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B、纳罕——惊奇,诧异。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
试题答案
D[ ]
B、纳罕——惊奇,诧异。
C、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瘦骨嶙峋——形容山势险峻,陡峭。
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更加)高 锲(不放弃)而不舍 一丝不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B.杂乱无章(文章) 义愤填膺(胸) 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C.迥(差得远)乎不同 告罄(指财物用尽) 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
D.春华(开花)秋实 兀兀穷年(一年到头) 日薄(阳光不灿烂)西山
|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更加)高 锲(不放弃)而不舍 一丝不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B.杂乱无章(文章) 义愤填膺(胸) 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C.迥(差得远)乎不同 告罄(指财物用尽) 众目睽睽(睁大眼睛注视)
D.春华(开花)秋实 兀兀穷年(一年到头) 日薄(阳光不灿烂)西山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叩头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 时人莫之许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叩头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 时人莫之许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分)
译文: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忧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叩头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D.腰白玉之环 腰:腰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当余之从师也 时人莫之许也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足肤皲裂而不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中的“嗜学”是文章的中心词,全文围绕它层层展开。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读来情感恳切,语重心长。
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他自己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
4.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分)
译文: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分)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①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0C~500C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也将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
③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
④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稍微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
⑤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的温度会骤然增高,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浓度很低的硝酸,并随雨水降到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化合变成很好的化肥——硝石。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⑥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⑦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1期,有删改)
1.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
C.沙漠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水 | D.沙漠地区的恶劣气候 |
2.下列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沙漠地区土壤中的氮含量很少,气候不断变暖导致它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
B.即使没有阳光的照耀,沙漠土壤中的氮也会随地表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释放出来。 |
C.如果能有充分的水,那么干旱地区土地的出产就会得到改善。 |
D.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 |
3.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是指沙漠“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的现象。 |
B.气候温和地区的氮在土壤和大气中能循环而达到平衡,功劳在于大雨。 |
C.如果能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减少干旱地区氮的流失。 |
D.如果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那么沙漠扩张的势头将会减弱。 |
4.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第①段加点的词语“可怜”,重在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
B.“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中的“都”字表示全部. |
C.第⑤段用了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D.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