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长妈妈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一点,就是我的保母。
B.我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C.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凄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恶耗通报。
D.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强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10分)
论友谊
西塞罗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因此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誉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A请朋友做事.必须以名誉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 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没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财富,而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只有暴君肯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恨,这样的生活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思尼乌斯说:“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而不使友谊丝毫减色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只是为朋友做,而不为自己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便欣然去做了。有目共睹,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已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的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懦,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美、有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C忠诚与忠诚互相吸引,无私与无私携手并行,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小题1】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友谊的基础是美德”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B.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可以颠倒。因为AB句是并列关系。
C.第⑥段中加点词“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也可以说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D.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C运用排比和动词“燃”字,生动形象并突出了美德创造友谊,保持友谊的情形。
【小题2】第④段哲人思尼乌斯说:“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   )(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帮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B.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C.小伙伴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责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吃。(《社戏》)
D.体育课上,“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万芳将自己的裤子换给“我”穿,回家后,万芳被妈妈罚站墙角一个钟头。(《羚羊木雕》)
【小题3】试简要分析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观点的?(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0分)
论友谊
西塞罗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因此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誉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A请朋友做事.必须以名誉为限。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 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没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财富,而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只有暴君肯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恨,这样的生活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思尼乌斯说:“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而不使友谊丝毫减色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只是为朋友做,而不为自己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便欣然去做了。有目共睹,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已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的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懦,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美、有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C忠诚与忠诚互相吸引,无私与无私携手并行,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小题1: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友谊的基础是美德”这一观点展开论述的。
B.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可以颠倒。因为AB句是并列关系。
C.第⑥段中加点词“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也可以说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D.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C运用排比和动词“燃”字,生动形象并突出了美德创造友谊,保持友谊的情形。
小题2:第④段哲人思尼乌斯说:“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   )(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帮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B.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C.小伙伴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责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吃。(《社戏》)
D.体育课上,“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万芳将自己的裤子换给“我”穿,回家后,万芳被妈妈罚站墙角一个钟头。(《羚羊木雕》)
小题3:试简要分析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观点的?(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挂在墙上的童年

  刚交新春,寒气未尽,风筝却迫不及待地飞上了晴空。原野上时不时地扬起孩子们的笑声。风筝,令人不无眷顾地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中二年级,教师家访便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年级,关系到将来升学,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和妻当然坚决照办,可学期完结,成效甚微。我很生气,也十分着急,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过85分。在我的责令下,孩子噙着泪水定出了学习计划。

  除夕,我和妻忙着准备过年,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见此情景,我气往上冲,抢步上前,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半是惊吓,半是疼惜自己的风筝,“哇”地一声号啕大哭起来。妻心软了,赶忙夺下风筝,连连哄拍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以后,他竟没再看风筝一眼,也没再提放风筝的事。我很欣赏孩子的自制力,妻也向我夸孩子有志气。

  从此,我对孩子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一天,照惯例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画上的道道红钩,我喜不自胜,连忙递给妻看。我俩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感到无限欣慰。看完数理化作业,再拿起作文本。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90分?”妻见我大惊小怪,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凑过来一起看。随着视线的扫描,看着看着,我的心渐渐抽紧。倏地,一滴热乎乎的东西滴落在我的手上,妻哭了。从她的泪眼里,我分明觉察到几丝怨艾和谴责。

  孩子在作文中记述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能理解当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我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地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式的叹惜:“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的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眼前不由叠印出孩子苍白瘦削的面容,失神困倦的眼睛。他的早熟分明留下了被摧折的印痕!在此之前,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无限愧悔,百感交集,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得。眼下,孩子买到了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更使我不安的是,这之后,无论我暗示或直接动员孩子,他都不愿放风筝。他的兴趣似乎完全变了,变为全身心倾注在对前途的拼搏和追求上。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当父亲的吗?”在深深的愧悔中,我试图从情感的罗网中解脱出来,但愈是挣扎,愈感惶惑。我想,像我一样陷入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给下列字注音。

   噙(   ) 倏(   ) 谴(   ) 缕(   )

   擎(   ) 惶(   ) 惆怅(   )(   )

  (2)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无暇__________   擎着__________   拭__________

  (3)怎样理解题目“挂在墙上的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想,像我一样陷人惶惑中的父亲们,能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么?”这句话借代的内容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怎么,还给了90分?”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

   A.我怎么一点也未察觉呢?

   B.他成熟了?还是成熟得太早了?

   C.难道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当父亲的吗?

   D.以这样的理由安然自释吗?

  (8)对“我的中年又被挂到了什么地方呢”理解最恰当的——项是

   A.为了事业而迷失了自我感到惆怅。

   B.中年人的经历很复杂,“我”在困惑。

   C.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我”感到迷惑。

   D.为自己剥夺了孩子纯真的天性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9)本文的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_,文章的首尾写风筝是相互____________。

  (10)与本文写作手法相同的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两篇文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孩子悄悄溜出户外买风筝,表现了孩子对____________的向往。

  (12)是什么使“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孩子的作文中“别了,我的童年”,让我们不由得想起鲁迅的_______________,那是作者对自己无忧无虑生活的无限留恋与不舍。

  (14)文中所说的“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这“错位”与“失调”该怎样理解?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本文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产生怎样的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出下列句子属于比喻句的一项(     )
A.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B.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C.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D.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2.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8题。

目 送(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⒔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理解。(4分)

⑴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⑵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⒕本文作者是怎样表现母子间“渐行渐远”这种疏离关系的?细读文章前半部分,请用8个字分条陈述华安和“我”分离的表现与心理变化过程。(4分)

⒖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包含着什么寓意?请概括说明。(3分)

⒗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⒘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⒙探究:本文标题耐人寻味,请你先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两种“目送”,然后结合有关内容说说文章以“目送”为题的寓意以及给你的启示。(4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读洗手间里的晚宴

  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保姆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保姆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待在这里,晚宴还没有开始,别出声。

  ②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保姆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男孩的头,然后翻主人书架上的书。男孩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晚宴的开始。

  ③保姆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保姆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你的,她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④盘子是从主人家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给儿子买香肠了。男孩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极了。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

  ⑤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唱起歌来。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保姆的儿子。他去厨房问保姆,保姆说: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保姆躲闪的目光,就在房子里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在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知道,这是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问: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⑥主人默默地走回餐桌前,对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个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共进晚餐。那天,他和男孩聊天,唱歌。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

  ⑦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尽管并不富有,他还是一次次地掏出钱去救助穷人,而且从不让那些人知道他的名字。他说:我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维护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1)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2)

⑦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划线句子采用了那种描写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本文的故事有两处神奇,第一处是________。第二处是________

(5)

下列关于文章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保姆不想让儿子在客厅参加主人的聚会是怕儿子调皮不懂事,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

B.

“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是男孩这句话推动了下面故事情节的展开,显得很自然。

C.

长大后男孩的善举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保姆母亲的教子有方。

D.

四岁男孩认为主人家的洗手间豪华是因为洗手间里的物品档次高。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