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课文《春》中有两处引用,判断下面的诗句是否符合原文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A、是 B、不是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A、是 B、不是 |
试题答案
A,A作家还是梦吗?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还是梦吗?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
1.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徐 迅
①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如果真有沈括那样的一条“梦溪”在心灵流淌,那该能编织出多少神奇美丽的故事?那样的梦,肯定就会有庄周梦蝶版的浪漫,有《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那样爱情的绮丽。即便是淳于芬在古槐之下的“南柯一梦”,也会赋予人生以更多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是很久以后的事了。其实,作家的梦很少开始就会肩负着这种“意义”的。比如我,那时做的仅仅就是一个想当作家的梦,尽管简单、幼稚,显得虚无缥缈,却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美好。
②我生于六十年代。那时候社会上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小说之外。我最早接触的文学名著就是当作批判教材的《水浒传》了。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位“知青”,在他们那里我倒是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这些书他们回城时嫌重,就一股脑儿丢给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酷爱小人书,也喜欢“打仗”,碰到一位收藏了很多小人书的同学喜爱枪,两者取其重,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从此,我就成天陶醉在那小人书里。看了不算,还喜欢写写画画的。有次看电影《渡江侦察记》,我就嫌看了不过瘾,自己动手编起故事来,这就需要自己想象的介入。所幸的是当时我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将这件事做完。
③老师在班上很少讲到文学一一讲的都是课文,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修辞、语法……然而就在我们小学毕业那年。班主任老师不知怎么心血来潮,找到了一本名为《追穷寇》的书,每天放学后在课堂上念上一段。那是一个剿匪的故事,老师的行径类似于一个“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念到紧要处就戛然而止,卖个关子,说:“且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把我的胃口吊得高高的,脑海里充满了许多神奇的联想,似乎踏进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到了初中,语文老师似乎也感觉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上课上得高兴时,就丢开课文,摇头晃脑地教我们一些唐诗宋词,很快,我就被吸入到一个非常美丽的语言世界,被那些陌生而神奇的东西迷住了。于是,我每天跑到老师那里抄上几首,这样积累下来,我就有了自己的《唐诗宋词选》。我煞有介事地装成个线装本,在书的前面画了李白、杜甫、屈原的像作为插图……这本书至今还在,我每每看到它,心里还会产生亲切感。
④接着,就到了一个文学创作热情异常高涨的年代。一本书可以成名,一首小诗能成为格言,一篇小说可以引起轰动,社会上、校园里,各种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油印的文学报刊如雪片般漫天飞舞……我订阅了《人民文学》《十月》《青春》《青年作家》等杂志,又弄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目录》,按图索骥,节衣缩食地去买那些名著,然后又废寝忘食地认真读着……就这样,不停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一一再后来,随着作品不断地在报刊上发表和介绍,当自己又成了一名文学刊物编辑时,我才真切地意识到,我曾经做的竟是一个绵长、幼稚而又艰辛的“作家梦”。
⑤时代真的是变了。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这时,我就想问“作家还是梦吗?”——一般说来,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是一个浪漫而多梦的年华。我不知道现在的少年会不会有一个想当作家的梦,但我分明是有过的,如果说,我那时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轻狂的文学梦的话,那么现在我也没有感到懊悔。相反,我庆幸自己赶上了那个幸运而真诚的文学年代,使我萌生的所谓“作家梦”不至于在半途中破碎。就是今天,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我知道,这是我的一种真实的人生与艺术的梦在延续一一是梦在呼吸、梦在飞扬。
(作者:徐迅选自《散文》2010.11《作家还是梦吗?》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归纳“我”的作家梦得以实现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犹如一只被“缪斯”之箭射中的小鹿,懵懵懂懂,不顾一切地跑上了文学这条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崎岖小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要说文学早已经被边缘化,单说现在的纸质媒体、网络写作业已铺天盖地,写作出版成了一个简单而轻而易举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我咬咬牙就用我的那把“驳壳枪”换来了他的四十本小人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理解文中画线句子“每当我在语言的阅读和表达之中穿行,一种接近和正在接近体验生命的幸福感,还总是那么轻盈地充溢在我的周围,使我备加珍惜和依恋”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作家还是梦吗?”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如何辨别方向
文/骆昌芹
数以百万计的王斑蝶,每年都要从美国和加拿大的繁殖地飞到墨西哥中部山区,艰苦跋涉,行程遥远。它们又是怎样自我引路的?这些蝴蝶全是前一年春季自墨西哥返回的王斑蝶的后代,从未飞越过国界。
在极地附近度过夏日的座头鲸,每逢秋凉水温下降时,便向赤道巡游。蜜蜂一路寻觅花粉与花蜜之后,终究也会径直飞返几千米外的蜂房。庞然大物也好,小不点儿也好,又都是如何识途认路的呢?
