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

A、《论语·子罕》
B、《孟子·子罕》
C、《论语·子路》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

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

(2)

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

(3)

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4)

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________”。

(5)

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答(  )

[  ]

A.

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

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

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6)

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________“有所增添”的是________

(7)

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按要求或提示默写
1.2005年4月26日,70岁的国民党主席连威率访问团开始其阔别60年来首次大陆之行,正如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描写军旅生活的诗句很多,如《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
3.古往今来,面对如梭的岁月,我们的先辈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无奈;汉乐府民歌《长歌行》有“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岳飞有“莫等闲、_______________,空悲切”的抒怀。
4.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节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诗词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漫步在文学艺术的长廊,品读古代优美诗文.“_______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引领我们欣赏早春美景;“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为我们呈现边塞风光;“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是王勃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的真诚劝慰,“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是苏轼对相隔两地亲人的深情祝愿;杜甫《望岳》抒写“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之豪情,王安石《登飞来峰》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的哲理;当“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孟子主张“_______________”,在国家受侮、生灵涂炭之际,文天祥悲壮地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
8.马是画家的爱物,亦常走入文人的笔端,在许多古诗、词、曲中都留下了马的足迹,请从中选取你所熟知的含“马”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或借“斜晖”诉愁肠:“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或以“夕阳”衬游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或描绘“落日”奇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陈涉在动员群众起义的演说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话表现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12.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13.为了提升文化品味,有关部门准备挑选含有飞鸟的古诗词佳句,镌刻在观鸟园的山石或廊柱上。请你推荐两个这样的诗句并注明其作者。(课内外均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红楼梦》中林黛玉用“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忘两不知!”来感慨自己的命运,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两者对人生的感悟是何等的不同。
1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15分)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 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A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B  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C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选自2013年《长沙晚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要传递正能量?通读全文,试归纳。(4分)

                                                                               

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根据文章内容,将“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这句话放在原文中的_____________处(从A、B、C中选择一个)。(2分)

5.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 (陈鲁民)(15分)
①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所谓“正能量”,即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人人需要,多多益善,但却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相互传递。
②印度前国会著名议员梅农,出身贫寒,当年他初到新德里时,刚下火车,便遭贼窃,被洗劫一空。绝望中,他求救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锡克教徒,请求暂时借他 15个卢比,他问地址,以便日后还钱。老教徒摆摆手说,在你的有生之年,你可以把这笔钱还给任何一个有求于你的陌生人。梅农始终记着老教徒信任的嘱托,直至逝世,他对有求于他的陌生人,都会提供15卢比的资助。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个助手也仿效他的做法,而助手的儿子也学着父亲去帮助别人。其中一个被助者把此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这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便流传更广更远。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
  A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比如那位锡克老教徒,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梅农议员和他的助手以及助手的儿子,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中断在你的手里。
  B 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好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C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递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选自2013年《长沙晚报》)
【小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要传递正能量?通读全文,试归纳。(4分)
                                                                              
【小题3】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将“著名学者巴锡尔说过:‘一件善行永不会枉费——播撒殷勤,将收割友谊;传播温暖,将收获爱心。’”这句话放在原文中的_____________处(从A、B、C中选择一个)。(2分)
【小题5】 理解“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这句话的含义。(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不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之           志:记住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忘路远近          徐公不若君美也
     B.见渔人,大惊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今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往       如土石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5.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2)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两章》)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7)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被妹:美貌女子。  ②椭狡:小器物。③惵然:不安的样子。④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透彻)B.汉儒器而忘道(用泥做的)
C.江吟香素风义(重视)D.圣人我矣(教导)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目往足欲随峨冠多髯者
B.偶有不可意皆以美徐公
C.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悉咨之,然后施行
D.卒不先儒所囿贤能之用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②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小题4】文中的帆山子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文意,试作评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被妹:美貌女子。  ②椭狡:小器物。③惵然:不安的样子。④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透彻)

B.汉儒器而忘道(用泥做的)

C.江吟香素风义(重视)

D.圣人我矣(教导)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目往足欲随峨冠多髯者

B.偶有不可意皆以美徐公

C.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悉咨之,然后施行

D.卒不先儒所囿贤能之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②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4.文中的帆山子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文意,试作评析。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