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用了互文交错的修辞手法,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我们曾在《木兰诗》学过这种修辞手法,原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正确
B、错误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从选段中摘录相关内容填写下表:(见示例)

2.选段中哪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薄?

3.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积云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4.选文第二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5.选文第三段写积云向积雨云的发展过程的顺序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

6.“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一句中“或者”能否换成“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2)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云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4)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

[  ]

A.(1)明喻(2)拟人(3)借喻(4)暗喻

B.(1)明喻(2)拟人(3)暗喻、借喻(4)借喻

C.(1)拟人(2)拟人(3)暗喻(4)暗喻

D.(1)明喻(2)拟人(3)借喻(4)借喻

8.选文第一段和后两段的关系是________关系。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完成下题

1.听一则“读书方法简介”,判断哪一种方法是冰心提出的?

A.独立思考法

B.创新法

C.三到法

2.听一则“天气小常识”,判断大雾天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引发各种交通事故。

B.影响人体健康。

C.能见度差、湿度大。

3.听下面一段话,判断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话中的含义是什么?

A.掌声和欢呼声太响了,所以演说的声音显得无力。

B.此时感慨万千,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

C.没必要像别的获奖者那样全都说些多余的话。

听下面一则材料,回答第4题和第5题。

4.最早使用“OK”的人是谁?

A.现在的中学生

B.电报的签收者

C.美国的欧德·克利

5.对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

A.“OK”的用法来源于邮政。

B.“OK”是生活中十分流行的日常用语。

C.签写“OK”代表一种确认。

听下面一段争论,回答第6题和第7题。

6.刘艺和王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A.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可锻炼能力。

B.中学生要不要学好文化知识。

C.中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7.对他们争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说出你的理由

8.根据下面的情境,请你向同学们转述班主任的话。

9.在下面这种情况下,你该在电话里对林鹏的妈妈说什么呢?

10.你想说服母亲让你参加观鸟夏令营,你会对母亲说哪些话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1—7题

毕淑敏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 “拒绝”是什么?

2.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

3.“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

4.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

5.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6.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行使拒绝权》(有删节),回答下题

