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逾墙走(漫步) B、死者长已矣(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C、妇啼一何苦(多么) D、三男邺城戍(防守) |
试题答案
A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工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B.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指蚂蚁不再退缩回顾。)
C.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文中指蚂蚁的腿脚有毛病,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D.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B.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指蚂蚁不再退缩回顾。)
C.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 (文中指蚂蚁的腿脚有毛病,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D.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精光。 (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 |
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 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
C.人几为鱼(几乎) | D.沟洫甫成(刚刚) |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几为所擒士卒多为用者 |
C.使试于一村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非独贤者有是心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4.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翁弱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詹适弹琴(正好) | B.即老人所贻(遗留) |
C.使僧梯取之(用梯子) | D.拂拭就视(靠近) |
2.下列句子中价电子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詹予以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因请观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C.乃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传者以为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4.詹喜琴,钟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何不同?请结合文中材料作简要评析。(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 B.腰白玉之环(腰间) |
C.邴原少孤(丧父变成孤儿) | D.凡得学者(能够)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烨然若神人师恻然曰 |
B.足肤皲裂而不知过书舍而泣 |
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冬之间 |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一则羡其不孤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我们可以分别从甲文和乙文中学到什么?(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ll~15题。(10分)
一钱丢前程
江南某生,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适堕一钱于地。某暗以足践之,俟其去而俯拾焉。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
后某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①谒上台②。时潜庵汤公,巡抚江苏,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必赴任,名已挂弹章③矣。问所劾④何事?曰:“贪。”某自念尚未履任,何得有赃款?必有舛⑤错。急欲面陈。巡捕入禀,复传命日:“汝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今侥幸做地方官,能不探囊胠箧⑥,为纱帽下之劫贼乎?”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节选自沈起凤《谐铎》)
【注释】①投刺:投递名片。②上台:上司,在此指江苏巡抚潜庵汤公。③挂弹章:写到弹劾书上。④劾:弹劾。⑤舛:错误。⑥探囊胠箧:探囊,掏口袋的意思;胠箧,胠(qū),从旁边撬开箱子的意思。这个短语泛指盗窃。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3分)
(1)适( ) (2)俟( ) (3)谒( )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见书肆中一少年买《吕氏春秋》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始悟前叩姓氏者,即潜庵汤公,遂惭愧罢官而去。
4..从写法上分析,“旁坐一翁,凝视良久,忽起叩某姓氏,冷笑而去”在文中的作用是埋下伏笔,江苏巡抚潜庵汤公“令某不必赴任”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5..读罢本文,选择任一角度,谈谈你的启发或感悟?(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 B.俟其欣悦俟:等待 |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 D.腰白玉之环腰:腰间 |
2..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不知木兰是女郎 |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C.无从致书以观以君为长者 |
D.当余之从师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
B.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统领全文,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就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
C.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他遇到了学识渊博、要求严格的好老师。 |
D.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
4..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 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训 督 学 者 皆 有 法 度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多其所教也 (他,范仲淹 ) B.见有先寝者,诘之( 责问 )
C.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为了) D.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睡眠、 饮食)
3.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4.范仲淹受晏殊之请,在管理学校时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