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修改的的句子正确的是 (1)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A、删去第二个“是” B、删去“之一” C、删去“是否”,或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 (2)这部小说完全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A、去掉“形象” B、“完全”改为“成功” C、将“一个”去掉 |
试题答案
C,B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正确贯彻、深刻理解温总理关于诚信问题的讲话精神。
修改:将“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对调。
B.地震、海啸过后,日本经济能否迅速恢复,是这个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修改:在“民族”后面加上“具有”。
C.通过这次活动,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修改:将“使”改成“让”。
D.在这次集体读书活动中,五班同学发挥了团结互助,获得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修改:在“互助”后边加上“的精神”。
下列的5个句子在逻辑方面存在着怎样的毛病?请将其改成正确的。
1.中学阶段,我们必须学好数学、物理与基础学科。
2.新交通规则的颁布施行,有效地防止了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3.钱先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能够耐得住寂寞,是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4.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5.转眼间,他来美国读书将近一年多了,还是不太适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一篇文章。(19分)
痛苦的妙处
崔福星
①人为追求幸福而生,但必须伴随痛苦而活。人躲不开痛苦,人的成长需要痛苦。
②人为何躲不开痛苦呢?
③我们素来有一极深误解,以为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者无痛苦。其实不然。第一因为他们亦有欲望。欲望无止境。欲望不能实现就痛苦。条件再好者亦有比上不足之问题,地位再高亦会有“中间感”。人是一级羡慕一级。故地位高者亦不满足。温饱线以下物质决定幸福,温饱线以上精神决定幸福。穷人与富人均痛苦,只不过痛苦原因有所不同。其实人的条件好到可以为所欲为时弊端亦很大。“皇上不长寿”现象生动地诠释了此点。因为没有外在约束时,人会被自身弱点所击败。第二因为痛苦是多样化的,有的痛苦穷人和富人都会遇到。如疾病、天灾人祸、感情伤害等等。
④人的成长为什么需要痛苦呢?
⑤痛苦能帮助人克服缺点。人均有诸多与生俱来的顽固性缺点和毛病,如自私、馋懒、骄狂、虚荣、好色等等。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故古人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控制不住嘴,但痛风能帮我们控制住。痛风管住我们的嘴后,就不得糖尿病、心脑血管等要命病。故有“小病养人”之说,小病是大病的“保险丝”。
⑥痛苦帮助人思考问题。“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跌个跟头捡个明白”等等,说的都是人吃了亏才得到了教训,才有了经验,才明白了道理,才聪明起来。所以,痛苦是老师,它让我们思考问题,让我们了解事物,了解社会规则,了解人性。让我们逐渐学会话咋说、事咋办、人咋处等等。这样人在反复的实践锻炼中逐渐成熟。故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⑦痛苦能磨炼人的意志。人生会遭遇各种痛苦,如贫穷、劳苦、羞辱、病痛、挫折等等。人是摊上啥受啥。痛苦会以强制性方式让我们学会忍受和适应,从而增强了韧性和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从而具有了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这是人立世之根。有担当之硬汉必须在社会大风大浪和人生痛苦与磨难中炼成。总生活在顺境中的人是温室花朵,一经暴风骤雨必被淘汰。
⑧痛苦是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人具有很强的奴性,没有外在压力,在无忧无虑、优裕生活环境中的人通常难以自觉奋斗。只有经过痛苦的刺激人才能立志改变自己命运,以远离痛苦。所有理想、志向均孕育于痛苦之土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是此意。“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痛苦对人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痛苦是人生必修课。正因如此,才产生了“挫折教育”这一概念。
⑨在人一生中,任何人都存在痛苦,客观上人也需要痛苦之调教。痛苦有价值,痛苦是资源。只要我们认知正确,只要在我们身心承受力许可范围内,痛苦会帮助我们成功并快乐。但遭遇痛苦有早晚之别。窃以为早受痛苦早受益。因早受痛苦早立志,尽早改变命运。因生命之有限,迟来痛苦可能立志嫌晚,墙头上睡觉——— 翻不了身。所以理想人生是早痛苦早奋斗,苦而后甜。最是不幸甜而后苦。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3年第7期)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痛苦有价值,痛苦是资源”?(4分)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正常情况下人战胜不了自我,只有在困难挑战面前,由于巨大外在压力作用人才能克服自身缺点,并逐渐成熟起来。
【小题4】对于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甲认为前面已经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句话可以删除,而乙则认为保留该句更好,双方僵持不下,请你帮乙陈述可以说服对方的理由。(4分)
【小题5】下列材料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作论据?为什么? (4分)
【材料】爱迪生为寻找电灯灯丝材料,他与助手对1600余种耐热材料进行试验, 都以失败告终,这一度令他十分沮丧,可他没有灰心,而是对失败深入思考并从中吸取教训,最终成功制造出能连续亮上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直到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丝灯,前者才被取代。
