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处之(做标记)   连月不(开阔)    空山雨后(刚刚)
B.学诗有惊人句(徒然) 九万里风鹏正(高飞) 风一(遍)
C.宠辱忘(一起)    欣然往(规定)    朝露待日(晒)
D.人有一死(固定)   何时西归(又)    我路长嗟日暮(回答)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地震》,完成下列各题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

选出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

[  ]

A.

鸡鸣犬吠/满城/中

B.

俄而/几案/摆簸

C.

人眩晕不能/立

D.

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2)

将文中的比喻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3)

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

众骇异,不解其(原因)

未布瓦,上轻,如此(因为)

B.

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正在)

庆州界生子方虫,为秋田之害(才)

C.

东南,向西北去(从)

六幕相持,不能动(自然,当然)

D.

方知地震,各趋出(疾病)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快)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5)

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语。

(6)

找出文中体现人们情绪变化的词语

(7)

文多角度描绘出地震时的情景。试分析文章是怎样表现自然界的变化的?又是这样表现人们的反应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1)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2),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3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1)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2)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3)扶病:抱病、带病。

(1)

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________

(2)士大夫敢往别________

(2)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闻者为、之缩颈

D.

(3)

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的内容。

(5)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6)

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位之移人

移人:改变人的性情

B.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向者:喜爱的芋

C.今日堂有炼珍

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

D.登仕路

仕路:做官之途径

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衣湿袖单,影益瘦

②今烦尔妪一煮芋也

绾黄纡紫

④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犹是芋也,而向香而甘者

厚资而遣

B.与语久,命妪煮芋

然则世之今日而忘其昔日者

C.非调和之有异,时、位移人也

老人犹喜相国止于芋也

D.尚何芋甘乎

犹可言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

[  ]

①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②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死。

④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

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

⑥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从相国食芋说起,论“时位移人”的道理,将相国与一系列“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相比,对相国的富贵而忘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D.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②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③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④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

⑤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⑥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⑦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书生十余年后当了相国,便想起了芋老人,派人去寻访。见到后和他行平等之礼,还使他的儿子不用当佣工赚钱。

B.在芋老人看来,那些富而绝其交,及为吏而背所学,做官的一旦发生事变就连祖宗、国家、君恩、身名都不顾了的种种社会现实,与相国吃同一人做的芋感觉味道大变,道理非常类似。

C.书生做了相国,吃遍了美味佳肴,再吃芋就感觉味道全变了。其实,芋的味道一点未变,原因是人的胃口变了。

D.相国听了老人的一席话非常吃惊,他觉得老人什么都知道,和老人相比,自己实在是见识浅陋。因而他非常感激老人的教诲。

8)芋老人认为“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后,感到芋的滋味不如以前“香且甘”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9)全文从相国对芋味前后不同的感觉,联想到不同的“芋视”,具体为:芋视□□→芋视□□→芋视□□→芋视□□。

10)对全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喜”的是,相国仅仅对芋的感情发生变化。

B.全文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层层比类,逐层展开,小中见大,深含道理。

C.“芋老人之名大著”的原因,是芋老人“作缘相国”成了倾盖相交的朋友。

D.文中说:“或传闻之过实耶?”其实这不重要,作者只是借此故事表达思想。

11)本文通过芋老人的一番话,尖锐地鞭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井冈瀑布

黄文山

  六月,井冈的杜鹃已然谢了,再看不到山野间那一丛丛火焰般燃烧的热烈景象。但经过整整一个春天雨水的滋润,满山的草木却如墨染似的浓绿。此时最让人心动的当然还是瀑布。

  井冈山瀑布最集中的地方是龙潭。一道长仅两公里的峡谷里,竟汇集了五潭十瀑。大小瀑布在悬崖峭壁之间,奔腾呼啸,引得峰鸣谷应,将大山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豪壮。

  到龙潭看瀑布,既可以乘缆车,也可以步行,当然各有好处。缆车是从高空俯瞰,有一段几乎是贴着瀑布的水面缓慢下降,离开了缆车,无论是谁,也无法在这样近的距离、在这样的高度看着万斛(h*,容器)泉流最初跌落的景象。当然,要观赏瀑布最后的跌落,则须下了缆车,徒步走到瀑布近前。这最后的一刻,似乎不像起始那样有序,但却变化万千,极其壮观。瀑布的下方,是一面空潭。瀑布落到潭中,发出喧雷般的响声,溅起的水花,化作漫天大雨。风忽忽闪闪,挟着水花和雾气,在峡谷间游荡。其实,在瀑布的中段,瀑流的下落就起了变化。有急急匆匆,一泻到底的;有从容优雅,款款而降的;也有寻找岩石作落脚点,悄然离队,但最终又不得不从岩石上漫流而下的;还有的……于是,一帘瀑布里,景象万千,每一股大瀑布里都藏着无数小瀑布,水流纵横交错,穿梭来往,溅珠喷玉,展开了一幅幅纷纭变幻的生命景象。

  井冈山落差最大的瀑布——飞龙瀑布则在五指峰下的水口。150米高的瀑布如同一幅巨大的壁挂高悬于天地之间。沿着石砌小道往下走,老远就能听到喧腾的水声,在山谷轰鸣。待走到瀑布近前,更觉得气势不凡。瀑布不是一泻直下,而是折成两叠,上一叠,似乎是斜刺里中出的一支奇兵,急骤驰骋,势不可当;下一叠,则如千军万马,漫山遍野而下,但见戟戈耀目,烟尘滚滚,盈耳则是风萧马嘶,吼声如雷。

  在瀑布的上方,所看到的情景却完全不同。透过稀疏的树丛,面前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水流十分平静,从叶隙筛下的点点阳光,在溪面上轻轻地跳跃着,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节奏欢欣而舒缓。可是它们哪里知道,仅仅是几步之外,它们的命运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没有任何选择,甚至不容许有一丝犹豫,它们平静的生涯已经走到尽头,于是就这样相互簇拥着向一道深渊一跃而下。也许它们谁也没有想到,这身不由己的一跃,竟使得生命的瞬间如此壮观又如此辉煌!

