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完成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销声______迹     风雪______途      周而_____始    草木_____枯
②_____耳不闻      五彩斑______      无动于_____     在_____难逃

A、①匿;载;复;容;②充;斓;衷;劫
B、①匿;载;复;荣;②充;斓;哀;劫
C、①匿;载;复;荣;②充;斓;衷;掠
D、①匿;载;复;荣;②充;斓;衷;劫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1-3题。

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点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下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

A.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

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

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

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

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

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

第④段中加粗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

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

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

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选段,完成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
  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②段说明的对象,正确的一项是(   )
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2.对第③④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文字,句与句之间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
B.逆温层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高处的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低处的暖空气则上升到高处。
C.逆温层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秋冬之交,尤其是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D.第④段中加粗词“后者”指的是:1921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3.下面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B.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举的三个例子,说明的道理是: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影响物候的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D.第④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有古今的差异,令人信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