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正确贯彻、深刻理解温总理关于诚信问题的讲话精神。
修改:将“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对调。
B.地震、海啸过后,日本经济能否迅速恢复,是这个民族顽强生命力的表现。
修改:在“民族”后面加上“具有”。
C.通过这次活动,使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修改:将“使”改成“让”。
D.在这次集体读书活动中,二班同学发挥了团结互助,获得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修改:在“互助”后边加上“的精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小题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1分)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2分)
小题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 (1)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共3分)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4题。
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②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以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阅读力的现状如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③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一条吧。
④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作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⑤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
⑥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种思想训练。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⑦“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
(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引用了温家宝总理的话,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以下材料并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关于提升阅读力的做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只有5.6%的国民知道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
(2)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新闻出版总署也推出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开展校园阅读工程等活动。
(3)当下,与功利性的阅读相比,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的阅读时常面f晦尴尬的局面。而各种“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商战孙子兵法”之类图书却受到都市白领追捧。
A.加强舆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身边的阅读活动,自觉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B.倡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C.重视阅读实践,把知识积累和思想训练结合起来,让娱乐远离我们的阅读实践。
D.摒弃功利化阅读,多读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题(2005年辽宁省中考题)
我们需要信仰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的沙场;为了信仰,他们放弃了功名利禄,默默无闻于辉煌后的平凡。他们的人生之所以无怨无悔,是因为他们有信仰。
②和平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信仰。
③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④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这里,是否遵守规则,首先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⑤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⑥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从眼前的算计出发,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⑦这种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的道德缺失,其实来源于我们思想深处的问题——片面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⑧而人类不可缺少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爱心,恰恰都超出了个人狭隘的理智,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⑨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当看到云南某边远乡村没有小学,那里的儿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他毅然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⑩契诃夫说过:“我觉得人都应有信仰,或者都应当去追求信仰,不然,他的生活就空洞了。”信仰会使人心胸坦荡;信仰会使人生更有意义;信仰会使世界充满爱的温暖。因此,我们需要信仰。
(选自《视野》2005年第1期,作者何光沪,有改动)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默默无闻( ) 狭隘( )
