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将下列词语补充正确的是
__心勃勃如__如痴 无可__喻争妍斗__融融____花团锦__

A、雄;醉;言;艳;泄泄;簇
B、熊;醉;言;艳;泄泄;簇
C、雄;碎;言;艳;泄泄;簇
D、雄;醉;言;艳;泄泄;族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课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1.用“/”给下列语句标出正确的朗读停顿。

(1)此 可 以 为 援 而 不 可 图 也。(标两处)

(2)百 姓 孰 敢 不 箪 食 壶 浆 以 迎 将 军 者 乎?(标三处)

2.结合语境,为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把所选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时人之许也。莫:________(A.没有谁。 B.不;不要。)

(2)将军愿见之乎?岂:________(A.怎么;难道。 B.是否。)

(3)君计将安出?谓:________(A.说。 B.告诉;对……说。)

(4)民殷国富而不知恤。存:________(A.保存。 B.安抚。)

3.把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________

②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将各层次的内容要点补充完整。

(1)第一部分(第1段):写诸葛亮________。

(2)第二部分(第2段):写________推荐诸葛亮。

(3)第三部分(第3~4段):写刘备往见诸葛亮和________。

(4)第四部分(第5~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很器重和________。

5.文段中写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6.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对各路“豪杰”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拥有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具有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占有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

8.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1)曹操:________

(2)孙权:________

(3)刘表、刘璋:________

(4)诸戎、夷越:________

9.诸葛亮在对天下形势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请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带缺口的馒头》一文,回答1—5题。

(1)血色黄昏,硝烟滚滚。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2)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江西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了,而他们接到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

(3)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4)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5)两小时前,“大胡子”少校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时,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

(6)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官长,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7)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8)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9)“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10)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在嘴边啃着的馒头几乎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11)“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你们……”

(12)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愣在那里。

(13)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

(14)“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15)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16)“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17)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坑的石头。

(18)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19)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一周前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20)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尤小翠全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21)“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22)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将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23)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作者:曹德权)

1.仔细阅读文章第(4)至(22)段,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少校临危受命,押送补给车到惠通桥南高地。②_______________

③小女孩和众饥民还粮补路,车队继续前行。 ④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分析第(13)段画线处和第(17)段画线处的描写分别突出了小女孩的什么特点。

第(13)段画线处                                                

第(17)段画线处                                                

3.本文第(1)段是什么描写?结合文章分析这段描写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校的两次下跪心情不同,第一次,有对百姓处境的理解同情和不得不执行任务的矛盾;第二次有对小女孩的敬意歉疚和痛心。

B.文章第(6)段中“疯狂”“弹跳”“冲”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路况之差、车速之猛,侧面表现了军情之紧急。

C.文章第(12)段中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饥民在了解内情后,无比震惊意外而又默默无语、无所适从的情状。

D.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大胡子”少校这个主人公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刻画,成功地表现了深刻的主题思想。

5.文章结尾将军临死时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请结合将军话中深意,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①,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租率以之山中③,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④。或不给⑤,则加鞭箠焉⑥。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日:“山之果,公所树与⑦?”日:“否也,天生也。”日:“非公不得而取与⑧?”日:“否也,皆得而取也。”日:“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⑨?”言未既,众狙皆寤⑩。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日:“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①狙(ji&):猴子的一种_②旦日:早上,每天早上。③率:带领,领着。之:去。以:而。④赋十一以自奉:取十分之一自已享受。赋:赋税。自奉:供养自己。⑤或不给:谁供给不足。或:不定指人称代词。⑥箠(chu0):鞭打。⑦公所树与:这是老头种植的吗?公:对老者的称呼。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⑧非公不得而取与:不是这老头就不能去摘取吗?⑨然则:那么。假:凭借。⑩寤(w)):睡醒,引申为觉悟。卒:终于。馁:饥饿。揆:尺度,准则。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楚有养以为生者(    )

   ②必部分众狙于庭(    )

   ③破栅毁(    )

   ④相与狙公之寝(    )

  (2)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谓之狙公(  )

   ②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

   ③山之果(  )

  (3)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  )皆畏,苦之。
②(  )卒馁而死。
  ③有(  )谓众狙日……
④使(  )率以之山中。

  (4)选择对“其”字解释恰当的一项填人句末括号内问。

   A.语气词,表揣测。

   B.指示代词,这。

   C.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他的。

   ①其如狙公乎?(  )

   ②其术穷矣(  )

   ③取其积相携而人(  )

  (5)对“一旦有开之”中“开”的解释正确的是

[  ]

    ①打开    ②分开    ③开辟    ④明白

  (6)第一自然段中的通假字是

[  ]

    ①弗  ②率  ③箠  ④奉

  (7)对“其术穷矣”一句解释正确的是

[  ] 

    ①他的手段就穷尽了  ②他的技艺就穷尽了

    ③他的手段很困难   ④他的技术不高明

  (8)文中群猴“弗敢违”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