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 A、叙述 B、抒情 C、描写 D、议论 |
试题答案
A①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②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③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空气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④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⑤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之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的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
(1)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________,固态水指的是________,气态水指的是________。
(2)下面是第①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①淡水大约只占3%
②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③海洋水约占地球全部水量的97%
④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3)第②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15个字)
(4)根据第③段的内容,为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直接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5)联系全文看,对第③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
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气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气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
(6)第⑤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和________。
(7)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
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炮弹56枚。
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
①联系上面说明文第④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________;使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________。
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②《现代汉语词典》中“糗”的解释有两个:一,古代指干粮;二,方言用法,饭或面食成块状或糊状。没有收录“糗”表示“尴尬、令人不好意思”的义项。那么,这一新用法从何而来呢?语言生活是丰富的,辞书的记录总是落后于生活的。新鲜的“糗”字的来由,答案或许还得到方言里去找。
③在日常生活里,煮熟的水饺、面条、稀粥,放的时间长了,就会黏在一块,或者变稠。北方地区的人就说它“糗”或是“坨”了。有的方言里甚至说是“烂”了,过犹不及,糗了的食物,吃起来口感显然会变差,这是人们一般不愿意看到的。比如,在吃有点变凉了的面条时,人们端起碗,一般会先用筷子上下搅动几下,使有些“糗”的面条松散一些,变得滑爽可口。
④在北方的不少地区,不但食物的形态变化可用“糗”字描述它,凡是不好的、不理想的、不正常的事物,皆可谓之“糗”。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了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里“糗”字的使用情况。比如,北京话里有“糗疙瘩”,表示衣服皱巴巴的;山东寿光话里有“糗猴子”,意思是怪模怪样的,引人发笑的。
⑤有的网友介绍了家乡方言里“糗”字的使用情况。在济南话里,“糗”字可以用来指人。比如,“我都糗在这里好几年了”,意思就是我一直待在那里无所事事的,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再如,“上了班,你就干糗着,么都不干”,意思就是你有意磨洋工,干活不积极,在应付差事。这种说法,应该说是一种生动的比喻。一个人不灵活、不运动、不积极,不正像凝固成一块的熟面条吗?
⑥概括起来,“糗”字在很多北方方言里,是一个有点消极的字眼;说到“糗”字,往往会令人有不太愉快的联想。由不可口、不正常、不理想,引申出令人尴尬、令人不好意思等新的义项,应该说是比较自然的。这些年媒体流行的“糗”字新用法。其根源大概也就在此吧。
⑦表示尴尬义的“糗”字,大多流行在网络及其他新兴媒体上,不像“买单”“忽悠” “山寨”那样步履清晰地从某处走来。它是尺波不兴地悄然渗透过来的,从原本的冷僻字迅即发展为热词。
⑧笔者还请教了浙江师大的方言专家王洪钟先生。他说,从共时角度,可以把新用法的“糗”与传统意义的“糗”看作同形同音词。笔者手头见到的辞书,都未收录 “糗”字的新用法。但是,台北《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网络版已收录了“糗”字的形容词用法,释义为“形容当场出丑、不知所措的样子”举例为“好糗”“糗呆了”。
⑨一个人活着,难免会碰到一些糗事的。面对种种糗事,也不必太在意,别让它们成为一种负担。因为,糗事毕竟还不是“丑事”。有人说:“敢于自嘲的人,是勇士;善于自嘲的人,是智者。”自嘲,实在是破解糗事的一把锐器。信吗?不妨一试。
1、概括选文第①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将“糗”字称为“熟悉的陌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⑥段中加粗的“概括起来”概括了前文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糗”字在方言中有不可口、不正常、不理想之意。
B、 “糗”字的新兴用法是从方言中引申而来的,有令人尴尬、令人不好意思等义项。
C、“糗”字的新用法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发展起来。
D、选文最后一段主要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阅读《落日的幻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小题1】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 B.描写 | C.议论 | D.抒情 |
A.作者在第一段引用古诗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了下一段对落日景象的描写。 |
B.第三段是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总结。 |
C.第四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
D.第五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 |
A.形象生动,富于美感 | B.清新自然,通俗流畅 |
C.华丽多彩,粗犷豪放 | D.感情细腻,鲜明生动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B.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小题1: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 B.描写 | C.议论 | D.抒情 |
A.作者在第一段引用古诗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出了下一段对落日景象的描写。 |
B.第三段是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总结。 |
C.第四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
D.第五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 |
A.形象生动,富于美感 | B.清新自然,通俗流畅 |
C.华丽多彩,粗犷豪放 | D.感情细腻,鲜明生动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
B.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小题1:下列最能概括文章第二段内容的是( )
A.家乡鸭蛋的名声。 |
B.家乡鸭蛋的特色。 |
C.端午的一些习俗。 |
D.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掩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
D.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A.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1920年出生,1997年去世。 |
B.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诗论家。 |
C.“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过沧海就不喜欢水了。 |
D.“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事。 |
A.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买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D.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
A.“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特别”不能去掉,它起强调作用,强调家乡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情。 |
B.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掩蛋”一条,既介绍了高邮鸭蛋的特点及吃法,表明高邮咸鸭蛋有着悠久的历史,又使文章显得妙趣横生,增添了文章的内容和情趣。 |
C.我对异乡人称道咸鸭蛋不大高兴,不是因为鸭蛋不好,而是因为异乡人知道高邮咸蛋,其实高邮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东西。高邮的咸鸭蛋也确实好,这是肯定的态度,表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特产的自豪之情。 |
D.作者称道家乡的咸鸭蛋——高邮咸蛋“质细而有多”的特点用了夸张的写法和用语言“造型”。 |
A.“一般是敲破空头”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用的方言表现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方案。 |
B.“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语言断断续续,句式不够整齐,语言也不够生动,读来觉得没有滋味。 |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确实”“完全”“实在”三个程度副词连用,写尽了“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题。
科学和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节选)李政道
狄拉克(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发明人)有一次对奥本海默(二次大战期间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弹计划主任)说:“我听说你也是一位诗人。”奥本海默回答说:“是的。”狄拉克说:“这很奇怪。诗人描述的感情是每个人内在所有的,也都是能理解的,但是他所叙述的方式是从未有人用过的;在物理学中则正相反,我们用的是和其他人同样的语言,但表达的是以前任何人都不知道的知识。你怎么能同时成为两者呢?”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化学、物理、生物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它们的抽象是一种人为的成果,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不同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它的真理性植根于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在这一点上不同,它们仍然有着很强的关联。
我想,现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好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成果吗?它们很可能是确实不可分的。如果是这样,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科学和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两大领域,请结合上文归纳它们各自追求的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所说的“在这一点上不同”指的是________
3.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指它们既有各自特点又密切关联,请结合上文谈谈二者之间相同相通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奥本海默既是物理学家又是诗人,请你再列举出至少两位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成就的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现代文阅读。(8分)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1.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2分)
2.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2分)
3.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2分)
4.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小题1】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2分)
【小题2】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2分)
【小题3】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2分)
【小题4】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