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做错题的现象不再发生,王芳在考试中格外认真。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我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大庆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
试题答案
D[ ]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我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大庆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做错题的现象不再发生,王芳在考试中格外认真。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我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大庆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对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
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决,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
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文是反映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表达自己内心感受、记录心灵轨迹的方式和手段。
B.谁也不能否认成功的背后不是靠辛勤的汗水铸成的。
C.为了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做错题的现象不再发生,王亮在考试中格外仔细慎重。
D.很多中小学生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所以这些“洋快餐”中含有致癌物质,经常吃有害健康。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选自《知识窗》)
1.“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2.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每空不超过6个字)
中性粒细胞:A→与细菌拼杀→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构成“天网”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粗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官员也证实美国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同已知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加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场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种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有删改)
1.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b)是可以避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变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4.在第④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 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 2009年5月1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0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已查明并进行了医学观察。(《人民日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前,住家过于老旧需要重新装潢,我在整理珍藏多年的书籍时,在自己高中二年级的国文课本最后一页,发现我在联考之前密密麻麻重复写下100次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
(3)当时,我的功课并不是顶尖的,每个学期在班上的排名大约第10名到第20名,模拟考的成绩时好时坏,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全校第40名,加上高中联考时曾遭受重挫,对升学一直没有信心,唯一能凭借的信念只是不断用功苦读。我是不懂读书方法,只会死读书的那种小孩,在事倍功半的情况下,能如愿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实在是一个奇迹。
(4)而更令自己觉得神奇的是:我几乎忘记了自己曾经如此认真地写下对命运的预言:“我会考上国立政治大学。”只是冥冥中的一种信念的力量在催促着我用功而已。
(5)事后,跟朋友聊起,他们都笑说:“如果当年你写的是‘我会考上国立台湾大学。’也许命运又会不同。”
(6)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也因此得到一个经验——要做梦,就做大梦,只要你意志坚定,并付诸行动,美梦就会成真。
(7)第二次神奇的经验,发生在刚踏入社会工作的第五年。当时我转战于不同的职场,做了几份自己很喜欢、但别人并不看好的工作。有一位十分关心我的长辈特别约我用餐,想要了解我为什么跳槽工作,还在百忙之中为杂志撰写专栏。
(8)记得那是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他的身后,我面对他,很A_____地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
(9)他的笑容中,带着几许B_____。在传统的观念里,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
(10)十几年后,再碰到这位长辈,他依然记得那个午后的对话,不过他的笑容里多了些许C______,他说:“没想到所有的‘不务正业’都变成你的‘正业’。
(11)其实当年对他说“我要成为一个快乐多职人”时,只是一个概念,心中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后来能够美梦成真,的确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忙。
(12)第三件事,想起来就只有遗憾了。母亲被高血压、肾脏等慢性病缠身多年,又有家族遗传性的糖尿病,我常担心她的病情恶化,或可能导致中风。虽然也曾多次提醒她要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多做运动。但我一忙,也就没有每天特别留意她的状况,倒是经常悲观地想起:“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
(13)几年前,当母亲在菜市场因为脑血管破裂而昏到,我被通知前往抢救时,心里升起一个念头:“我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14)经过急救后,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幸好有父亲陪伴她接受长期的治疗与康复,病情在医生的掌握之中。每当我看见父亲扶着母亲颤巍巍走路的样子,我十分后悔当时有那个“万一她意外中风时,我要怎么处理”的坏念头,更遗憾的是,我既然有过这种坏念头,为什么没有适时预防它发生。
(15)这些经验带给我很大的启示:除非天灾,否则生命没有意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预言家!信念的力量,往往可以跨越现实的阻碍,结合所有对你有利的条件,构成一个神奇莫测的磁场。
(16)只要你愿意立定志向,努力付诸行动——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噩梦可以避免,它是最值得警惕的“寓言”。
(19)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1、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 恭谨 诧异
B.诧异 恭谨 肯定
C.恭谨 诧异 肯定
D.诧异 肯定 恭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粗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写第三件“遗憾”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7)段是与(18)段的并列的段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写在原文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书的收获。或写下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想象,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进行质疑问难。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批注。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举出一例(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如果没有,古今中外名人的类似故事也可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