  倘若没有面前的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自然,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那么,溪水将依然唱着平静而舒缓的歌,在丛林中穿行,与鹅卵石和水草嬉戏,像每一条平平常常的小溪,日子过得单调而轻松。其实,只要给它们机会,任何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溪,都能将生命化作万丈飞瀑。

  六月,在井冈山旅行,听听瀑布的喧响,那似风似雨的轻吟抑或如雷如鼓的轰鸣,都能引发你内心的回应,因为,那是大自然的呼唤,是大地律动的脉搏。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声音更让人沉醉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该词语。

  ①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龙潭瀑布的?请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将文章第三自然段划线的文字做了如下改写,你认为改写得有没有道理,请作简要分析。

  原文:有急急匆匆,一泻到底的;有从容优雅,款款而降的;也有寻找岩石作落脚点,悄然离队,但最终又不得不从岩石上漫流而下的;还有的……

  改文:有的,直流到底,有的慢慢落下,有的溅上岩石又流下去,还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章第六自然段中“倘若没有面前的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自然,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这句话的形式,仿写一句话,要求用上例句中加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景部分极力渲染瀑布的壮观与辉煌,使后面的议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B.世界上任何一条小溪,只要给它们机会,都能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万丈飞瀑。

  C.小溪变成瀑布,是因为它们不甘平庸,有着远大的志向并主动寻找机会。

  D.本文作者多次运用拟人化的笔法,将瀑布描写得充满活力而又富有情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砺,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粗的字注音。

(  )有大志

(  )以水沃面

食不(  )

(  )粥而读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大志(很少,不多)

B.食不给,粥而读(吃)

C.夜昏怠(有时)

D.以水沃面(往往,每每)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发愤苦读

B.每慷慨论天下事

C.仲淹刻苦自砺

D.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二岁而孤”一句中“孤”是指失去了父亲。

B.“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句中的“仕”指做官。

C.“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一句中的“谪”是指升官。

D.范仲淹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等。

5.请补出文中空缺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淹刻苦自砺,食不重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范仲淹少年时期就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B.范仲淹为实现自己的志向,发愤读书,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做。

C.范仲淹虽遭谗言陷害,但仍然不改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D.文章反映出范仲淹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思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便还家
(2)来问讯
(3)余人各复至其家
(4)便扶问路
(5)太守
(6)寻向所

2.下面加粗词语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选出下面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选出下面句子译文最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

A.我们这些人各自反复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饭菜来款待他。

B.其余的人各自反复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送酒菜给他。

C.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饭菜来款待他。

D.其余的人反复延长时间要渔人到他们家里,都送酒菜给他。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

A.不值得使外边的人知道啊

B.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C.不值得被外边的人知道啊

D.不要为外边的人带路啊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大惊”写出了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根据下文“皆叹惋”,可以推知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朝时的历史。

C.“便扶向路”是说就顺着旧路(回去)。

D.上面选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粗字中读音或意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咸来问(x)n,音信、消息)

   B.遂与外人间(ji4n,隔开)

   C.使向路(f*,搀扶)

   D.便还家(y1o,邀请)

  (2)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③外人道也。’”几句中加横线的部分依次是指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渔人 ②渔人和村人  ③桃花源里的人

   B.①渔人 ②桃花源里的人 ③桃花源外面的人

   C.①渔人 ②渔人     ③桃花源外面的人

   D.①村人 ②渔人和村人  ③桃花源外面的人

  (3)对“妻子”、“绝境”、“无论”在文中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男子的配偶  ②与世隔绝的地方  ③无论如何

   B.①男子的配偶  ②没有出路的地方  ③不要说

   C.①妻子儿女   ②没有出路的地方  ③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D.①妻子儿女   ②与世隔绝的地方  ③不要说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何叹惋?正确的一组是

[  ]

   A.大概是晋代以来的事。为没有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而叹惋。

   B.大概是汉朝以来的事。为没有亲自去参加战争而遗憾。

   C.大概是秦末以来的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D.大概是秦至汉朝的事。为他们生活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而叹惋。

  (5)按照课文默写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________,________。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

   ③土地平旷,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________:________。

   ⑤《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

  (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注音、释义都有误的一项是

[  ]

   A.男女衣(zhu$,穿着),悉如外人

   B.便(y4o,邀请)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芳草(xi2n,鲜艳)美,落英缤纷

   D.此中人(y(,语言)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下列句中加粗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

   A.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B.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C.吾与将军不敢问

   D.问所从来,答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1)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予尝古仁人之心(  )

(2)斯人,吾谁与归(  )

(3)士大夫敢往别(  )

(4)得为范公党人(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

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闻者为/之缩颈

(4)

读文品人。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岳阳楼记》最后一段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王辟之《混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1)予尝古仁人之心(     )
(2)斯人,吾谁与归?(     )
(3)士大夫敢往别(     )
(4)得为范公党人(     )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闻者为/之缩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品人: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