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修改病句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成功地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A、将“发射”和“研制”调换位置 B、将“发射”去掉 C、将“研制”去掉 D、将“并”去掉 |
试题答案
A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把“降低”改为“缓解”)
B、有关专家建议,在前往疫情发生地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严防病毒不传染。(把“不”字删掉)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把“使”或者“由于”删掉)
D、 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把“发射并研制”改为“研制并发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下列对语病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5月份,百色市多地发生冰雹灾害,冰雹最大直径大约有5厘米左右。(将“大约”改为“可能”)
B.央视新闻6月10日报道:我国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一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去掉句中的“将”)
C.“光盘行动”之所以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它表达了现代公民历行勤俭节约。(在“勤俭节约”后面加“的愿望”)
D.假如有机会到北京,我一定要光临故宫博物院。(“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应改为“莅临”)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都惶恐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著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麻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
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随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地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方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如此说来,克隆人并不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它的所谓“可怕”不过是人们基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之上的偏见和误解。也许,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理性地看待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隆人的立法,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摘自《新民晚报》
2008年1月,有删改)1.文中列举了试管婴儿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一句在结构和修辞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一句中的“最主要”三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你认为克隆人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diàn(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zhàn(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 )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传统文化承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赏心悦目。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积diàn( ) zhàn( )放 闪烁( ) 弓弦( )
2.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将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将横线处补写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B.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既让人大开眼界,又令人眼花缭乱。
C.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肝脑涂地。
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段文字,然后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说明苏州园林总特点的句子。
2.第②句中的“似乎”一词不宜删去,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把第④句中的“败笔”一词改为“有毛病的地方”,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为了强调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作者使用了一系列起强调作用的词语。文中加粗词语不属于这一类的一个是
[ ]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选段的说明对象是
[ ]
2.选段说明的对象有哪三个特征?用文中词语回答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文中画线部分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
4.文中加点词“几乎”应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改悔罢!”
①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②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③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了。④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 )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 )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语段中第三自然段里两个括号应填:
①是
[ ]
②是
[ ]
2.下面对第二自然段理解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不逊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愤然,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证据是青年们也读《新约》。
B.日本政府对托老这封信持否定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气愤,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们的影响,其证据是青年们实际很喜欢托尔斯泰。
C.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怀疑的态度,日本青年所持的态度是疑惑,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论据是青年们很喜欢读托尔斯泰的作品。
D.日本政府对托老的这封信持斥责他的不逊的态度,日本青年们所持的态度是愤然,而青年们暗地里早受了他的影响,其证据是匿名信也采用托氏的开头。
3.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应怎样理解
[ ]
A.鲁迅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这是宏观事实,当时的中国,在军事、经济上确实是个弱国,由于经济落后,相对来说能力就比较低,学习成绩当然要比日本的学生低。
B.这是鲁迅的谦虚的说法。就大多数来说,中国学生的成绩不如日本学生,否则中国青年也不必到日本去留学了;但由于鲁迅特别用功,人又聪明能干,因此成绩较好,然而鲁迅不因此而沾沾自喜。
C.这是鲁迅说的反话,表达了他极其愤慨的感情,是对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及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的污蔑的有力回击。
4.文中方框内应填的标点是
[ ]
5.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①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
②这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是
[ ]
6.文中“影”的词性是
[ ]
7.“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
[ ]
8.文中第四、五自然段中,两个“他们”是指
[ ]
A.两个都指日本“爱国青年”。
B.前一个指日本“爱国青年”,后一个指看枪毙犯人的人们,麻木的中国人。
C.前一个是指转着看的中国人,后一个指日本“爱国青年”。
D.都指麻木的中国人。
9.对“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 ]
A.由于作者要经常看电影受刺激,所以作者决定离开仙台。
B.由于作者不断遭到侮辱,因此作者对日本人很有意见。
C.由于作者认识到国民精神的改变比有一个健全的体格更重要,所以决定弃医从文。
D.由于中国是弱国。而中国人又是低能儿,作者对继续学习失去了信心。
10.“呜呼,无法可想”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
A.揭露反动统治的黑暗,对人们备受摧残感到无比沉痛。
B.对中国人继续被蹂躏、被屠杀,感到无比愤慨。
C.慨叹人们在酒足饭饱之余,以观看同胞被枪毙为乐。
D.对病态社会中的病态人们的麻木不仁,既予以批判,又寄以同情。
11.在课堂内看时事片子的时候,最令作者痛心的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_______,这种精神_______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_______。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_______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 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 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_______,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 来的借鉴,以致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 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预告 消沉 预料 大惊小怪 惊心动魄
B.预料 消沉 预告 惊心动魄 大惊小怪
C.预料 消极 预告 大惊小怪 惊心动魄
D.预告 消极 预料 大惊小怪 惊心动魄
2.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后重蹈覆辙
B.以免重蹈覆辙
C.难免重蹈覆辙
D.难以重蹈覆辙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太强烈 ,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告诉儿子要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
B.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关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的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
C.选文中将对待心灵的创伤的态度比喻为“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意思是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是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D.作者用“克里斯朵夫”的事例主要意思是鼓励儿子做克里斯朵夫那样栽了跟头爬起来前进的、有坚强意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