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珍珠鸟形状的可爱。)
B.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刻飞回笼里去。(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句话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鼓声对观众心灵的震撼。)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夜间远山的形状和船行之快。)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盏油灯

  ①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②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③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④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⑤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⑥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⑦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⑧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⑨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⑩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长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做瓶,血液做油,筋骨做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  )  世(  )

(2)解词。

①谙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投笔从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①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令我陌生的表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这一句有什么含义?(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8)第段“那个时候”指什么时候?用文中的话加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小题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小题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题4】、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小题5】、品味语言(7分)
(1)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分)
(2)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A、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
B、在童年,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小题6】、第⑥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用80字左右,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被窝赞美诗
①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我在童年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年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年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小题1】、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小题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小题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B.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C.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D.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题4】、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小题5】、品味语言(7分)
(1)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分)
(2)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A、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年。
B、在童年,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小题6】、第⑥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用80字左右,8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