毕淑敏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作者在文中对“拒绝”一词作了准确解释,“拒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是因为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为什么不得不行拒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列举了尝试拒绝的哪四大好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然拒绝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作者认为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行使拒绝权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拒绝之中,它出现的频率,远较我们想象得频繁。你穿起红色的衣服,就是拒绝了红色以外所有的衣服。  
        你今天上午选择了读书,就是拒绝了唱歌跳舞,拒绝了参观旅游,拒绝了与朋友的聊天,拒绝了和对手的谈判……拒绝了支配这段时间的其他种种可能。  
       你的午餐是馒头和炒菜,你的胃就等于庄严宣布同米饭、饺子、馅饼和各式各样的煲汤绝缘。无论你怎样逼迫它也是枉然,因为它容积有限。  
       你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毫无疑问就等于拒绝了建筑师的头衔。也许一个世纪以前,同一块土地还可套种,精力过人的智慧者还可多方向出击,游刃有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任何一行都需从业者的全力以赴,除非你天分极高,否则兼做的最大可能性,是在两条战线功败垂成。你认定了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为终身伴侣,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世界上数以亿计的男人或女人,也许他们更坚毅更美丽,但拒绝就是取消,拒绝就是否决,拒绝使你一劳永逸,拒绝让你义无反顾,拒绝在给予你自由的同时,取缔了你更多的自由。拒绝是一条单航道,你开启了闸门,江河就奔涌而去,无法回头。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的时候,我们往往显得过于匆忙。  
      我们在有可能从容拒绝的日子里,胆怯而迟疑地挥霍了光阴。我们推迟拒绝,我们惧怕拒绝。我们把拒绝比作困境中的背水一战,只要有一分可能,就鸵鸟式地缩进沙砾。殊不知当我们选择拒绝的时候,更应该冷静和周全,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利弊与后果。拒绝应该是慎重思虑之后一枚成熟的浆果,而不是强行捋下的酸葡萄。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绝了父母,就可能成为飘零的小舟,孤悬海外。  
       你拒绝了师长,就可能被逐出师门,自生自灭。  
       你拒绝了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的帮助,他可能反目为仇,在你的征程上布下道道激流险滩。  
       你拒绝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人的青睐,她可能笑里藏刀,在你意想不到的瞬间刺得你遍体鳞伤。  你拒绝上司,也许象征着与一个如花似锦的前程分道扬镳。  
       你拒绝了机遇,它永不再回头光顾你一眼,留下终身的遗憾任你咀嚼。 
    ……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  
       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拒绝的味道,并不可口。当我们鼓起勇气拒绝以后,忧郁的惆怅伴随着我们,一种灵魂被挤压的感觉,久久挥之不去。  
       因为惧怕这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了拒绝。  
       在人生所有的决定里,拒绝是属于破坏而难以弥补的粉碎性行为。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在作出拒绝的时候,需要格外的镇定与慎重。  
       然而拒绝一旦作出,就像打破了的牛奶杯,再不会复原。它凝固在我们的脚步里,无论正确与否,都不必原地长久停留。  
       拒绝是没有过错的,该负责任的是我们在拒绝前作出的判断。  
       不必害怕拒绝,我们只需更周密的决断。  
       拒绝是一种删繁就简,拒绝是一种举重若轻。拒绝是一种大智若愚,拒绝是一种水落石出。  
       当利益像万花筒一般使你眼花缭乱之时,你会在混沌之中模糊了视线。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依次拒绝那些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和事,自己的真爱就像退潮时的礁岩,嶙峋地凸现出来,等待你的攀援。  
       当你抱怨时间像被无数餐刀分割的蛋糕,再也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朵奶油花时,尝试一下拒绝。  你把所有可做可不做的事拒绝掉,时间就像湿毛巾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拧出来了。  
       当你发现生活中蕴涵着太多的苦恼,已经迫近一个人能够忍受的极限,情绪面临崩溃的边缘时,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也许会发现,你以前不敢拒绝,是为了怕增添烦恼。但是恰恰相反,拒绝像一柄巨大的梳子,快速地理顺了杂乱无章的日子,使天空恢复明朗。  
       当你被陀螺般旋转的日子搅得耳鸣目眩,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时候,尝试一下拒绝吧。  
       你会惊讶地发觉自己从复杂的包装中清醒,唤起久已枯萎的童心,感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之子。拒绝犹如断臂,带有旧情不再的痛楚。  
       拒绝犹如狂飚突进,孕育天马横空的独行。  
       拒绝有时是一首挽歌,回荡袅袅的哀伤。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一种直面淋漓鲜血惨淡人生的气概。  
       拒绝也不可太多啊。假如什么都拒绝,就从根本上拒绝了每个人只有一次的辉煌生命。智慧地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我们意志之舟劈风斩浪的白帆。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并给划线字注音:
       如影随形:                                                         
       狂                                                                     
2、 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为什么说“拒绝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4、“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这句话会令你想起孟子的哪句名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仿照句式造句: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绝了                  ,就将                                         。
7、想想生活中有没有你因行使拒绝权而感受到的痛苦和快乐?把它写下来。
                                                                                                                                                           
                                                                                                                                                           
 
8、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一例并说明它的作用。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小题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小题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小题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                    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                    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②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
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
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③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负电的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则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 000~2 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
④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
⑤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⑥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群众的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
⑦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摘自《气象知识》)
小题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的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小题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B.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
C.作引用分类别摹状貌D.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④段中划线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C.本文引用了许多谚语进行说明,所以本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小题4:下列内容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感觉不到10赫左右的次声波,但次声波总被一些动物感知。
B.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同。
C.第⑤段中划线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D.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徐霞客出身于江阴一个大族家庭,年轻时与当时进步的“东林”党人来往较多。面对明末朝政的腐败,他无意沿着科举做官的老路走下去。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不禁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为了揭示雁荡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曾经三次攀雁荡山探险。由于山势陡峭,无路可上,他就用裹脚布当作绳子,挂在悬崖上攀登。布绳与山石不断摩擦,使他差一点葬身深谷。他遍察雁荡山后,纠正了关于雁湖在雁荡山顶的误传,也查明了雁湖与大龙湫之水毫无关系。

