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②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从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A、①作比较;②作诠释;③打比方
B、①作比较;②举例子;③打比方
C、①作比较;②举例子;③摹状貌
D、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打比方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徐闻,回得去的故乡

  我们在两次台风的夹缝中抵达徐闻。车在黑色湿漉的林子里滑过,海峡对面,海口像一条幻觉里的星河,明明灭灭。

  徐闻,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小城,用真实且梦幻的面目接住了我们。第二天一早,依旧风雨飘摇,虾蟹浮泛,没来得及成熟便脱离树木的香蕉堆成小山。来者五六个,一群长年在广州打拼,把去徐闻当作一次放风的城市生物。这次的带路人黄礼孩不一样,徐闻是他的故乡,不似我们,只为在山水乡间截获一次短而奢侈的喘息。

  ③“要是有阳光,就更好了啊。这句话,礼孩在整个旅途中默默念叨了不下十遍。那种遗憾,仿佛一部彩色纪录片,用黑白制式放了出来。我们站在菠萝的海前,还是被震撼了,眼前的土地像一块巨大的蒙特里安的抽象画,风则是清甜的,裹挟着某种古老的密码。

  一路上,我总在不自觉地,把两个徐闻进行对比和叠加。存放在脑子里的徐闻,是诗人礼孩用文字和一次次讲故事搭建起来的天地:半岛之南的红土地,三面环绕着蓝色大海,一年四季阳光和雨水丰沛,植物疯长。四面是无尽头的果蔬之海,香蕉海遮天蔽日,木瓜像沙丁鱼一样挂挤吊,一个个菠萝果立在剑般的叶丛中,这里不缺的是海,菠萝的海,茶园的海,甘蔗的海,故事的海,风的海……礼孩常喜欢说的几桩童年小事很活色生香,比如,一场雨后,菠萝的海里长出蘑菇,一群孩子用鹧鸪煮蘑菇,或是小鲨鱼山泉水煮菠萝;在隐秘、轻盈的凌晨,跟着母亲在夜色中割香茅,一手露水,空气里满是香茅的汁液……

  ⑤“山上的花朵/以枯萎的沉默爱着大地/低处的小昆虫/在细叶间做梦/嘘,不要让它们醒来/我们不比它们更懂得去生活,礼孩的诗像他的人,散淡、谦卑、质朴,有土地的气味,弥漫到尘雾笼罩的城市,像一股秘制配方的风,吹散某种暧昧无力的污浊。作家韩东说: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我相信,由一个人,能看见他的故乡。

  只是,周边的速度引发了我的多疑。国在变,城市化摧枯拉朽,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似乎大家都在寻找如何逃离故乡、求生获胜而保持发型不乱的方式。像礼孩写到的:许多事物在失去/风失去翅膀/鸟失去鸟巢/原野失去绿色/光在黑暗中消失/大地无一遮蔽。学者梁鸿回到故乡,写出一本《中国在梁庄》,那似乎是大多数中国乡村的模型:老屋坍塌,田地荒芜,人走楼空,表面内里千疮百孔。

  我有点担心,礼孩文字里的那个徐闻,是不是只停在过去的时间轴上?

  这一次,我终于见到徐闻的肉身和最细微的肌理。当我站在菠萝的海前啃着菠萝,当我喝到深夜路边糯软的羊骨粥,当我在台风里的新寮岛上跟台风比赛尖叫跟风电车比赛科幻感,当我拍下水墨画一般的红树林,当我在小苏村的教堂前吃一顿热闹丰盛的家常饭,当我看见图腾般的土狗石雕,当我听着一段段雷州话趣闻……我明白了礼孩说过的那句话:出生地的地气是一个人一生的元气。那个他不断离开又不断靠近的地方,现在仍旧可以触摸到亲人的体温和完整的家族谱系,可以把果实还原为花朵。

  礼孩已经带了一拨又一拨的朋友回到他的故乡,他们是诗人、摄影家、作家、媒体人、画家……菠萝的海比北海道还美。徐闻很小,但可以很自信。

  我得到了答案,现在的徐闻,就像世界还小的时候一样,可以骄傲地成为她孩子们舌尖上的故乡、眼神里的故乡、那些庄重事物依然坚固存在的故乡你爬上树,从叶片里/取出一滴水,还给河流/取出一朵花,还给土地/取出一条经脉,还给了方向。在越来越多人被连根拔起时,徐闻,是他们可以安心回去的故乡。

(选自2011.12《羊城晚报》,作者衷声;原文有改动)

  注:黄礼孩,诗人,出生于徐闻县,出版《我对命运所知甚少》等多部诗集。曾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读书。现居广州。

1.第④段中,作者说“一路上,我总在不自觉地,把两个徐闻进行对比和叠加。”请概括说出作者所说的两个徐闻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划线句照应文中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⑩段句中加粗词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鲁迅先生、诗人黄礼孩和本文作者都对此表示了忧虑,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环境、生态、精神道德、文化传统”等方面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苏州园林(节选)

凤 章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它是九百多年前北宋苏子美苏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寓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建造了这座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候盘门内外的自然景色是很美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呢?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散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登楼纵目远望,原来苏州的城墙、护河、盘门古塔,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许多退休工人在这里品茶、下棋,特别在复廊外廊面河拐角处,有一钓鱼台,常有老人在那里垂钓。

1.第二段说:“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复廊的奇妙处主要表现在哪儿?

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一句中的“环抱”一词改为“包围”好不好?为什么?

3.结尾处作者引用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联系上文可知,对联中“近水”指________,“远山”指________。

4.本文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谈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州园林(节选)

凤 章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它是九百多年前北宋苏子美苏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寓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建造了这座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候盘门内外的自然景色是很美的。“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呢?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散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登楼纵目远望,原来苏州的城墙、护河、盘门古塔,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许多退休工人在这里品茶、下棋,特别在复廊外廊面河拐角处,有一钓鱼台,常有老人在那里垂钓。

(1).第二段说:“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联系上下文,你认为复廊的奇妙处主要表现在哪儿??

(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一句中的“环抱”一词改为“包围”好不好?为什么????

(3).结尾处作者引用了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联系上文可知,对联中“近水”指_______________,“远山”指______________。

(4).本文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谈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