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选出画线部分最明显的一处停顿。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试题答案
D(2)天上飘着硕大的雪花,地上铺着一层冰雹加雪水的混合物。我从离家有六七里地的乡村小学散学回家,手上拎着一只火炉,脚上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棉鞋。不出一里地,棉鞋就湿得没了一根干纱,拖在脚上十分吃力。
(3)半路上,远远望见父亲打着家里那把惟一的大黄伞,提着我那双旧解放鞋,急急地往我这边赶。我心里顿时热乎得像刚刚出笼的小麦粑,心想:父亲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关心我了?我上学的那些年,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雨,也不管天上是掉雪花还是掉刀子,父亲都绝对不会像村里的其他家长一样,给他儿子送伞送鞋的,除了这次。他忙。
(4)我兴冲冲地奔向父亲,一边兴奋地大声喊着:“父——”。可是离父亲越近,我越发现父亲的神色不对劲:他的四方大脸阴沉着,黑漆漆的一对剑眉冷冷地皱成两把弯刀。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终于,在离他 3米远的地方怯怯地站住了。父亲的脸让我心惊肉跳。
(5)然而父亲却一个箭步飞到了我面前,还没等我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的两边脸就各挨了一记响亮的大耳光。紧接着,我和手上的火炉一起滚到了雪地里。父亲一把拉起两耳轰鸣的我,厉声质问道:“哪个叫你穿着暖鞋踩雪水的?你看看,你看看,这鞋糟蹋得像个么样子?!”父亲又瞥了一眼地上摔成几瓣的泥制火盆,更是心痛得嘴直咧咧,他的火气呼呼地蹿得更高了。他在路边随手折了一枝带刺的灌木条,劈头盖脸就往我身上抽。末了,他喘着粗气命令道:“把鞋给老子脱了,光脚板滚回去!”见我迟迟不动,他像拎崽猪一样猛地把我拎起来,扒了鞋子,然后夹着暖鞋以及他带来的解放鞋,头也不回地走了。
(6)那三四里地,我是光着脚板回去的。回到家,双脚冻得失去了知觉。母亲把我的脚按进滚烫的水里时,那个疼,钻心。
(7)13岁那年。一个夏天。
(8)父亲拉着装满石子的板车往一个建筑工地赶。我在车后面出着蛮力推。父亲的脚一前一后,吃力地迈着之字步,尼龙绳子做的板车带子勒进他肩上的肉里。他的身体则与地面呈30度角。我也不见得轻松,两只手由于过分用力而青筋暴露,臀部与头的连线几乎与路面平行。我们脸上的汗大颗大颗地砸在地上。
(9)路过农贸市场那条商业街时,我突然听到从前方一家店铺里,传来悠扬动听的琴声。父亲显然也听见了,他紧赶几步,在传出琴声的那家乐器行前放下了板车。他用脏兮兮的毛巾擦了一把汗,就一屁股坐在街道边的台阶上,仰着脖子咕咚咕咚灌水。我站在琴行门口,看见一位美丽娴静的少女,正端坐在店子里,用纤纤的玉指,弹着一张长条形的塑料琴。那张琴多么漂亮,那琴声是多么好听,我幻想着:要是我有这么一张琴该有多好啊!我呆呆地站了十几分钟,其间,因为我们的板车挡住了行人的路,两个花枝招展的城里大小姐,用嫌恶而狠毒的大眼睛锄了我和父亲几眼。
(10)父亲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我。之后,他鼓起勇气拉着我的手进了那家琴行。然而当我们面对那张像圣物一样的琴,以及中年店老板轻侮的眼光时,我畏缩了,父亲突然也显得有些怯场,他搓着骨节凸现的大手,心虚地问:“老、老板,请、请问这叫么琴?要几多钱?”
(11)店老板白胖的一张脸堆满了不屑,他夸张地长长地“哦(上声)——”了好几秒钟,然后怪声怪气地说:“这叫电子琴,晓得不?切!要1000块钱一张,你们乡巴佬是买不起的!”我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逃也似地跑出了店门。父亲也出了门,他像赌气似地抄起板车绳子就往肩上勒。在正式起步之前,他回了一下头,像是在对我说,又像是在给他自己打气,“松伢,过些日子给你买一张!”
(12)我知道他是在说笑话,或者说是在为他自己刚才的难堪解嘲:1000块钱,天文数字啊!拉板车要拉半年!
