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都用错了,你能把它们改正过来吗? (1)我们要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各门功课,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A、名副其实 B、名目繁多 C、名落孙山 (2)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A、名目繁多 B、名不虚传 C、名落孙山 (3)刚一起跑,初一(2)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1500米跑的第一名。 A、后进之秀 B、后来居上 C、后生可畏 (4)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十分关心爱护,无所不为。 A、无动于衷 B、无济于事 C、无微不至 |
试题答案
A,B,B,C(1)我们要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各门功课,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
(2)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
(3)刚一起跑,初一(2)班的夏曦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1500米跑的第一名。( )
(4)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十分关心爱护,无所不为。( )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 B.汗牛充栋 | C.连篇累牍 | D.罄竹难书 |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书、 、 、 、 。(5分)
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
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小题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 B.汗牛充栋 | C.连篇累牍 | D.罄竹难书 |
【小题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小题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
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小题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 B.汗牛充栋 | C.连篇累牍 | D.罄竹难书 |
【小题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小题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
B.汗牛充栋 |
C.连篇累牍 |
D.罄竹难书 |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们是:甲骨书、 、 、 、 。(5分)
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
B.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tà)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⑥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错简”,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jiān 细绢)帛(bó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⑧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⑨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⑩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版面”,版面四周的黑线叫“版框”,也叫“边栏”或“栏线”,简称“线”。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小题1:.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才高八斗 | B.汗牛充栋 | C.连篇累牍 | D.罄竹难书 |
小题3:.第⑦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小题4:.第⑩段划线句“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汉字中的“檄”、“榜”、“检”等都与“简策”有关。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防止虫蛀、腐朽。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现代大都市都有自己的都市动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许多城市可以称得上是小松鼠王国,或者野鸭子王国,或者鹿的王国。旧金山是最有代表性的,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居然卧着上百头野生的大海狮,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抢地盘,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海滨饭馆都把临海的座位当成一等雅座来招待顾客,甚至搭起高高的木板大看台,可以登高检阅。靠近金门大桥则有一处观海鸟的胜地,太平洋海湾中有三个小岩石孤岛,栖息着上万只大嘴鹈鹕、鱼鹰、海鸥。只要鱼群一到,这上万只大海鸟便一起(a)空,作低空(b)翔,然后,一(c)翅膀,像炸弹一样,(d)入水中,百发百中,(e)出水面时,嘴中必有活蹦鲜灵的鱼。这个地方每逢节假日,能引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他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海鸟,看海兽,便成了旧金山人的传统节目和一大享受,位置排得很靠前,和上博物馆有着差不多同等的崇高地位。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1)用“‖”将第1段划分为两层,并说出划分的依据。
(2)第1段的结构关系是
[ ]
(3)给文中a、b、c、d、e五处选择正确的动词
[ ]
A.升、飞、抿、钻、弹
B.腾、飞、抿、钻、射
C.升、滑、拢、射、钻
D.腾、滑、抿、射、钻
(4)第1段中有一处句子的语序有问题,请你找出来加以改正,并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就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联系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这句话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加粗的句子中“首先”与“其次”后面的内容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城市里无鸟无鱼无兽”是否是好事?作者说“未必是好事”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选文(12分)
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
①“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
②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我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
③是啊,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这时候,你却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
④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颤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我没事儿,真的……”
⑤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的时候,禁不住发出了哼笑。好为当年那个浑身颤栗的自己难为情啊!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
⑥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了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
⑦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⑧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去对方头上遮挡……世界“痛吻”着太多的人,当你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你自己的痛苦就会神奇地减淡。
⑨盼着自己能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小题1】选文开头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小题3】第⑦段“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中“这两者”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4】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它阐述了什么道理。(4分)
【小题5】“要我回报以歌”与“我要回报以歌”,只是两个字位置的变动,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分)
阅读下面选文(12分)
世界以痛吻我(张丽钧)
①“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
②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我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
③是啊,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这时候,你却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
④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颤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我没事儿,真的……”
⑤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的时候,禁不住发出了哼笑。好为当年那个浑身颤栗的自己难为情啊!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
⑥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了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
⑦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⑧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去对方头上遮挡……世界“痛吻”着太多的人,当你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的时候,你自己的痛苦就会神奇地减淡。
⑨盼着自己能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1.选文开头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3.第⑦段“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中“这两者”指的是什么?(2分)
4.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它阐述了什么道理。(4分)
5.“要我回报以歌”与“我要回报以歌”,只是两个字位置的变动,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