  广西东南的白石山、都峤山、勾漏山多有岩洞,幽深难测,有关的书上介绍说三山之间有暗洞相通,道家大师葛洪曾经在里面来来往往。徐霞客来到这里后,决心要探个究竟。他深入到三座大山的各个洞穴,上下探索,左右寻觅,查清了这里的山形地貌与岩洞的构造,否定了书上的谬误,并发出“谁进去过谁检验过”的感慨。

  徐霞客正是凭着这种以身临其境来寻根究底的精神,常常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险之处,从而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新事物,也纠正了前人许多想当然的推断。他在西南地区曾经深入到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姿态与构造,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先行者。在对长江源头的考察中,他时而登山远望,时而溯江而上,终于认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

  徐霞客的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探索山川的奥秘,因此历尽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他攀登黄山天都峰时,正是天寒地冻的隆冬,沿途结满了冰。他用登山的拐杖敲凿脚下的冰凌,凿出一个洞,就把前脚踏入洞中,再向前凿出一个洞,又把后脚迈一步踏入洞中,不停地向前敲凿,不停地向前移动,终于一步步攀上了峰顶。

  还有一次,他在云南考察一座险山,让同伴在路边看守行李等候,一人迎难而上。山上悬崖陡立,无路可登,他就抓住草根往上爬,爬了一会,上面的草根也不牢实了,幸好旁边有山石,有的山石也不牢,手脚一用力就摇摇欲坠。偶然遇到一块牢实的石块,就手脚紧紧攀踏在上面,身体紧紧地平贴在悬崖上,稍一闪失,就有生命危险。他试着放开一只手四处摸索牢实的山石,摸到一块就向上攀登一步,每一步都使人胆战心惊,最后还是登上了峰顶。下山的时候,他干脆坐在地下往下滑,双脚在前,两只手放在身后不停地拽扯住沿途的草根,以免下滑得太快太猛。等他回到山下见到等候他的同伴时,真感到是从死亡线上重新回到了人间。

  徐霞客54岁时,在旅行途中得了重疾,被人送回家乡。第二年在家乡去世,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志向。

(1)