(13)可是那年夏天快要结束时,有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郑重地把我叫到了他们面前。父亲像变戏法似的,从灶台下面的猫洞里,掏出了一大叠钱。我正好生纳闷,父亲却笑眯眯地说:“松伢,明朝我带你到城里买电子琴!”母亲则说:“伢喂,琴买回家了要好好练……”
(14)第二天,父亲真的带我到城里的百货大楼,选了一张1200块钱的电子琴,是大楼里最贵的一张。他还买了两本学琴的书,叫《电子琴入门》和《初识五线谱》。
(15)我洋洋得意地把那张琴背回家,来看稀奇的乡亲们差点挤破了我家的门。而我在那张琴上,完成了对音乐的自我启蒙。
(16)16岁那年。一个秋天。
(17)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一所建筑工程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日之间,我家的门楼子突然高了八尺,我也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红人。父亲和母亲欢天喜地办了10来桌酒席,村里来恭贺的男女老少坐了一院子。乡亲们指着我,对自己的孩子说:“要向你松哥学,知道不?”
(18)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和我抬着一只老土的巨大木头箱子,搭5点的早班车,去数百里之外的学校报道。
(19)当夜,在陌生的校园里,我和父亲睡在学校分给我的那张位于上铺的单人床上。因为长途颠簸和晕车,我一会儿就睡着了。半夜里,我突然醒来,发现睡在另一头的父亲,正紧紧地抱着我的双脚,他的身子在一抖一抖地动,而我的脚被什么东西弄得湿漉漉的。
(20)凌晨4点左右,父亲把我叫了起来。他带着我来到学校的大操场上。路灯下,我看见父亲的脸上全是泪水。父亲哽咽着,又无比郑重地对我说:“松伢,我要回去了。回家跟你妈想办法搞钱……父妈没有用,但你要争气……你一个人在外地读书,不像在家里有父母照看,冷要记得加衣,热要记得脱衣,不要洗凉水澡……要和同学处好关系,莫与人争短长……要把书好好念……”
(21)好长的一段话,听得我直打呵欠。见我很不耐烦,父亲摇着头,恨铁不成钢地说:“你这伢!……”然后他说:“你上楼睡觉吧。我走了。”
(22)在3楼的楼梯口,从窗隙里,我望见父亲仍站在楼下,他在不停地用手往脸上抹。几分钟过后,他消瘦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灯光深处,消失在那个繁华得叫人眩晕的城市里。
(23)那3年,我省吃俭用,仍然花了家里5000块钱。那些钱,直到我参加工作两年后才还清。但那3年里,我的口袋里从来没断过钱。
1.选文题目为“爱与恨细节”选文写了哪些爱与恨的细节?
2.选文第(2)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11)节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9岁那年父亲在冰天雪地中让我赤脚走回家,16岁那年,在宿舍,父亲却紧紧抱着我的双脚,为我捂脚。这两处父亲的表现茅盾吗?为什么?
5.品析第(8)节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我也不见得轻松,两只手由于过分用力而青筋暴露,臀部与头的连线几乎与路面平行。我们脸上的汗大颗大颗地砸在地上。
6.选文第(21)节画线句子中省略号处省略了父亲的话语,发挥你的想象,将其内容补充完整。
7.选文第(23)节中划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8.通读全文,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蛇了,狂风像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一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者,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雪雾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决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请给下列加点粗注音:
A.“两腮”的“腮”:________;
B.“弥天”的“弥”:________。
2.结合原文,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A.“混沌”:________;
B.“踉跄”:________。
3.本文开头用“冰天雪地”、“飞雪”、“冰蛇”、“狂风”等词语强调冬天的奇冷,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其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第二段除了渲染天气极端恶劣外,还指出了红军行军途中的不利条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
5.第三段的“将军思索着……”,请把“将军思索”的内容补写出来:________。
6.第八段“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他死时“镇定、自然的神情”,“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的动作,显示了他________品格和________精神。
7.第九段写将军脸上“阴云密布”,“向身边的人吼道”、“老子要……”、“样子十分可怕”,仿佛将军是个缺乏修养、作风粗暴的人,实质反映了将军_______。
8.第十二段的“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其中的含义是(多项选择)
[ ]
A.将军呆了,由于天气寒冷,手脚冻僵了,神智也有些不清了。
B.将军在暗暗谴责自己,没有了解物品严重缺乏的情况,还冤枉了他。
C.将军被这突然来的死亡事件,弄得晕头转向,心里十分痛苦。
D.将军默默祈祷和立下誓言:安息吧,我们一定完成任务,到那时再献上一束鲜花。
9.文章最后一句:“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①此句的含义是________。
②此句与前文哪几句相照应?
