3分)
3.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_______。
4.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2分)
答: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2分)
[ ]
A.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语段阅读
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过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你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
C.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提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上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A]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B]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上面,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C]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幽静 清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处。
兄妹俩被美好的琴声陶醉了。
3、这篇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的小镇上、茅屋里、客店里,最主要的人物是 。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感受到了什么?(答题不超过15字)
答: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
答: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经过。
B、表现贝多芬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
C、反映贝多芬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D、说明贝多芬的乐曲受到普遍喜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选文,完成1—7题
幼犊
[美]克莱奥尔著
(1)他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常俯下高大的身子,把他拎起来,举向空中。他挥着两只小手乱抓,快活得咯咯直笑,妈妈瞧着父子俩,也乐得舍不拢嘴。他在爸爸的头顶上,可以低头看妈妈扬起来的脸,还有爸爸的白牙齿和蓬乱、厚密的棕色头发。在爸爸强壮有力的手臂里,他感到安全极了。这个世界上,最棒、最了不起的人就是爸爸。
(2)他长大了,会“抓狗熊”了。每到晚饭时分,他就埋伏在厨房门后,一听到爸爸关车库门的声音,便屏住呼吸,紧紧地贴在门背后。于是,爸爸来了,站在门口,两条长腿一碰,笑哈哈地问:“小家伙呢?”这时,他就会瞥一眼正做怪相的妈妈,从后门弹出来,抱住爸爸的双膝。
(3)后来他上学了。他在操场上学会了忍住眼泪,还学会了摔倒抢他足球的同学。回到家里,他就在爸爸身上演习白天所学的摔跤功夫。可是,任凭他喘着粗气,使劲拖拉,爸爸坐在安乐椅里看报,纹丝不动,只是偶尔瞟他几眼。
(4)他又长了——长高了,瘦瘦的身材倒十分结实。他像头刚刚长出角的小公牛,跃跃欲试,想与同伴们争斗,试试自己的锋芒。他鼓起手臂上的二头肌,用妈妈的软尺量一量臂围,得意地伸到爸爸面前:“摸摸看,结实不?”爸爸用大拇指按按他隆起的肌肉,稍一使力,他就抽回手臂,大叫:“哎哟!”
(5)有时,他和爸爸在地板上摔跤。妈妈一边把椅子往后拖,一边叮嘱:A“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一会儿功夫,爸爸就会把他摔倒,坐在椅子里,朝他伸出长长的两条腿。他爬到爸爸身上,拼命擂着两只小拳头,怪爸爸太拿他不当一回事了。
(6)进了中学,踢球、跑步,他样样都练。他的变化之快,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他现在可以俯视妈妈了。
(7)他还是经常和爸爸摔跤。不过回回摔跤都是他输——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直喘粗气。爸爸低头瞧着他,咧嘴直笑。“投降吗?”“投降。”他点点头,爬起来。
(8)此后,他有一年多没和爸爸摔跤了。一天晚上,他突然想起这事,便仔细地瞧了瞧爸爸,真奇怪,爸爸竟不像以前那样高大,那样双肩宽阔。他现在甚至可以平视爸爸的眼睛了。
(9)过了一会,他又走到爸爸跟前。爸爸正在看报。他一把夺过报纸。爸爸诧异地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碰到儿子挑战的目光,爸爸眯缝起眼睛,柔声问:“想试试吗?”“是的,爸爸,来吧。”爸爸脱下外套,解着衬衫扣子,说:“是你自找的啊。”
(10)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惊叫着:B“天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但父子俩全不理会。他们光着膀子,摆好架势,眼睛牢牢盯着对方,伺机动手,他们转了几个圈,同时抓住对方的膀子。然后,用力推拉着,扭着,转着,默默地寻找对方的破绽,以便摔倒对方。室内只有他们的脚在地毯上的摩擦声和他们的喘息声。比尔不时咧开嘴,显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妈妈站在一边,双手捂着脸颊,哆嗦着嘴唇,一声也不敢出
(11)比尔终于把爸爸压在身下。“投降!”他命令道。“没那事!”爸爸说着,猛一便劲推开比尔,争斗又开始了。
(12)但是,爸爸最终还是精疲力尽了。他躺在地板上,眼里闪着狼狈的光。儿子那双冷酷的手,牢牢地钳住了他,他绝望地挣扎了几下,停止了反抗,胸脯一起一伏,喘着粗气。
(13)比尔问:“投降?”爸爸皱皱眉,摇了摇头。
(14)比尔的膝头仍压在爸爸身上。“投降!”他说着,又加了点劲。
(15)突然爸爸大笑起来。比尔感到妈妈的手指头疯狂地拉扯着他的肩膀。“让爸爸起来,快!”比尔俯视着爸爸,问:“投降吗?”爸爸止住了笑,湿润着眼,说:“好吧,我输了。”
(16)比尔站起身,朝爸爸伸出一只手。
(17)比尔看着妈妈,又看看爸爸,突然转身就跑。他穿过房门——以前常骑在爸爸肩头钻进钻出的房门;他奔向厨房门——他曾埋伏在那后面,等待着回家的爸爸,扑上去抓住他的长腿。
(18)外面黑黑的,他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夜空。满天星斗,他看不见,因为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
1.文章记叙比尔和父亲摔跤的情节,意在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比尔和父亲的四次摔跤过程,梳理文章内容,请以比尔的成长为线索按要求填写。
第一次:
第二次:比尔一会就被爸爸摔倒,爬到爸爸身上,擂着拳头,怪爸爸。
第三次:比尔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直喘粗气,向爸爸投降。
第四次:
3.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写法突出中心,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
4.画线的两个句子是妈妈两次观看比尔和爸爸摔跤时说的话,请比较它们的差别,并体会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妈妈的反应。
A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
B天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
5.根据提示体会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1)“室内只有他们的脚在地毯上的摩擦声和他们的喘息声”,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儿子那双冷酷的手,牢牢地钳住了他”句中加点的“钳住”一词写得好在哪里?
6.结尾写比尔“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他的泪水里情感很复杂,你能品味出些什么来?
7.也许你能从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是文中的比尔,此刻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的肺腑之言,不超过50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__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亮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幽静 清幽 波涛汹涌 微波粼粼
B.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波涛汹涌
C.清幽 幽静 波光粼粼 微波粼粼
D.幽静 清幽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2)下面这句话“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根据文义,它应当在文中的地方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这个文段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的小路上、茅屋里、客店里,其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只填一个人物)
(4)皮鞋匠兄妹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
(6)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短的话概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
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词。
地幔( ):
地核( ):
蜕变( ):
2.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
3.“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
4.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
5.对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
6.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 |
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 |
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 |
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 |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