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不定项选择)方明为了参加学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诵读红色经典活动,想托亚玲的妈妈在县图书馆借本长篇小说《红岩》。下面是他发给亚玲妈妈的短信,选出没有毛病的一句。
  
  王阿姨,我是亚玲的好朋友方明。A、虽然没有与您见过面,但您的名字我早已熟悉。我现在有一件事情要麻烦您:B、最近,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要求每个同学读一本歌颂革命先烈的课外书。C、我很想读一读《红岩》这部小说,详细体察革命先烈的斗争历程,可我们学校图书室和同学都无此书。不知你们图书馆有没有这本书。如果有,请亚玲同学带给我;D、如果没有,必须及时告诉我。多谢您的帮助。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奚同发的《选择》一文,完成1~5题。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
  ③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④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⑤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⑥没有用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
  ⑦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⑧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⑨“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⑩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
  ⑾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⑿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选自《意林》,有删改)
1、通读全文,写出标题“选择”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试作分析。
①第一次,“眼里噙满泪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次:“泪水如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次:“泪再一次流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④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会拉得如此成功,从而成为最优秀的毕业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赞成选文中“他”的选择,结合你的自身经历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12分)
小题1:【观察员】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调查统计表》,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对下列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4分)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小题2:【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小题3:【座谈会】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3分)
小题4:【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病句。(3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A.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
B.反方辩词中的第    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慢奔波的脚步,享受休闲生活。“休闲生活”渐成时尚。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所认识,班级准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我国具备了进入休闲经济时代的哪些条件,进一步发展休闲经济还有哪些障碍。
【材料一】
  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就会产生休闲旅游需求。2007年,我国人均GDP为2280美元,全年旅游总人数达到17.83亿人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万亿人民币。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4361美元,全年旅游人数达到21亿人次,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1.57万亿人民币。可以说我国目前已跨入休闲经济时代的门槛。
  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史开始实施长假方案,即所谓“黄金周”。对于中国公民来说,一年中法定休息日和节假日不少于100天,也就是说有接近1/3的休息及休假时间。
【材料二】
  据《2010-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对北京居民休假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仅有66.90%的人曾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人没有固定双休日。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不少单位对职工带薪休假态度不够积极。
  针对“休闲与工作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68%的人选“两个都很重要”,23%的人觉得“工作更重要”,只有9%的人选择“休闲更重要”。实际上多数人更重视工作,而忽略了休闲。可见,人们的休闲意识还很淡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活动中,同学们为了探究休闲生活的意义,对几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了采访。下面是采访记录。请你依据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休闲生活的意义。
(1)银行职员:每做一个项目我们都天天加班,忙得没日没夜。所以一旦项目结束,有一些空闲时间了,我就会去健身、看电影、找朋友聊天儿,让自己换一种心情,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排解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不顺心。
(2)机关司机:从前一到休息日,我就和哥们儿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结果时间一长身体就出问题了,后来休息时经常和家人到公园玩儿,到郊外钓鱼、爬山,现在身体比以前强多了,越来越感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不健康。
(3)个体经营者:我原来是石景山区一家企业的职工,2006年下岗后就在郊区的农村开起了农家菜馆。这两年城里的客人越来越多,就连一些外地来京旅游的人也喜欢到我们这里来坐坐。所以一年下来能挣十多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师生的身心健康,校学生会准备组织同学们开展秋季登山活动,并邀请老师们参加。请你写一条邀请老师参加活动的宣传语。(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学之门
——父亲手记之十(节选)
       当我从母校和教育局出来,彻底失望了。走在大街上,一片茫然。
       若不是朋友搀扶,竟险些跌倒在马路的栏杆上。
       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学校推荐保送他到市重点中学。偏偏他是后转到这所学校的,未能连续三年评为三好学生,偏偏今年教育局明文规定保送生必须具备这项条件,否则一律没有保送资格。
       回家的路,显得那样长。该怎么对儿子讲呢?我一下茫然无着,漂泊无根一般。回到家里己是夜幕垂落时分。
       我把儿子叫了过来。从我脸上的表情,他己经知道了结局。一句话没说,静静地站在那里,象以前犯了错误准备挨说一样,小狗般耷拉下了耳朵。我的心有些泛酸。错,怎么能怪他呢?他瘦小的肩怎么能承载大人世界的负荷?