徐霞客不仅走遍了中国大部分省区,还留下了一部60多万字的著作,你知道这本书的书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雁荡山山势陡峭,徐霞客是凭借什么工具攀登上去的?从中体现出他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徐霞客三探雁荡山,取得了什么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徐霞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考察长江的源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身许之山水”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动力使他“以身许之山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古今都有一些勇敢的探险家在探险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请你各写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说明文阅读。
  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在大气探测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先人留给我们的这些民间看天经验,仍不失为必要参考资料。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缺氧引起的动物异常。在阴雨天气到来之前,往往出现天空云量增多、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增大、风力变小等现象。这些现象容易造成溶解水中的氧气减少,满足不了水生动物的生活需要,致使鱼虾将头浮出水面或跳出水面来呼吸氧气。因此。在群众中有“鱼起浮有雨”和“河里鱼跳,风雨之兆”等经验。同样,由于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等使土壤中的水分增多、氧气减少,会出现“旱天蚯蚓出洞,有雨必凶”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的现象。
  二是带电粒子变化而引起的动物异常。实验证明,带正电粒子和带负电粒子对动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正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烦躁不安、神经兴奋;而负离子吸入体内可使动物感到舒适、心情愉快。另外,雷雨、冰雹、大风、风暴、龙卷风、台风等天气都会产生次声波。根据研究得知,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是一种周期为4~8秒、近似正弦的振动。在1000~2000千米处,它的声压一般有几百帕。在台风外围的强风区可以产生10赫左右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人们是感觉不到的,但往往被一些动物所感知。据初步分析,泥鳅、蚂蝗的异常行为与伴有雷雨大风的冷锋或切变线天气的活动有关。这可能是引起“泥鳅跳,风雨到”的一种原因。
  三是动物本能的反映。例如,生在陆上、长在水中的甲鱼,每到夏秋季节上岸生蛋,一般都在夜间单独行动,但是大多数甲鱼生蛋的时期和生蛋的位置大体相近。因此,在群众中有“甲鱼生蛋一条线”的说法。不少地方在群众中流传着“甲鱼放蛋窝,洪水到窝边”的谚语。据说,甲鱼生蛋后一般20天左右会出现一场较大降水或河水猛涨的现象。据分析,这可能是甲鱼本能的反映。因为从甲鱼生蛋到孵出小甲鱼,一般在夏秋季节需要20天左右。如果正当小甲鱼出壳时,河水少、蛋位高,刚出生的小甲鱼因爬到水中去的路长,容易干死在半路;如果蛋位低,甲鱼蛋容易遭到洪水冲毁。甲鱼为了繁殖后代,在世代进化中逐渐形成了防止幼子遭受灾害的本能。类似这种情况的动物还有许多。如“母猪衔草,大雪会落”“喜鹊做窝高雨水大;喜鹊做窝低雨水少”等。
  四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可引起动物的变化。例如,“群雁南飞天转暖”“雁过十八天有霜”“燕子来得早,春天回暖早”等谚语。大雁、家燕、天鹅等候鸟,每到冬天就飞向温暖的南方去越冬,一到春天再飞回北方。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这种奇异的行为,有的说是候鸟的本能,有的说是由于候鸟具有适应空中生活的敏锐视力,并能记忆熟悉的广大范围。据说人类的视野半径为9.6千米,而飞翔在2000米高空中鸟的视野可达100多千米。无论哪种说法都不否认,候鸟迁徙时间的迟早是由自然天气季节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利用候鸟的迁徙时间来判别当年天气季节变化的谚语。
  五是天气反常的影响。由于某时段天气出现反常可引起动物的行为异常。例如,在湖南等地广为流传着“正月青蛙叫,秧子撒两道”的谚语。它的含义是,在正月上中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由于青蛙是冷血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它又叫变温动物。根据实验和实地观测得知,一般青蛙在环境温度8℃以下时开始进入休眠期,当环境温度在0℃以下时即可造成其死亡,环境温度在10~15℃时是其最佳活动条件。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每年到秋末,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青蛙就钻进水塘潮湿的地面或杂草堆下越冬。有的趴在水中,把背露在外面,用皮肤进行呼吸。到了冬末春初,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青蛙即可恢复其活动。往往在午后可听到微弱的“呱呱”叫声。根据研究证明,湖南一些地区在2月上旬末到中旬初的时段内,若出现连续3~5天的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其中有l~2天的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在3月底4月初将会出现低温阴雨天气,早稻秧苗易受冻害,造成严重烂秧现象。群众的这种经验就是利用动物的异常行为来分析判断后期天气变化的。
  可见,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摘自《气象知识》)
1.对全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动物和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向人们揭示着气象的变化。
B.在今天,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些民间看天经验,仍然不失为必要参考资料。
C.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行为大致有五种。
D.动物测天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2.对全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比较 举例子 下定义
B.列数字 作诠释 下定义
C.做引用 分类别 摹状貌
D.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中加粗的“据说”一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后不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B.第5段中加粗的“这种奇异的行为”是指“它们每年从繁殖地到越冬地,又从越冬地到繁殖地,行程数千千米而不迷航,都返回到原来地区。”
C.青蛙是恒温动物,在正月上旬,若听到青蛙的叫声时,就意味着早稻育秧时期将有寒潮天气。
D.“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句谚语所表现的是动物因缺氧引起的异常现象。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