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潜移墨化(qián)摇摇欲坠(zhuì)匿笑(nì)熠熠(yè)
B.陈词烂调屹立(yì)穿梭(suō)记忆尤新(yóu)
C.豁达(huò)出谋划策纠葛(gě)驰骋(chěn)
D.走投无路摒弃(bìng)穹隆(qióng)咬文嚼字(jiáo)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生不知何 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 尽(到……去)

C.潜亦无所 辞焉 (告辞)

D.亦雅咏 不辍 (停止)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

B、博学善 文 忠之

C、或置酒而招 前人 述备矣

D、性不解音, 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 两狼之并驱如故

[  ]

(3)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

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干活,干着干着累了,擦汗时,挥手一甩,腕上的手表飞了出去,掉在刨花堆里不见了。徒弟们在足有半人高的刨花堆里màn  jīng xīn的翻找,始终没有找到。

  天色已晚,师傅说:算了,明天再找,先吃饭去。

  当大家酒足饭饱回来时,木匠的小儿子坐在门口,拿着手表说:爸爸,我帮你找到手表了。

  木匠很惊讶:我们这么多大人,大白天的都没有找到,现在黑灯瞎火的,你是如何找到的?

  男孩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一走,我一个人坐在黑暗中,听见了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

  原来,手表jìn zài zhí chǐ。只是烦乱的心让你失去了寻找的方向。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让人能够平心静气,从而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宁静是________,让人________

  那么,面对试卷,你能否平静下来,是你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希望同学们都能用平静的心态面对考试,考出好成绩!

——节选自于丹《趣品人生》(有改动)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填入“田”字格中。

(2)

根据前文句子的语境,在横线处续写语句,将语段补充完整。

(3)

选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

(4)

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明从小就很喜爱唱歌,且已崭露头角,这都是受他父母潜移默化的结果。

B.

妹妹贾梅回来后哭的天昏地暗,贾里追问下来,发现罪魁祸首居然是邱士力。

C.

看着盛在碗里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腊八粥,他舍不得吃了

D.

她为人细心,凡是有大型活动之前,她都要和同学们认真协商每个细节,可谓锱铢必较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泰国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

《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

苏轼是我国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一些风格清新的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任然幻想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D.

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活泼聪明勇敢的汤姆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他的另一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同样以清新简约的语言和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⑴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 隔膜 起来。

⑵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pián zhī,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叫胼胝体)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伟大的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⑶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⑷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 如此 ,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⑸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

分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第⑴段中“隔膜”的含义是_______

②第⑷段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

(2)

文中与第⑸段划线句子含义相同的语句是 (填写原句)

(3)

根据文意分析“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的原因。

(4)

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列举物理学家牛顿和画家梵高的事例,主要说明科学与艺术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困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B.最后一段中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能够重新走向融合的原因。

C.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早期结合在一起,后来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到现在又走到了一起的过程,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本文用词精录,准确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第⑵段画线句中“潜入”和“钻入”两个动词不能互相调换;第⑷段画线句中“藩篱”一词是“思想障碍”的形象说法。

E.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科学和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应该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道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

2.第③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画线句(1)“站到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画线句(2)“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根据文中画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不学则殆

7.选出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文启示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就要认真读书。

B.本文告诉我们:学习不只是模仿,更要创新,要培养创造力。

C.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说理清楚,逻辑性强。

D.作者在言论中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使论述更深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