答:________。
10.第二段的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余显斌
叮咚,叮咚——驼铃如水,在沙漠响起。一只驼,在沙漠里缓慢地走着,背上驮着被毯,还有水囊和食品。它的后面,跟着一个人——探险家。他们从家里出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明显的,驼已负伤。
那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们遭受到一只狼的偷袭。当时,探险家已睡熟,打着鼾声。一只狼借着云的影子,悄悄逼近,龇着牙,在月影下发出白森森的光。
驼醒了,喷了一下鼻子,仰起脖子,叮当一声,驼铃响了。可是,探险家仍在打着鼾声,沉入梦乡。
狼,在一步步逼近。
驼站了起来,一蹄子,把狼弹出一溜跟斗。同时,自己的腹部也被狼咬了个大口子,长长的,血肉模糊。听到动静,探险家醒了,和驼一块儿赶走了狼。
然后,一人一驼依然走在沙漠上,但速度明显慢了。因为,驼走起来步子很迟缓,一下一下的。也因为这样,到现在,他们仍没走出沙漠。
他们已经陷入绝境:食物还有,可是,水已经不多。每喝一次,探险家心中,就会弥漫起一种绝望,一种恐惧。
水囊里的水只有一小半了,他矛盾了,他知道,就这点水,无论如何供不了一人一驼走出沙漠。
他静静地拍拍驼,驼停住了,望着他。他轻轻解下驼背上的被毯,还有食物,然后提着水囊,又拍拍驼,让它卧下。驼很听话,乖乖地卧下。他叹口气走了,走向山丘那边。
走了一会儿,听到声音,他转过身,驼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他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只驼,没忘驼的职责,它跟人一直都跟得很紧。这是驼的主人告诉他的,现在看来,是真的。
他想甩脱它,很难。
无精打采地,他和驼一块儿走着。茫茫大漠,风刮起,有驼铃声响起,当啷,当啷——
残阳如血。他和驼,在天地之间小如两只蚂蚁,慢慢蠕动。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他们终于停下,倒在沙上睡了。驼仍没忘记自己职责,紧紧靠在他身边。沙漠夜冷,它在为他取暖呢。
驼慢慢睡着了,闭上了眼睛。
他也睡着了,打起了鼾声。
沙漠静静的,只有月光如水,映照着无边的沙砾。
【A】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终于,他移过一个沙丘,嘘了口气,站起来,向远处地平线走去。走了好远,回过头,白亮亮的月光下,沙漠如无垠的海浪。海浪上,再也不见了那只驼。
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
靠着水囊的水,还有食物,一步步,他走出了这片无人穿越的死亡沙漠,回到城市。顿时,他成了传奇,成了英雄,受到功臣般的待遇。每到一处,都有鲜花、美酒和掌声,还有女孩火辣辣的目光。
他成了征服这块沙漠的第一人。
那天,他应邀出席一个集会,受到如潮般的掌声。市长代表民众给他颁奖,因为,他也是这个市的市民,更是这个市的光荣,也是这个市市民的光荣。
拿着奖杯,还有花环,他坐着车回到家。当走下车时,他惊呆了,一只驼蹲在他的门外。风吹过,脖上驼铃响起:叮当,叮当——
这只驼,真是他扔在沙漠上的驼。
它又回来了,在孤独和干涸中回来了。它的背上,驮着他的一些东西。一直,这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没忘记自己的职责。
他跑过去,泪流满面,抱住那只驼。那只驼一动不动,已停止了呼吸。它的致命伤,仍在腹部,狼咬中的地方。那个伤口,已烂成碗大一个洞。
它就是带着这个洞,在生命最后一刻,挣扎着赶到这儿,来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个任务的。
(选自《2012中国小小说》,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他“心里感到一阵轻松,同时,又有说不出的沉重”,请结合文章,分别说说他感到“轻松”和“沉重”的原因。(4分)
小题2:试分析画横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月亮,在天的另一边升起,光亮亮清冷冷的,如水洗过一样。
小题3:本文描写人物的文字形象细腻,请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他轻轻打着鼾,过了一会儿,悄悄坐起来,看到驼仍睡着,就偷偷背着食物,还有水,趴在地上,一寸一寸向前移动,如一只蜥蜴一样,移向那边。
小题4:关于本文的主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围绕下列三组关键词中的一组,结合全文,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5分)
关键词:自私——无私、善良——卑鄙、职责——本能
【甲】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诫子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2分)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2分)指出下面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C.躬耕于南阳:弯曲 D.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8.(2分)指出下面句子主要停顿处标示有误的一项
A. 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故/五月渡泸
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 夫君子/之行
9.(2分)下面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B.《行路难》中借用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表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统治者寄予强烈的期望。
C.《出师表》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寓情于议论叙事之中,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
D.《出师表》中大量合成词,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等,都是诸葛亮的首创,后经提炼作为成语广为运用。
10.(2分)下面对《诫子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全文主旨是劝儿子淡泊宁静、勤学立志。
B. 文章句式对仗工整,说理精警透彻。
C.“年与时驰”和“意与日去”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说法。
D. 全文生动体现了诸葛亮的儒家思想。
11.(2分)请用“/”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8分)请将下面古诗文补充完整。
