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解释不对的是 A、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B、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C、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D、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名词,杀尽,杀光) |
试题答案
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良好的环境是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基础。近年来,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糟,恶变的环境已影响到每个人的命运,几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保护地球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
今天,“保护环境”已不再是单纯的公益呼吁,“低碳节能”也已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理念。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资源的日趋枯竭正在与人类拯救地球的进度展开一场时间竟赛,人类面临的是更为严竣的考验。
1.请用正楷字将“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2.上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 )改为( ) ( )改为( )
3.请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
4.上文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正确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划线句:保护地球,维护人类发展与生存是人类共同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5.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翠屏中学九年级四班的同学决定在这天举办一个“绿色先锋行”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该班的主持人设计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不超过60字)
(2)这是该班××同学搜到的一幅图片,请你解说。(提示:从画面内容和寓意两方面解说)
____________
(3)今年世博会,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但这对于改善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符合“低碳”理念的行为方式。
请你就生活中某一不良行为方式写一句温馨提示语。(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
不良行为方式: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语:
阅读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a.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b.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c.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按原文填写第一段文字中的空格处的词语。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轻捷:________ ②缠络:________
③臃肿:________ ④牵连:________
3.上一题中的四个词语,按词性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和________为________词,________和________为________词。
4.从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①粗糙—— ②矮小——
③瘦削—— ④笨重——
5.对第一段文字描写事物的顺序理解不当的是
[ ]
A.“不必说”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
B.“也不必说”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
C.“单是”是按照由动物到植物的顺序。
D.“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层总体上是由植物到动物到静物的顺序。
6.第一段文字景物描写突出了各自的特征,下面理解不当的是
[ ]
A.描写植物时,着力突出它的颜色、形状。
B.描写动物时,着力突出它的声音、形态。
C.描写石井栏时,着力突出它的光泽。
D.描写植物时,有的既着力突出它的颜色、形状,又着力突出了它的滋味。
7.下列四句中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 ]
A.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B.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C.何首乌藤和木莲缠络着。
D.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8.用“‖”在文中划分层次,并各用一句话概括层意。
第一层: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摘出能概括下半段内容的中心词。
作用:________
中心词:________
10.第一段景物描写,融入了“我”丰富的感情,理解正确的是
[ ]
A.“我”对那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无限依恋。
B.“我”对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的无比热爱。
C.“我”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深切喜爱。
D.“我”对百草园的高低错落,美妙非凡的景物布局的热情赞叹。
E.“我”对那段生活感到的无限趣味。
11.第二段文字中空格a.b.c处的恰当的词语是
[ ]
12.三个“也许是”表现了“我”的某种心理、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猜疑、好奇,非常惬意。
B.猜测、不解,无可奈何。
C.自由、活泼,无忧无虑。
D.疑问、兴奋,恋恋不舍。
13.两个“Ade”所表达的感情是
[ ]
A.与园中的动物、植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依恋难舍。
B.与园中的动物、植物告别时的愉快心情。
C.对园中的动物、植物的深情的安慰。
D.对园中的动物、植物的无限的怜悯。
14.第二段文字着重记叙的内容是
[ ]
A.“我”告别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就要到书塾去读书前的具体活动的情景。
B.“我”与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告别时的具体过程。
C.“我”告别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就要到书塾去读书前的心理活动。
D.“我”对自由自在的百草园生活的最后一笔的描写。
15.第二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所起到的作用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收束上文,结束了对百草园的记叙与描写。
B.引起下文,进入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记叙与描写。
C.承上启下,既总结了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D.既照应前文,又领起下文,完成了全文内容空间位置的转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从前有人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说,不对。应该是:文章非天成,努力才写好。
“天成”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妙手”,也无从“偶得”。要写好文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多读书。今人的书要读,古人的书也要读一些。中国的书要读,外国的书最好也能读一些。生活在现代,写文章当然要用现代的语言,以此,多读一些近、现代好文章的道理是无需解释的。为什么要读一些古书呢?这是因为古代曾经有许多妙手,写了很多好文章,多读一些,吸取、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结构布局,遣词造句,对写好文章会有很大帮助。读一点外国的文学名著道理也是如此。
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我想,选择《古文观止》中三五十篇好文章,读了又读,直到烂熟能背诵为止;这样可以初步掌握古文的规律,虚字的用法,各类文章的体裁了。进一步便有条件阅读其他古代文献,就有了领会、欣赏的能力了。当然,选读的文章要以散文为主,楚辞、汉赋之类,可以不读,此外,选读几十首唐诗,懂得一点旧诗的组织韵律,也是有好处的。
其次是多写作。在读了大量的近、现代文章和一些古文之后,懂得了前人掌握运用文字的方法,但并不等于自己会写文章。要学会写文章,还得通过长期的实践,自己动手写,还要多写。“学习”两字是联用的,读书是“学”,写作便是“习”。不但要多写,还要学习写各种体裁不同的文章,例如写散文,写书信,写日记,写发言提纲,写工作报告之类。
写作要有题目,就是要有中心思想,要有内容。目的性要明确,例如这篇文章是记载一件事情,或提出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或发表自己的主张、见解等等,总之,是要有所为而作。无所“为”的文章,尽管文理通顺,语气连贯,但是内容空洞,也只能归入废话一栏,以不写为好。
第三是多修改。一篇文章写成之后,要读一遍改一遍,多读几遍改几遍。要挑自己文章的毛病,发现了就改,绝不可存爱惜之心。用字不当的要改,含义不明的要改,词句不连贯的要改,道理说不透彻的要改。左改右改,一直改到找不出毛病为止。必须记住一条原则,写了文章是给别人看的,目的是要使别人都能看懂,因此,只要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地位来看这篇文章,有一点含糊的地方,晦涩的地方就要改,尽最大的努力使别人容易懂。这是一个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
有了这三多:多读书,多写作,多修改,文章是可以写好的。只要坚持不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妙手。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将它们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点外国的文学名著道理也是如此”和“写了文章是给别人看的,目的是要使别人都能看懂,因此,只要设身处地……”两句话中的“此”各指代什么?
