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判断下面的诗句和课文是否正确 ①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A、正确 B、错误 ②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A、正确 B、错误 ③潭西南而望,犬牙交错,明灭可见。其岸势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A、正确 B、错误 ④苏轼在《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的词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A、正确 B、错误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的千古名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A、正确 B、错误 |
试题答案
A,A,B,B,A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孩子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乙文】 一次单元测验后的第二天早读,乌兰老师把我叫出教室。平日她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好像要看透我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我隐约地感到什么,慌恐地低下了头。乌兰老师缓慢而又严肃地说:“康宁,知道我为什么找你吧?”我本能的点点头,又摇摇头,不敢说话。“好,等你想通后再来找我谈谈吧。”我的心剧烈地收缩了一下:老师知道了那件事?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呆住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原来,测验前,我为了取得好成绩,向别班的同学问了考题。早上,老师问我时我本想向老师和盘托出,却又怕失去老师对我的信任。我真后悔呀!这时乌兰老师那亲切的笑容又浮现在我脑海里,她似乎在鼓励我: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错误!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爬起来写检查。
第二天,我带着检查来到乌兰老师办公室,作好了一切挨克的准备,可心里还是咚咚地打着鼓。乌兰老师对于我的到来并未感到意外,看完检查后,她语重心长的说道:“康宁,真正的成绩要靠自己付出代价去取得,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听了这话,我再也忍不住了,羞愧的泪水夺眶而出。乌兰老师慈爱地为我擦去了泪水,再一次叮咛我:“康宁,牢牢地记住这次教训吧!”的确,这个教训会令我终生难忘。我的心十分沉重,悄声走出了办公室。在回头关门的一刹那,我看到乌兰老师正在深情地望着我。
上操时,乌兰老师递给我一张纸条,眼里充满了关注与鼓励。我忐忑不安地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康宁,我相信从此你会更进步,更成熟,你会明白成绩本身的意义……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喜欢你,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这里,我的眼睛再一次润湿了。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
在我泪水模糊的眼前,又出现了乌兰老师那慈母般亲切的笑容……
1.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 文,内容都是写 。
2.甲文通过五件事的简洁 ,乙文通过对一件事的详细 ,都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沉的感情。
3.请各用五个短语概括甲文每件事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乙文一件事的大意。
甲文:① ② ③
④ ⑤
乙文: 。
4.甲文中前四件事写 ,第五件事写 ;前四件事和第五件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 。为什么?答: 。
5.乙文中的一件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局是 。
6.甲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一句中“狡猾”的意思是:( )
A.诡计多端,破坏纪律。 B.很不老实,欺侮老师。
C.调皮机灵,天真无邪。 D.故意惑人,不可信任。
7.乙文中“这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投机取巧呀”中的“投机取巧”的意思是:( )
A.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私利。
B.不付出艰苦劳动,想靠小聪明取得成功。
C.窥伺时机以谋求私利。
D.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胜利。
8.甲、乙两文从表达方式看都是以 为主,其间还有适当的 ,甲文还运用了 、 描写。
9.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描写,乙文还运用了 、 描写。
10.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以“ ”的叙述来衬托记叙中的主要人物。不同的是,甲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乙文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她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 。
11.甲文中“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和乙文中“老师知道了那件事?”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A.疑问句 设问句 B.设问句 疑问句
C.设问句 反问句 D.反问句 设问句
12.甲文中“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流露出作?者 、 老师之情;乙文中“我用颤抖的双手把这张充满爱与信任的纸条紧紧地贴在胸前”,表现了作者 、 老师之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愉 快周国平
(1)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2)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即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3)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4)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书好。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做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博尔赫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做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著作,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哪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
(5)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我还相信,与灌输知识相比,保护和培育读书的愉快是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所以,如果一种教育使学生不能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反而使他们视读书为一件苦事,我们便可以有把握地判断它是失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中心论点,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证,请找出或提炼文章中的三个分论点: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试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语境,明确第(4)段画线的句子意在告诉读者
[ ]
A.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是得到世人的承认的。
B.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是具有权威性的,是不容怀疑的。
C.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文章中作家、作品的评价也带有主观性,也是一家之言。
D.无人怀疑蒙田和博尔赫斯是学者型的作家,但他们对于名家名著敢于直抒己见,不人云亦云,这正显示出他们出于性情的读书态度。
4.下列哪一项为本文没有用到的论证方法
[ ]
5.第(5)段中画线句子表现的内容可以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概括,请选出
[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