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对全诗的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统领全诗的词语是观。诗的开头总写沧海全景,写海水和山岛的形象,包含惊讶赞美之 情。 B.诗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表达了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C.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在写景的十句诗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试题答案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1分)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________ 。
12、(1分)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5、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划线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全品中考网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7.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10.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4分)
11.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理解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古诗文默写(7分)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⑤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论语)十则》中强调无论别人的品行是否贤德,都可以引以为鉴,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2. 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感叹光阴无情,岁月匆匆,新生事物不可阻挡。”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晏殊《浣溪沙》一词中表现对光阴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