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按课文内容,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②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③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④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⑤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A、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②①③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甲)(新华社长江前线22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入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撤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实破了。

(乙)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长江天堑,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空中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南京城冲去……

(丙)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说:“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的美丽和宽广。……

1.甲、乙两文表现的是同一内容即_______________相同,但体裁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不同。甲、乙、丙三文的体裁各不相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甲文画线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D.抨击

3.甲文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A.归纳上文                         B.总结下文

C.承上启下  &nb?sp;                        D.照应首尾

4.乙文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可用甲文中两个词语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章内容解说(丙)段中以下三个词的内涵:

1怎样(你们已经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

2什么(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

3多么(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

6.从结构角度分析甲、丙两文,正确的项有(   

A.都是新闻的主要部分

    B.都是新闻的导语部分

C.甲文段有新闻的导语、主体两部分

D.丙文是主体部分的第三个事例

7.从材料安排角度选出分别与甲、丙两文有关联的项(   

A.按事实的主次安排材料

B.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C.按文体的特点安排材料

D.按由果及因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

8.甲文段在摘抄时有两处笔误,使词语运用不当,请抄写在下面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与“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长江天堑,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这两句中“认为”一词都在句子中作谓语。

B.甲文电头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正在迅速发展中。

C.西路军渡过23的人所用时间为24小时。

D.写消息并不是纯客观的报道,它要把作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等融入其中,但一定要真实准确。

E.消息的三个特点是:真实、及时、简洁;其中最根本的是真实。

10.丙文所表现的志愿军的精神是(用文中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丙文中说“用不着多举例”,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举例的特点:

1)本文的三个典型事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个事例的典型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个事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事例紧紧联系和连接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