       我坦白的告诉了他的结局,望望他。他垂着眼帘,没有任何反应,仿佛早己料到。
       我又说:“现在有两条路:一是学校准备推荐保送你到市重点中学;二就是参加考试。你觉得哪种好?”
       他依然不讲话。房间里一下子静得出奇。
       我有些沉不住气了:“依我看,我希望你考试。因为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和水平。如果真正凭自己的本事考进我的的母校,我和你一样会更骄傲,你是在对等的竞争条件下考进去的,而不是凭后门关系走进去的。当然,这样有风险,因为考试千变万幻,万一出现偏差都是可能的,最后考砸了便连去重点中学都泡汤了。你要是觉得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太大把握冒这个险,就争取保送上重点中学。
       他还是不讲话,静静听我把这一堆话砸姜磨蒜说完。我知道,他的心里在翻江。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这是他要迈的人生的第一道门槛。对于大人都觉得过于沉重,他当然会觉得非同一般,再不是买张游乐场的入场券便跨进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
       那一刻,我心里百感丛生。当然,我希望他能说:“爸爸,我考!”但他如果不说,我决不责怪他,我尊重并听从他自己的意愿。我实在不忍心看着我们大人世界的污染与庸俗如青苔一样滋生蔓延进他的生活,再让他过早地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静静地等待着,我知道那一刻对他、对我都意味着什么。
       儿子终于抬起头,对我轻轻地只说了两个字:“我考!”
       我一把紧紧搂住儿子。
       过了许久,我仿佛才想起来要讲的话:“小铁,爸爸真替你高兴!要考就好好准备,争取考好,但别有任何思想负担,万一阴差阳错没考好,爸爸决不埋怨你!爸爸照样认为你是个有能力的好孩子!”
       公布分数那一天,我早早赶到学校。儿子一直站在阳台上望着,等候我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那焦灼不安的一上午所苦苦等待的,与其说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我只是无法描摹出那个符号究竟是什么。我只知道它们如沉重的影子一直罩在我和儿子的头顶,我们未能走出它们影子范围,却在苦涩的跋涉路程中,销蚀掉儿子心中残存的最后一缕童话,让他过早地与童年告别。我不知这是不是本该要付出的人生代价?还是我们自身太孱弱、渺小,始终走不出我们自己制造磨损我们自己的怪圈?
       儿子在阳台上远远地望见我骑着车回来了,没容我喊他,匆匆忙忙地跑下楼来,劈头便问:“多少分?
      “两门总分196分。”我笑着告诉他。这是他们全班第二名、全校第三名的分数。他终于凭自己的成绩和能力考进我的母校。
       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指着他的脚说:“看把你慌的,鞋怎么穿的?”
       他低头一看,鞋穿反了,左脚穿在右脚上,忍不住嘴角一弯笑了,然后一下子扑进我的怀里。我感到肩头湿乎乎的,他哭了。我不打搅他,任他眼泪无声流淌……
1.文中第二段中两个划线的词“偏偏”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一种怎样的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文中画线的语句所表达的心情?能否用另一个比方来表达这种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说明“我知道那一刻对他、对我都意味着什么”一句中,等着儿子选择的那一刻,对“我”和“儿子”分别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在公布分数那天能表现“儿子”紧张心情的具体描写,至少找到两处,用原文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为什么儿子在听到好成绩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后来虽然“忍不住嘴角一弯笑了”,但仍然扑进父亲的怀里,“任他眼泪无声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