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广告语巧妙地运用了成语,请选出正确的原成语。 |
试题答案
C——水乡绍兴写照
绍兴的桥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其中,有的构思精巧,有的布局得宜,有的体态奇特。清咸丰八年(1858)建造、位于肖绍运河上的大平桥,就是这样一座方圆结合、寓景于形、一物多用的石桥。孤山东北横河三孔石桥,则又别具丰姿。这座桥“下为闸,蓄东北诸乡之水”,桥闸一体,泄蓄并用,熔交通、水利于一炉。位于县城西小路的谢公桥和城东北的广宁桥,分别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和明万历二年(1574),都是多边形的单孔石桥。它们都以石梁斜撑,为桥体勾划出几何图形,既免了过去悬臂挑梁容易弯裂的弱点,又因周围环境风光多变而引人入胜。绍兴现存石桥中,又以城东的八字桥历史最为悠久。它建于南宋,结构独创一格,别具匠心。桥系东西走向,南去五云,北通泗门,水陆并行,城乡联结,布局巧妙奇特,实为世所罕见。
多桥的绍兴,是桥史典籍的“纲目”,是桥体结构的“索引”,是桥式工艺的“画廊”。绍兴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桥。“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出门见桥,上街跨梁。是桥连接着大大小小的街道里弄,是桥沟通着远远近近的山区水乡。那一座座弯弯圆拱,好像大地的肩膀,挑起了世间生活的负荷;那一道道平平桥面,恰似江河的脊梁,支撑着人类历史的重量。当我们走上阮社附近的百孔官塘时,就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桥梁这种执着、朴实的性格。它总是默默地、踏实地屹立在江湖之上,任浪拍潮打,凭苔侵藓蚀,不舍昼夜,毋论风雨,车行人走而毫不骄矜,负重超载而全无怨言。我们赞美桥梁,就是礼赞那些把善、力、美结合在一起,无私地造福于人类的劳动者!我们向一切造桥的巨匠们致敬!
桥,浸润着善,熔铸着力,也蕴蓄着艺术的美。游览水乡绍兴的桥,你会看到祖国大好山河的壮丽奇瑰,也将大大开拓你的胸襟、视野,它会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你新时代前进的讯息: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着光辉的过去,也必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1.在第一段①②③④处,选择相应的描述性语言。描述性语言已编成序号,请把序号填人相应的括号内。
A.立水仿佛横关
B.状若飞虹
C.映波恰似满月
D.如龙卧波
①( ) ②( ) ③( ) ④( )
2.第二段概括了绍兴桥的三大特点,下文举的五座桥与上文所列的三大特点是大体相呼应的。请完成下面填空题。
(1)体现“构思精巧”特点的是 桥;
(2)体现“布局得宜”特点的是 桥;
(3)体现“体态奇特”特点的是 桥;
(4)既体现(1)的特点,又体现(2)的特点的是 桥。
3.对“是桥体结构的‘索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桥体结构一目了然,便于识别。
C.桥体结构巧妙、奇特,供人鉴赏。
D.桥体结构种类齐全,有广泛代表性。
4.“桥,浸润着善,熔铸着力,也蕴蓄着艺术的美。”这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桥,浸润着善,熔铸着力,也蕴蓄着艺术的美。”这句话与上文哪些语句相呼应?
(1)与“浸润着善,熔铸着力”相呼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蕴蓄着艺术的美”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丽宏
⑵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⑶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⑷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幺,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盲人学会用电脑,使他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⑸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绝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⑹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唯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⑺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⑻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⑼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掌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⑽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⑾她作了一个使很多人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⑿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⒀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扣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⒁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⒂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⒁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加粗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题。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收放在书架上,看到他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像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像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她作了一个使多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经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我“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8题。
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是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一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落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心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育人学会用电脑,他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情,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遐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收放在书架上,看到他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像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心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像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 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⑾她作了一个使多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经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⑿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⒀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⒁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的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⒂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 (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两例。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1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说说文中画“____________”的句子妙在哪里?
6.文中画“ ”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