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

A、停
B、与世隔绝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__________
②既出,得船:__________
③醒能述文者: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下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_______(填序号)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还家:________

②既出,得船:________

③醒能述文者: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而谋曰  室:家人
B.通豫南   指:指向
C.吾与汝毕力平 险:险峻的大山
D.杂然相    许:赞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九十      焉置土石
B.君之力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桓侯
D.跳往助      医好治不病以为功
3.下列各句中,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B.选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到“隐土之北”,是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层写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发展。
C.选段围绕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种态度,依次是赞同、献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孀妻有遗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运输工具落后,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将第二大题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北山愚公者,年①九十,面山而居②。③山北之④,出入之⑤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⑥毕力平险⑦,指通豫南⑧,达于汉阴⑨,可乎?”杂然相⑩。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

给文中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惩   A.ch7ng  B.ch6ng

(2)塞   A.s8    B.s4i

(3)曾   A.c6ng   B.z5ng

(4)箕畚  A.j9 ben  B.j9 b7n

(3)

解释文中带△的词。

(1)且:___________

(2)迂:___________

(3)许:___________

(4)诸:___________

(5)叩:___________

(6)龀:___________

(4)

下列句中加粗“之”字,与其他三项有别的是

[  ]

A.

惩山北塞,出入之迂也。

B.

以君

C.

投诸渤海

D.

跳往助

(5)

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6)

填空。

这段文字大意是________,其妻之疑意在指出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_______________
(3)何而不平:_______________
(4)且置土石: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苔痕上/阶绿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对“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中的“笑”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自愧不如的、推崇赞赏的笑。
B.这是自作聪明的、讥讽嘲弄的笑。
C.这是自命不凡的、阴险狡诈的笑。
D.这是自以为是的、洋洋得意的笑。
4.第二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静止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_______________;说明智叟不_______________,愚公不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愚公移山》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根据句意解释下面两个加粗的词。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横线上。(每根横线上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

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邀请

C.

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

处处之     志:记住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
A.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____________
B.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
C.不知有汉                      乃______________
D.不足外人道也               为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这段文字可分三层,请用“‖”标出,并写出层意:(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各句加粗的词分别选出符合文意的解释:(8分)

(1)出入之

[  ]

A.迂腐

B.爬山

C.曲折、迂曲,这里指绕道

(2)寒暑

[  ]

A.容易、简单
B.轻视
C.平和
D.交换

(3)聚而谋

[  ]

A.房间
B.单位的办室场所
C.家
D.全家人

(4)投渤海之尾

[  ]

A.众多
B.诸位
C.土石
D.“之于”

3.下列各项中“焉”作代词,可译作“哪里”的一项为:(2分)

[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且焉置土石?

C.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愚公”的“愚”的具体含义是:(2分)

[  ]

A.愚昧无知
B.愚笨迟钝
C.大智若愚
D.愚而不学

5.写出表明愚公移山工程极为艰巨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2分)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译文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所以带领儿子、孙子,挑担子的人和三个夫人

B.所以带领儿子、孙子还有挑担子的人

C.于是带领儿子、孙子,还有几个能挑担子的人

D.于是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交通:________________ ②绝境:________________

③妻子:________________ ④问津:________________

(2)

加粗字与“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中的“咸”字异义的是

[  ]

A.

男女衣着,如外人

B.

若空游无所依

C.

百废

D.

前人之述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________________

(4)

选出对《桃花源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

B.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社会。

C.

本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

作者写到太守、南阳名士,说明作者并不存在逃避现实的思想倾向。

(5)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感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