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翻译下列句子正确的选项是 A、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道路上的竹子,在下面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透明。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阳光透过潭水,鱼儿的影子映现在潭底的石头上。 |
试题答案
B
|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 B.心乐之∕若脱笼之鹄 |
C.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 D.以其境过清∕属作文以记之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B.心乐之∕若脱笼之鹄
C.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D.以其境过清∕属作文以记之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3.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B.心乐之∕若脱笼之鹄
C.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D.以其境过清∕属作文以记之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8、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小 石 潭 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以其境过清 / 水有清冽 B.不可久居 / 面山而居
C.潭中鱼可百许头 / 时人莫之许 D.乃记之而去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8.作者细致描绘鱼的数量和情态主要为了印证“□□□□”;第一段中“伐竹取道”与第四段中的“□□□□□□,□□□□”相照应,突出了小石潭凄清幽静的特点。(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9.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寻找小石潭的过程,为下文写小石潭幽寂的环境、清澈的潭水等内容埋下伏笔。
B、本文观察入微,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设喻,如“犬牙差互”传神地描写出了溪流形状。
C、作者的情绪先是快乐后是黯然神伤,表面是由于环境过于寂静凄清,实际是因为自己仕途失意,遭遇不公正待遇。
D、文中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潭水的清澈:“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还通过听水声的美妙感受、全石的水底和游鱼的动静情形侧面表现。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记之而去∕则有去国怀乡 | B.心乐之∕若脱笼之鹄 |
C.如鸣佩环∕四面竹树环合 | D.以其境过清∕属作文以记之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小题3:课文描写小石潭是按照 、 、 、潭中气氛的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幽静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尔 尔远逝 惟手熟尔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4.你经过“时空隧道”返回到了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他对你倾诉了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请你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①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②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斗折蛇行 ( ) (2)卷石底以出 ( )
(3)缘染溪 ( ) (4)引觞满酌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 |
B.①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 |
C.①心乐之②不知日之入 |
D.①如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 |
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
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①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②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斗折蛇行 ( ) (2)卷石底以出 ( )
(3)缘染溪 ( ) (4)引觞满酌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 |
B.①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 |
C.①心乐之②不知日之入 |
D.①如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 |
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
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①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②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 lǒu):小土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斗折蛇行 ( ) (2)卷石底以出 ( )
(3)缘染溪 ( ) (4)引觞满酌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 |
B.①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 |
C.①心乐之②不知日之入 |
D.①如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 |
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 |
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