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小石潭记》出自于“永州八记”。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长诗《毁灭》,代表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另有“三吏”、“三别”,人称“诗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单元选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桥记》。 |
试题答案
C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长诗《毁灭》,代表散文:《春》、《绿》、《背影》、《荷塘月色》等。
C、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诗很多,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另有“三吏”、“三别”,人称“诗仙”。
D、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三袁”之首,“公安派”代表。其作品以小品文成就突出,本单元选入他的一篇《游高梁桥记》。
关于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骆宾王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历来为人们广为传诵。
B.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展开,有自成体系的古文理论,旗帜鲜明,论辩有力。
C.唐代文学史上,“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D.《魏郑国公文集》、《王子安集》、《昌黎先生文集》、《樊川文集》分别是以“官职”、“字”、“地名”、“名号”来命名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感伤是一种情怀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 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住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贫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身躯干枯的弃妇的抽泣。我曾阅读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忧,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早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已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人类伟大的情感?
(文章有删改)
10.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
B.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才伟大。
C.作者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是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的情感基础。
D.《江雪》中表现的感伤情怀进一步触动感伤秋天的作者,产生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11.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
B.杜甫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不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他的感伤还传染了别人。
C.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D.没有杞人的“忧”,社会就不会和谐,大同之道就不能实现。
12.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列举了诗词、绘画、小说等作品中描写的感伤,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论述“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这一观点。
B.论述“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这一观点。
C.论述作者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是为了感染读者,使他们心酸、悯怅,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D.论述作者展示许多人内心的写照,以此来探讨人生的感伤。
13.为什么说“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人类伟大的情感”?下列回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 B.有对人生深邃的思考。
C.是一种大悲悯大苦闷。 D.是一种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①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保尔康斯基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再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龙盘虎卧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家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 】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根据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 】,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心目中,树是傻瓜。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们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会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精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玉墨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多么大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⑦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 】之心、【 】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⑧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这件事我也在《和田行吟》一文中描述过。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⑨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的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⑩还有一年八月北疆下大雨,下着下着,变成了大雪。大雪里饱含水汽,落在仍然枝叶翠绿茂密的树上,雪积了很厚、很重的银冠。第二天阳光一照,十分奇丽壮观,但是不少树承受不了了,枝桠被压得劈开。银雪、绿叶之下,被劈折后露出的白生生的枝桠内质,望过去就像人的白骨被折断后的模样,一样的惊心动魄。树无声,可是你完全可以感同身受它骨折的疼痛。
(11)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12)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生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13)看来我们对它们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周涛)
1.从下列四项中选出填入上文第③段和第⑦段【 】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A.教益 浅薄 敬仰 爱慕
B.教训 浅薄 敬仰 爱戴
C.教益 鄙陋 尊敬 爱慕
D.教训 鄙陋 尊敬 爱戴
2.为什么说大树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根据②、③、④、⑤、⑥、⑦段的内容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大树心里面比谁都清楚,你能说出它清楚的具体内容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从第⑨段起叙述了树的苦难,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①段说树“会教会你许多东西”,说说看你读了本文以后学到了哪些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结合上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乃至社会现实,自选一个角度,展开说说《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