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不正确的选项是

A、齐师败绩(大败)     
B、逐齐师(就)     
C、公问其 (旧的,原来的)
D、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参与)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题。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书传。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①,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②除,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③,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④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⑤,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⑥有粟者分振⑦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⑧,民甚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注]①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②蠲:除去;③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④馁:饿;⑤粜:卖米。⑥俾:使;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

[  ]

A.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

B.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

C.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

D.

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

(2)

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得其实________

(2)民甚之________

(3)

说说“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的意思。

(4)

找出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5)

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绅家将嫁女 适:正碰上
B.又出示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谕:谕告
C.乃嘱吏目 阴:狡猾
D.过午二人 得:抓获
2.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
B.聚室谋曰
C.以待饥者食之
D.学不思则罔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
4.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杀黑龙以冀州_________________
②寒暑节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而焉_________________
④以玉人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喷以烟_______________
(2)项为之_______________
(3)明秋毫_______________
(4)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
3.准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昂 首 观 之 项 为 之 强
(2)忽 有 庞 然 大 物 拔 山 倒 树 而 来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叙写了哪些“物外之趣”?(用自己的话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弟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惠未犏,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首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都赞誉曹刿,但文中另一角色——鲁庄公,你认为他是否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课文中任选一段,依据原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改写成现代文。要求:不能仅仅翻译过来了事,要在文章中体现人物的远见卓识。字数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 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每句只划分一处)
(1)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
(2)太 守 归 而 宾 客 从 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醉翁之不在酒___________ 
(2)杂然而前者 ___________  
(3)颓然乎其间者 ___________
(4)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用法或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而:A、朝往(选文)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选文)
其:B、醉能同乐 (选文)
   亲旧知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选文)
之:C、名者谁(选文)
   四时景不同(选文)
于:D、太守与客来饮此(选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先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
B、第②段描写的景象是山间朝暮及四季景色的变化。
C、第③段一共为我们展现了三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依次为“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
D、本文使用子一些骈句,如“朝而往,暮而归”,“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6、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链接材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文与链接材料的作者在当时均是被贬之人,却都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乐”,试比较两人之“乐”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捕蛇者说》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选文中的加粗的词。
(1)蹙:______
(2)犯:______
(3)弛然:______
(4)齿:______
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食之,时而献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选文让你了解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①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②而家居俟代③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④也。(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稔:庄稼成熟。这里是“丰收”的意思。②屏:除去,这里是“退职”的意思。③代:这里是“补缺”的意思。④大较:大体情况。
1.解释下面加粗词。
(1)茂才 举:______________
(2)见 谒:______________
(3)有食 日:______________
(4)屏而家居代者与焉 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说法正确一项是(     )
A.甲文,王密和杨震都曾经接受邓鹭的征召,仕途都发展得很好,他们成为好朋友。
B.乙文,范文正公任命了族人的钱财购得“义田”供族人共享。
C.甲文,五密心中有愧,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让杨震一家“开产业”,再次遭到杨震的拒绝。
D.甲乙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4.乙文的“义田”发挥了哪些具体作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节选自《秋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望洋向若而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我尝少仲尼之:_________________
(3)今我睹子之穷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语有曰(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与“黑质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