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下面翻译有误的一项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狠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面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译文:另一只狼在往(柴堆)里打洞打算穿洞而过,从背后攻击屠户。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文:屠户感到十分急迫,唯恐受到它们的夹攻。 |
试题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现,果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
②徐喷以烟( )
③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④项为之强(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余亿童稚时”说明本文所写内容均为作者儿时生活的回忆。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
B.“能张目对目”若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
C.选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时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D.本文语六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且隐含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4)发挥想像,仿写句子。
童年是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诗,激情澎湃,奋发向上。
(5)你的童年时代经历过有趣的事吗?讲出来给大家听听,并绘声绘色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登泰山记
姚鼐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本文作者是 朝 派古文家姚鼐。(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介绍从京师到泰安的旅程及登山时间等情况。
B.第②段交代登山路线:从中岭出发,经西谷到山顶。
C.“苍山负雪”一句以动写静,描绘了群山雪厚的情形。
D.选文叙述与描写结合,体现了“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10.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D.悉如外人(全、都)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中轩敞者为舱
B. 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 屋舍俨然 豁然开朗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渔人。
D.“黄发垂髻”,是用借代的写法,指桃花源中的老老少少。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分)
译文:
(2)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③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比次日,遇塌子沟 比:等到
C、一霎而绝 绝:消失
D、此去西南十里 去:离开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译文:
(2)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译文:
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4、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
[注]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②饬(ch@)厉:整治、激励。③更徭: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少好学,通《春秋》 通:通晓
B.亲自饬厉,遣诣京师 诣:派往
C.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荣:以……为荣
D.文翁之化也 化:教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
答:前:________后: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张岱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相委而去
⑶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⑷卿何以不汗
2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25、用甲文原文填空(1分)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22、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相委而去
⑶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⑷卿何以不汗
2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其邻人之父亦云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25、用甲文原文填空(1分)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题。(2007年成都市中考试题)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①。景帝来,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②,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③。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
注:①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选拔。②饬(
ch@)厉:整治、激励。③更徭:指汉代的兵役和劳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少好学,通《春秋》 通:通晓B
.亲自饬厉,遣诣京师 诣:派往C
.县邑吏氏见而荣之 荣:以……为荣D
.文翁之化也 化:教化(
2)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教化蜀人,发展教育,文翁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翁立学宫,兴教育,蜀地前后有了怎样的变化?(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兴学的做法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谈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