复合导航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世界上众多迁徙动物均能利用“助航设施”,每年可旅行几千公里。研究人员曾经认为,它们只是依靠河川、海岸线以及其他的可视标记作为引导而已。也曾有人推测,此类动物运用了“感觉导航”,即让特殊的嗅觉和听觉指引它们抵达目的地。然而,这两项技能并非总是适用的,特别是在汪洋大海的上空,或在阴天,乃至在夜幕笼罩大地的时刻。
研究结果显示,众多飞禽走兽都拥有“复合导航系统”。它们凭借的是气流、水流、温度变化、可视标记和各种气味。夜间迁徙的候鸟,如黄莺和萨凡纳等,起飞之前就曾使自己适应落日晚霞现象,以便向正西飞。同时,与旧时的海员一样,它们还察看北极星等一些星座的方位。
体内里程计
蜜蜂和信鸽则把太阳用作判断方向的罗盘。太阳的每日位移,是其飞行数据的一个部分。这样做,得借助自身跟踪地球日夜周期的体内时钟。
科学家现已查明,蜜蜂具有“体内里程计”,它们知道自己究竟飞了多远。在匆忙赶路之际,它们还随时勘测标记。研究人员甚至观察到,蜂群在出发前是怎样试飞的。这些定向飞行,说不定就能教会蜜蜂把地形作为“助航设施”。
________
海龟、鲸鱼、候鸟、有些鱼和瞎鼠,则凭借地磁场走南闯北。其“接收器”为位于头颅内的一种磁体、磁铁石晶体。像磁性金属屑那样,磁性晶粒能让自身与磁场对齐,从而可向脑发出关于方向的信号。此外,动物应适应磁倾角,磁倾角可以帮助它们测定精确的位置。
生物学家发现,连笨拙的海龟也在使用一种“磁倾角罗盘”。幼龟在佛罗里达沿岸出壳后,随即游入大海。它们在大西洋生活多年,直到长大才回到出生时的岸边去交配和巢居。
在返回过程中,要是离开正道,过于偏南或偏北,便难免冻死途中。多亏了“磁倾角罗盘”,笨拙的海龟得以走在正道上,准确地回到故乡。
(选自2009年第12期《科学启蒙》)
1.揣摩理解:文章以王斑蝶、座头鲸及蜜蜂识途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开头方法的把握。说明文开头常运用一些现象引出话题,作为一段或全文围绕的中心,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品析语句:“这些定向飞行,说不定就能教会蜜蜂把地形作为‘助航设施’”中的“说不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在品析语句时,要联系上下文,把它们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仔细揣摩,有时还需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去深入领会,体会它们的深层含意和作用。)
3.内容概括:在文中横线处拟写一个小标题。
(温馨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4.写法分析:“同时,与旧时的海员一样,它们还察看北极星等一些星座的方位”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别各种说明方法,并体会、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对各说明方法能够辨别,且熟知其作用效果,便可准确答题。)
5.比较阅读:本文和课文《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都是有关动物的说明文,它们的说明对象及说明顺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区分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内容上,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具体的实物,以说明其形状、构造、功用等为主;而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以说明事物内在的成因、原理、发展规律等为主。形式上,事物性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的结构,而事理性说明文一般采用递进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