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2)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3)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试题答案

A,B,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①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在秀丽的江南水乡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南京。其中位于东郊钟山南麓的中山陵园,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

  ②钟山的本源出自江苏南部的茅山山脉,它北延至南京、镇江之间,称为宁镇山脉。钟山是后者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000米,南北宽度3000米。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和谐的大自然图画。相传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以后,曾到钟山来打猎,看到周围的风景优美,地势也很开阔,就表示了身后要埋葬在这里的愿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决定将陵园建筑在南京的钟山南麓。

  ③陵园的设计是通过方案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当时有许多中外建筑师参加,但入选的前三名都是中国建筑师。首奖是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由于他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工程于1926年1月动工,3月26日奠基,至1929年基本完成。同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香山碧云寺运来安葬,但末期工程直到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陵园用地面积4.6万亩,先后施工6年,使用的经费按当时的币值计算,共达400余万元。

  ④陵园的总体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东、西距灵谷寺与明孝陵各约1000米(其间有道路相连)。这样就将三区著名的名胜联为一体,从而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在区域规划上是值得的。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000米,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覆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的气氛之中。

  ⑤陵园的总平面布局,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南部包括入口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在总图上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本体)。

  ⑥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标志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门的缓长坡道,汽车可循此直达陵门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倾斜台地,东、西侧各建面阔三间的硬山卷棚小屋一所,为过去守陵卫士的驻所。正面建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琉璃单檐歇山顶。屋身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金光大字。

  ⑦循陵门后石阶即至碑亭,亭内在龟跌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嵌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⑧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万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景色。

  ⑨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的《告诫党员演说词》全文。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⑩墓室直径约16米,高10米,地面中部砌圆形凹穴,安放中山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山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以梅、玉兰等花木。

  (11)解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5分)

墓(  )②灵(  )③突(  )

④远(  )⑤细(  )⑥深(  )

⑦机(  )⑧南(  )⑨横(  )

刻(  )

2.为文中画□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1分)

[  ]

A.甲称道  乙肃穆  丙奇妙

B.甲称赞  乙肃穆  丙奇特

C.甲称颂  乙肃静  丙奇妙

D.甲赞颂  乙肃静  丙奇特

3.第②段文字介绍了钟山怎样的地势及环境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南北宽度3000米中加粗词语“仅”的表达效果。

(2分)________________

5.中山陵园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

6.依次写出第⑥至第⑩段主要介绍的中山陵的结构布局,并指出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2分)

________________

7.第⑧段描写了大平台上所见景色,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

8.选出为全文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2分)

[  ]

A.①-③|④-⑤|⑥-⑩|(11)

B.①|②-⑤|⑥-⑩|(11)

C.①|②-⑩|(11)

D.①-⑤|⑥-(11)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第二段中空缺的三句话。

(3)指出文中空缺的两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

  A.排比、夸张
B.比喻、拟人
  C.拟人、比喻
D.排比、比喻

(4)第二段的写景,运用多种形容词、动词,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特征。请用划线方式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碧绿    味道

  长吟    颜色

  肥胖    形状

  臃肿    体态

  酸甜    动作

  轻捷    声音

(5)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的运用强调的是

[  ]

  A.百草园的景色优美。

  B.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有无限趣味。

  C.百草园的乐趣非常多。

  D.百草园有很多的动植物。

(6)从两个“不必说”的内容看,前者是(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后者采用了(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的顺序。

(7)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描写的景物属________,“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________。

(8)第二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A.局部 B.整体)。

(9)简答题。

  ①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谈你从选文中看出“我”具有怎样的心理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

  (1)公元960年赵宋政权建立后,先后兼并了各地割据的势力。耐人寻味的是,西蜀、南唐政权虽为北宋所灭,可是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却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特别李煜入宋以后所作,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鹏运说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2)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间,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拟南唐李理璟、李煜。柳永则是其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作者。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

  (3)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前代论者或谓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则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见《填词杂说》),以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3)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慎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

  (5)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字弃疾)。”张炎《词源》谓其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

(1)从全文来看,作者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3)(4)段可以看出,北宋和南宋最为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是            

(3)第(4)中引用陈毅的《吾读》的话的作用是       

(4)第(5)段的作用是      

(5)请说说你对宋代词坛或词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5

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的宋代词坛

  (1)公元960年赵宋政权建立后,先后兼并了各地割据的势力。耐人寻味的是,西蜀、南唐政权虽为北宋所灭,可是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及大臣冯延巳的词风却深深影响着北宋词坛。特别李煜入宋以后所作,正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鹏运说李煜是“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国之君,在词坛则无愧为开创一代风气的魁首。