(1)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首先”、“其次”、“第三”的内容不能调换顺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章和你自己的体会谈谈?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②人的智力高低究竟与什么相关呢?是否与家庭遗传有关呢?科学家、哲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国人类高尔顿曾调查过300位名人的家史,认为这些高智商的社会名流都是家族遗传的。他说,4位著名法学家的儿子中,有一个可能成为法学家,如果是普通工人家庭,要4000人中才可能有一个法学家。
③遗传学家托尔曼为验证高尔顿的观点,曾用大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将白鼠放进迷宫“考试”,看谁进去后出来最快。然后选出最“聪明”的雌雄鼠,让其交配生子。同时选出“最笨”的老鼠作对照。繁殖一代,考察一代,7-8代后发现,“聪明”的鼠生下的子代,一代比一代“聪明”,“笨”鼠的子代,则一代不如一代。
④瑞士生理学家海登,对这些实验老鼠的脑细胞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至少要高10%。如果将这种神经多肽的物质,注射到“笨”鼠体中,奇迹出现了:笨鼠变得聪明起来了。以福尔克为首的几位学者,对245位青少年进行为期7年的跟踪研究,也证明了智力与遗传密切相关。
⑤不过,也有科学家发现,尽管是“聪明”的白鼠,若将其关进小笼子,生活富裕,但无所事事;同时,将另一只“聪明”的白鼠与其它的老鼠生活在一起,(A)有丰富的食物,(B)可以进行游戏活动,尽情享受。几个月后再进行“考试”,结果发现,每天生活丰富多彩的要比生活呆板无所事事的白鼠“聪明”的多。教育家凯洛夫曾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和德性。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必须借助教养和教育才能达到。
⑥中国著名作家夏衍说得更富有哲理。他说:“勤能补拙,业精于勤。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众所周知,爱迪生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老师和家长看成是没有发展前途、不受欢迎的学生,甚至还被学校除名。但他们发奋图强,都功成名就。当人们称爱迪生是位天才时,他却用亲身的经历阐述了智力先天和后天的关系。他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⑦华罗庚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却成了举世文明的科学家。达尔文在神学院并非是初中的学生,但经历27载的考察研究,最大限度开发了自身潜在智能,写出了划时代的《进化论》。木匠齐白石,半路出家学画画,日日磨砺,成了一代国画宗师。李时珍30年修出了《本草纲目》。歌德58年终成《浮士德》。显然,这些都不能用“遗传”来解释。
⑧总之,天资聪慧这是幸运的,因为遗传注入了大器的胚胎。但遗传的天赋只是智力发展的内部条件,并非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当然,想真正解开智力之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根据选文的内容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你认为教育家凯洛夫的话说得有道理吗?请结合实例说说你的理由。
3.根据第⑤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在括号内应填写恰当的关联词是:
A B
(2)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在内容的表述上出现了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3)从本段所列举的老鼠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4.第②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中“‘聪明’鼠脑中的DNA比‘笨’鼠至少要高10%。”一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6.第⑦段中列举了华罗庚、达尔文、齐白石等大量名人事例,体会有什么作用?
7.你认为真正成才的关键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15分) 我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
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都给自己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临行前,父亲有个新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他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⑤这样,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准备了一些便餐,就要出发了。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⑧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晚饭上,却帮不上佣人一点忙。
⑨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文 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们这一家人都是“怎么过母亲节的”?(4分)
【小题2】根据示例,回答下面⑵⑶题。(4分)
⑴“母亲节”的打算:过母亲节要让母亲休息,报答她的操劳。
⑵事情的结果:
⑶故事的意味:
【小题3】如何理解“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这句话?(2分)
【小题4】解释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想入非非”,并分析它表达的感情。(2分)
【小题5】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作简要分析。(3分)
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大家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③两个姑娘都给自己买了新帽子,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但是,临行前,父亲有个新想法,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他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⑤这样,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准备了一些便餐,就要出发了。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⑧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晚饭上,却帮不上佣人一点忙。
⑨因此,大家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晚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母亲会着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热腾腾的饭菜母亲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文 有删改)
小题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我们这一家人都是“怎么过母亲节的”?(4分)
小题2:根据示例,回答下面⑵⑶题。(4分)
⑴“母亲节”的打算:过母亲节要让母亲休息,报答她的操劳。
⑵事情的结果:
⑶故事的意味:
小题3:如何理解“我们大家都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这句话?(2分)
小题4:解释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想入非非”,并分析它表达的感情。(2分)
小题5:本文的语言幽默讽刺,含有丰厚的内涵。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作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