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下列关于书的名言做题。 ①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②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③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李大钊) ④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胡适) 以上名言讲读书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④② |
试题答案
A①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②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③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李大钊)
④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胡适)
(1)以上名言讲读书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讲书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
小题1: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3分)
小题2: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小题3: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4分)
小题4: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10分)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文中针对借口 和 而不读书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
小题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
小题4:⑤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这句话是说平时太忙了,会导致无知。
B.功利主义者读的都是有用的书。如“宝典” “红宝书”等。
C.“缘木求鱼”在文中是指读书的方向或办法不对,因而不可能成功。
D.“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是号召大家都来读一本书,读透读懂就能启开人的心智。
现代文阅读。(22分)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
1.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3分)
2.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3.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4分)
4.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10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22分)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
1.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3分)
2.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3.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4分)
4.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10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
【小题1】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3分)
【小题2】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小题3】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4分)
【小题4】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10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现代文阅读。(22分)
“哭墙”无泪
“哭墙”,一个陌生的词语。著名的电影导演吴正中先生提出倡议,在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外,建立一堵纪念墙追念亡魂,永记国耻。其实这堵“哭墙”已耸立在那里了。血洗南京城65周年的祭日,人们从那里出发,燃举闪闪烛光,在《安魂曲》的哀乐声中缓步走向莫愁湖边的和平广场。从一张报纸的图片上,我看到了摆满鲜花的“哭墙”,看到了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脸上肃穆的神情。孩子们眼中无泪,他们不可能听到“哭墙”中埋葬着的三十多万冤魂的哭声。
而我是听到过的……
那一年我去南京,许多名胜古迹未及造访,专程到遇难同胞纪念馆,去感受那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的幽森阴影。每一间陈列室中,每一方玻璃柜里,每一张黑白照片上,都是血泪斑斑,尸体、残骸、骨头和骨头、牙齿与牙齿的罗列与堆陈。黑窗帘在风中瑟瑟地飘动,灯光惨淡,仿佛那便是幽灵们在颤抖。日本侵略军当年展开灭绝人性的“杀人竞赛”,将最高荣誉赏给“创纪录”的刽子手,他以杀死56人“荣”获冠军。在江边,他们将青青的柳条折下,把中国人成双成对捆在一起,以便于屠杀时的操作。你读过“人”字吧?人有两条腿,野兽般的杀人狂抓起一人幼儿,倒悬着撕开那两条小腿,便把人“一分为二”了。
走出纪念馆,我低着头,默默无语。能说什么呢?不远处便是那一面墙了,当时尚无“哭墙”之称,从墙上的壁画中,我看到被绳子系着的同胞跪在日本兵前的那奴性的目光。三十多万遇难者,有几人挺身反抗过的迄今为止未有所闻。一个温良恭俭让的民族,一个“能忍自安”的民族,一个“唾面自干”不计前嫌的民族,既有“不抵抗”的政府,必有“不抵抗”的民众。或许,法西斯兽性正是在奴性教养有素的地方,最易获得适宜滋长发育的“土壤”。
奥斯维辛集中营在波兰,作为人类悲剧也作为人类耻辱被全世界关注和纪念,经常被人提及,不断作警示。“奥斯维辛之后,谁还能够写诗?”与之相比,南京大屠杀的知名度远为逊色。其实,其规模之大,其残酷性之烈,在近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似乎,受难的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在国内也不为人们过多关注和提及。近几年南京每年都有纪念活动,别的地方就“事不关已”了。年年从东京传来的日本首相、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战犯们的消息,甚至还有无耻抵赖大屠杀暴行的右翼言论,我们的反应也不过尔尔。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
“哭墙”,无泪。“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的前面,也许能听到幽灵们喑哑的哭声吧?65年过去了,有几人去听过?
有关的书籍、资料、文学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多,但毕竟有一部以它为背景的电影拍出,准备公映了。这部名为《五月八月》的影片放映前被一些影院以“奸杀”为卖点进行炒作,所谓“第一部揭露中国女性被奸杀的南京大屠杀电影”云云。为什么三十多万人惨遭屠杀不如“女性被奸杀”更值得“突出”渲染?其以“性”为诱惑、作招徕的商业性低级趣味的广告伎俩,昭然若揭,因而引起了南京以及上海、广州等地市民的强烈不满。《南方都市报》说:“出现这种麻木到拿国人的‘伤痛’来出卖的现象,只能说是国人的一种悲哀,值得人们深思。”
是值得深思。在“哭墙”面前,在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大悲剧面前无动于衷,却在民族的伤疤上寻找“性刺激”以攫取“标房价值”的卑劣做法其实也非偶然,只不过在这个事例上由于对比强烈才引人注目罢了。“哭墙”无泪,好了伤疤忘了疼这类事情,就更是屡见不鲜的了。
【小题1】一读,整体感知内容。文章就“南京大屠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结合4~7段,请简洁概括作者反思的要点。(3分)
【小题2】二读,透视语言。作者透过语言所传达的感情大多是含蓄的。请仿照范例,选择某一句子说说透过语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范例:透过“大国风度,儒家风范吧?”这一反问句,我感到作者是在质问国人为何在惨绝人寰的屠杀面前表现出异常的平静与大度,缺少愤怒控诉的激情,体会到作者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小题3】三读,领悟题旨。结合全文,你认为文章为何以“哭墙无泪”为题?(4分)
【小题4】最后,联系生活实际道出你阅读此文后的最深感受吧。(字数250字左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