  (2)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如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以至晏几道等,都是承袭南唐、《花间,遗韵的,晏欧之间,甚至有与《花间》《阳春》(冯延巳词集名)“相杂”者。然而试读他们的代表作,其气象高华而感情深沉,也各具个性,“士大夫之词”的格调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几道,贵介公子而沉沦下位,落拓不羁,其词“清壮顿挫”,更胜乃父,故论者以晏氏父子比拟南唐李理璟、李煜。柳永则是其时进一步发展词体的重要作者。他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

  (3)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鸡漫志》),且“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的境界更大为拓展。苏门弟子及追随者秦观、黄庭坚、贺铸等都能各自开辟蹊径,卓然成家,在词坛呈现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尤其秦观的词深婉而疏荡,与周邦彦的富艳精工、李清照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各超婉约词之顶巅。前代论者或谓周邦彦是词艺的“集大成”者。周邦彦与柳永并称“周柳”,主要是指他们在词中的情意缠绵;与南宋姜夔并称“周姜”,则主要指他们对音律的精审,故也有称周姜为格律派的。然而在“淡语有味”“浅语有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方面,周邦彦是不及秦观、李清照以至柳永的。故明、清人推秦、李为婉约宗主,是很有见地的。李清照生当南北宋过渡时期,南渡以后词风由明丽而变为凄清,沈谦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见《填词杂说》),以与李煜相提并论,确也当之无愧。

  (3)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张元干、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其中以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他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辛弃疾在宋词人中创作最为丰富,历来与北宋苏轼并称“苏辛”,也各有特色。前人或在苏、辛之间比较高低,正如唐人之作李(白)、杜(甫)优劣论,是很困难的。陈毅《吾读》曾说:“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如虎。”不加轩轾,允称卓识。南宋时期还有许多杰出词人对婉约词风进一步开拓,宛如丛丛奇葩争胜,也不可能都用婉约一格来概括。妻夔的“清空”“骚雅”,史达祖的“奇秀清逸”,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张炎的“清远蕴藉”、“慎怆缠绵”,等等。他们都是在词的音律与修辞艺术上精益求精,有时也在所作中寓托家国之感。

  (5)值得注意的还有与南宋大略同时北方金朝地区之词,大致都是受宋词的影响,而与南方桴鼓相应,故当为当时词坛的组成部分。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元郝经《祭遗山先生文》说他“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字弃疾)。”张炎《词源》谓其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邦彦)、秦(观)”。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

1)从全文来看,作者与这篇文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3)(4)段可以看出,北宋和南宋最为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是            

3)第(4)中引用陈毅的《吾读》的话的作用是       

4)第(5)段的作用是      

5)请说说你对宋代词坛或词人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化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
      (二)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三)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这几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                ,体裁               
2.(一)段文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     ]

       A.对比         
       B.象征        
       C.夸张
3.(一)段文字中加黑的“这”指代                              
4.(一)段文字中加黑的“我”指                               
5.(一)段文字从                                                                      五个方面对闰土的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
6.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把序号写进

[     ]
     A.旧中国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摧残的贫苦农民的形象。
     B.在旧中国穷困潦倒,生活无法维持的农民形象。
     C.由于多子,饥荒,苛税……等原因,致使贫困潦倒的农民形象。
7.闰土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
[     ]
     A.岁月流逝打的印记。            
     B.饥寒交迫,过度操劳所致。
     C.腐朽的反动统治阶级,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
8.划横线的两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     ]
     A.两句都是比喻句                
     B.后句是比喻句,前句不是比喻句。
     C.前句是比喻句,后句不是比喻句。
9.“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是个动宾短语,其宾语是                      。 
10.“我想:”这个冒号表示
[     ]
     A.总结上文      
     B.提示下文       
     C.表示强调      
     D.既总结上文,又提示下文
11.(二)段文字中加黑的“一气”,此处正确的答案是
[     ]
    A.不间断的,如:一气呵成;      
    B.声气相同,如:同一伙;      
    C.一阵,如:瞎闹一气。
12.(二)段文字中“隔膜”一词,正确答案是
[     ]
    A.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B.彼此不接触,断绝往来。      
    C.彼此不了解,接触少。
13.(二)段文字中省略号表达的意思是
[     ]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断断续续     
    C.表示沉默或正在思考      
    D.表示话未说完
14.(二)段文字中三次用到辛苦一词,其辛苦的原因是不同的。里面倾注着作者不同的感情,请用线把相应的答案连接起来:
   A.辛苦展转         挖空心思损害别人               同情
   B.辛苦麻木         为寻找正义而艰苦奔波        愤恨 
   C.辛苦恣睢         为生活奔波而辛苦               愤怒
15.(二)段文字中“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答:                                                                                                                                 
16.(三)段文字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A.这里的路语义双关,一指________ ;二指________。
B.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正确的序号是
[     ]
   A.对未来前途的怅惘                    
   B.对踏出希望之路的信心 
   C.对美好前景的热切向往             
   D.对见到光明前途的喜和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