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给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选项是 邑人( ) 日扳忡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A、yì;pān;chèng B、yì;pān;chèn C、yì;bān;chèn D、yiì;pān;chèn |
试题答案
B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 ②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②,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③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④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⑤指物作诗立就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⑧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⑨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⑩众人矣。”
【注】①世隶耕:世代耕田为土。②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③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④收族: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⑤自是:从此。⑥立就:立刻完成。⑦扳:同“攀”,牵引。⑧环谒:四处拜访。⑨称:相当。⑩泯然:消失,毫无特色的意思。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从先人还家( )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环谒( ) |
泯 然( ) |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在句中的含义。②
③
(
4)选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①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
[
]A
.仲永生活了五年,未曾尝试看书写字。B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书写工具。C
.仲永生活了五年,不曾认识书写工具。D
.仲永长到五岁,未曾尝试看书写字。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
]A
.他以写诗养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B
.他的诗以养父母、收取全宗族的人心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C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D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和同宗族的人和睦相处为旨意,传给一个乡间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5)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这件事和《孙权劝学》中吕蒙的变化中,你受到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既遣人隧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____________
②诣太守,说如此( )____________
2、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给些列加粗字注音。
睥睨( ) 连亘( ) 青冥( ) 莽莽然( )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倏忽/如拳/如豆
B.一行/有/五点/明处。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D。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3.解释下列加粗字。
惟危楼一座____________
数年恒不一见义____________
或凭或立____________
直接霄汉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山市》结尾一段写“鬼市”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奇异的景观。
B.“山市”和“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这类自然景观一般出现在海面以及沙漠中。
C.《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长篇文言小说集。它大多以谈狐说鬼的形式讽刺了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D.《山市》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山市”由生到灭的壮观景象。构成了一个多层面的山市变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