(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了信仰就会超越狭隘的理智,具有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5)选文中引用了名人名言。名人名言是激励人们奋进的动力之一。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写出名言(任选两题回答,多答者按所答题的前两题计分)
①范晔在《后汉书》中关于“志向”方面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②毛泽东关于“虚心与骄傲”方面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③孟子劝导人们在读书时要有“怀疑精神”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④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中关于“想像”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
(6)保尔·柯察金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的主人公。信仰在他战胜人生困难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写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事例。(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
孤独的范本
①当下,好多人都喜欢说自己太孤独,而真正让他们说出孤独的原因,却没有一个靠谱。在我看来,真正的孤独者是从不把“孤独”挂在嘴边的,只有当他们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状态时,我们才能听见他们内心孤独的长啸,如旷野里的野兽,凌厉而又不乏唯美。这种深藏的、隐形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极具感染力。
②真正的孤独者必然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生活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③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老先生的壮举被报纸报道,而这份报纸恰被淮北师范学院一位七十有余的退休教师老杜无意看到。同样喜欢写写画画的老杜看到这则报道无比吃惊,兴奋得想立即动身造访这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先生。他猜想,这位老先生必定拥有极为健康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完成如此令人羡慕的伟绩。因为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更是意志和精神。对于如此年迈的先生,两部加起来达百余万字的长篇巨著,要用蝇头小楷抄写,单是“坐功”就已是巨大的考验。
④没有详细的地址,也没有电话,要找到老先生并不容易。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
⑤老杜托了很多人,最后他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了我。虽然学生觉得老师的举动有点莫名和荒唐,但还是希望我能通过文化界的朋友打听老先生的下落,了却老师的心愿。几番周折后,我、老杜、老杜的学生一行终于来到了老先生所在的小区。
⑥“老先生……”老杜将旧报纸递到老先生眼前。老先生看了看报纸,点头,抬眼看他,两位老人四目相对。许久,老杜说:“我两年前看了这则报道,就一直想来见你。这次不远千里来打扰,最想看一眼您横抄的《三国演义》。”老先生一直默默地望着老杜,不说话。站在旁边的老先生的儿子倒着急起来,凑近父亲耳旁大声解释。
⑦老先生显得犹犹豫豫,低下头,慢吞吞地说:“你们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我写得太差,拿不出手。”
⑧老先生的拒绝让老杜有些尴尬,我急忙解释道:“老杜是真诚崇拜您的壮举才来的。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放弃,这次坐了两天火车,还没好好休息就朝您这儿赶来了。”老先生身边的老伴也做起老先生的工作来。老先生不再坚持,晃晃悠悠地转过身,从房间里抱出渔网兜装起来的两个印有古代青花纹的硬纸盒,二十卷竖写的《红楼梦》和八卷横写的《三国演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
⑨老杜躬下身子,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兴奋的光彩;不一会他抬起身,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抚摸线装手抄本,用手指一页页摊开散发着墨香的宣纸,不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一番细看后,老杜才不舍地移开了目光。随后他微笑着拍着老先生的背,激动无语,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⑩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11离开老先生家,我们默默地走了很长一段,谁也没有说话。快到三苏祠门外的毛笔批发店时,老杜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不怕你笑话,我也想用中国书法抄一部长卷,但我不抄名著,我想抄我自己创作的一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我周围朋友的经历,还加入了我自己的经历。”
12“好啊!出版了吗?”我惊讶地看着他。
13“没有出版,但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它抄写完毕,这比出版更有意义。我真是太佩服那位老先生了,真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呀。”
14我沉默良久,似乎悟到了些什么。老先生在抄写两本巨著时一定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可能彻底地摈弃外物,沉浸其中。老杜是懂得老先生的孤独的,当他怀抱着抄写自己作品的憧憬时一定也是孤独的,但此刻他已经找到了孤独的范本。我猜想,现在老杜已经坐在淮北国槐摇曳的窗前,手挥紫山羊毫,开始他漫长的孤独之旅了。
15他们的孤独,还有伴随孤独岁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在我眼里,都是孤独的范本,无比神圣。 (摘录自《读者》,有删改)
【小题1】结合上文,说说“孤独的范本”中“范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第①节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小题3】细读文本,概括出文中老先生和老杜已经历或将经历的孤独之旅。(6分)