长江浩浩西来,汇细流,纳巨川,逶迤万里。生生不息的长江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古典文化。出峡口,有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① 。渡荆门,有诗仙吟诵:山随平野尽, ② ;过洞庭湖,范仲淹把酒临风:先天下之忧而忧, ③ 。登岳阳楼,陈与义凭危徘徊:登临吴蜀横分地, ④ ;宣州饯别,李太白幽愤而作:抽刀断水水更流, ⑤ 。扬州酬酢,刘禹锡慨然自勉: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赤壁咏史,杜牧以史鉴今:东风不与周郎便, ⑦ 。京口怀古,辛弃疾思接千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⑧ 。江流奔涌,你究竟能承载多少不一样的人世悲歌?逝者如斯,唯一不变的是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风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a(恶劣、恶浊、拙劣)的环境和十分b(残暴、残酷、残忍)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C(严密、严明、严峻)的考验?
③将军思索着……
④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⑤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⑥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⑦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⑧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从容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⑨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⑾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⑿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⒀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为闪烁的明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⒁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⒂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 ”
1.本文的主人公是 ,本文对主人公所作的描写是 描写。(2分)
2.从第②段A.b 、c 处的括号中,选取最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3分)
a处: b处: c处:
3.第⑧段画线句子是对军需处长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3分)
4.本故事情节的高潮是: (2分)
5.⒁段中“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2分)
6.小说反复描写风雪的主要作用是:(2分)
7.本文末尾⒂段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3分)
A.“这支队伍为什么不怕困难呢?”
B.“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可思议!”
C.“看来狂风可能征服不了这支队伍。”
D.“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8.下面是对这篇小说中心思想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红军不畏风雪严寒坚持行军的勇敢精神。
B.反映将军爱护战士、官兵一致的优良品质。
C.赞颂军需处长所代表的红军战士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
D.赞扬将军知过能改、光明磊落的坦荡胸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风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冰坨,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他们面临的将是十分a(恶劣、恶浊、拙劣)的环境和十分b(残暴、残酷、残忍)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样呢?能不能经受住C(严密、严明、严峻)的考验?
③将军思索着……
④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⑤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⑥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⑦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⑧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从容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之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给他?
⑨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⑾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⑿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说:“他就是军需处长……”
⒀将军发火的表情突然凝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为闪烁的明珠……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⒁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⒂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耳边回响着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 ”
【小题1】本文的主人公是 ,本文对主人公所作的描写是 描写。(2分)
【小题2】从第②段A.b 、c 处的括号中,选取最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3分)
a处: b处: c处:
【小题3】第⑧段画线句子是对军需处长的 描写,它的作用是
。(3分)
【小题4】本故事情节的高潮是: (2分)
【小题5】⒁段中“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2分)
【小题6】小说反复描写风雪的主要作用是:(2分)
【小题7】本文末尾⒂段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3分)
A.“这支队伍为什么不怕困难呢?” |
B.“这样的队伍真是不可思议!” |
C.“看来狂风可能征服不了这支队伍。” |
D.“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
A.表现红军不畏风雪严寒坚持行军的勇敢精神。 |
B.反映将军爱护战士、官兵一致的优良品质。 |
C.赞颂军需处长所代表的红军战士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 |
D.赞扬将军知过能改、光明磊落的坦荡胸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