答:⑴ ;⑵ 。
【小题4】文中的“我”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例如第⑩节中“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此时“我”可能在想:⑴ ;⑵ 。(请写出两点)(4分)
【小题5】根据上文,对“真正的孤独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孤独者是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却依然执着的人。 |
B.真正的孤独者是对自己的追求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
C.真正的孤独者是那些看似深藏不露却极具感染力的人。 |
D.真正的孤独者是沉浸在自我世界只和自己内心交流的人。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
孤独的范本
①当下,好多人都喜欢说自己太孤独,而真正让他们说出孤独的原因,却没有一个靠谱。在我看来,真正的孤独者是从不把“孤独”挂在嘴边的,只有当他们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状态时,我们才能听见他们内心孤独的长啸,如旷野里的野兽,凌厉而又不乏唯美。这种深藏的、隐形的力量看似微弱,却极具感染力。
②真正的孤独者必然是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生活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③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从八十四岁开始用毛笔小楷抄写《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花费了整整四年时间才大功告成。老先生的壮举被报纸报道,而这份报纸恰被淮北师范学院一位七十有余的退休教师老杜无意看到。同样喜欢写写画画的老杜看到这则报道无比吃惊,兴奋得想立即动身造访这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老先生。他猜想,这位老先生必定拥有极为健康的身体和超强的毅力,否则不可能完成如此令人羡慕的伟绩。因为书法拼的不仅是笔力功底,更是意志和精神。对于如此年迈的先生,两部加起来达百余万字的长篇巨著,要用蝇头小楷抄写,单是“坐功”就已是巨大的考验。
④没有详细的地址,也没有电话,要找到老先生并不容易。倏忽之间,两年过去了。
⑤老杜托了很多人,最后他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了我。虽然学生觉得老师的举动有点莫名和荒唐,但还是希望我能通过文化界的朋友打听老先生的下落,了却老师的心愿。几番周折后,我、老杜、老杜的学生一行终于来到了老先生所在的小区。
⑥“老先生……”老杜将旧报纸递到老先生眼前。老先生看了看报纸,点头,抬眼看他,两位老人四目相对。许久,老杜说:“我两年前看了这则报道,就一直想来见你。这次不远千里来打扰,最想看一眼您横抄的《三国演义》。”老先生一直默默地望着老杜,不说话。站在旁边的老先生的儿子倒着急起来,凑近父亲耳旁大声解释。
⑦老先生显得犹犹豫豫,低下头,慢吞吞地说:“你们走吧,没什么好看的,我写得太差,拿不出手。”
⑧老先生的拒绝让老杜有些尴尬,我急忙解释道:“老杜是真诚崇拜您的壮举才来的。找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放弃,这次坐了两天火车,还没好好休息就朝您这儿赶来了。”老先生身边的老伴也做起老先生的工作来。老先生不再坚持,晃晃悠悠地转过身,从房间里抱出渔网兜装起来的两个印有古代青花纹的硬纸盒,二十卷竖写的《红楼梦》和八卷横写的《三国演义》终于展现在我们眼前。
⑨老杜躬下身子,专注的眼神里满是兴奋的光彩;不一会他抬起身,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抚摸线装手抄本,用手指一页页摊开散发着墨香的宣纸,不停地说:“太好了,太好了!”一番细看后,老杜才不舍地移开了目光。随后他微笑着拍着老先生的背,激动无语,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⑩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11离开老先生家,我们默默地走了很长一段,谁也没有说话。快到三苏祠门外的毛笔批发店时,老杜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不怕你笑话,我也想用中国书法抄一部长卷,但我不抄名著,我想抄我自己创作的一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的是我周围朋友的经历,还加入了我自己的经历。”
12“好啊!出版了吗?”我惊讶地看着他。
13“没有出版,但我计划用两年时间将它抄写完毕,这比出版更有意义。我真是太佩服那位老先生了,真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呀。”
14我沉默良久,似乎悟到了些什么。老先生在抄写两本巨著时一定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才可能彻底地摈弃外物,沉浸其中。老杜是懂得老先生的孤独的,当他怀抱着抄写自己作品的憧憬时一定也是孤独的,但此刻他已经找到了孤独的范本。我猜想,现在老杜已经坐在淮北国槐摇曳的窗前,手挥紫山羊毫,开始他漫长的孤独之旅了。
15他们的孤独,还有伴随孤独岁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在我眼里,都是孤独的范本,无比神圣。 (摘录自《读者》,有删改)
1.结合上文,说说“孤独的范本”中“范本”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①节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4分)
3.细读文本,概括出文中老先生和老杜已经历或将经历的孤独之旅。(6分)
答:⑴ ;⑵ 。
4.文中的“我”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感受,例如第⑩节中“我出神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此时“我”可能在想:⑴ ;⑵ 。(请写出两点)(4分)
5.根据上文,对“真正的孤独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孤独者是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却依然执着的人。
B.真正的孤独者是对自己的追求有着足够定力的人。
C.真正的孤独者是那些看似深藏不露却极具感染力的人。
D.真正的孤独者是沉浸在自我世界只和自己内心交流的人。
6.请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说说你会如何面对孤独。(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