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

A.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增长知识。
B.那石板多年前有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左右重。
C.我们来到博物馆,看到那些精美的艺术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家园——地球。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12分)
小题1:【观察员】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调查统计表》,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对下列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4分)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小题2:【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小题3:【座谈会】在讨论“中学生是否需要课外阅读”这一话题时,有的老师认为“需要”,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作为一名学生,你是如何看待的?根据你的认识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来说服他们。(3分)
小题4:【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病句。(3分)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的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增强我们的阅读能力,拓展我们的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②当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所以,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A.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
B.反方辩词中的第    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诗兴不做    
B.仰之弥高   
C.锲而不舍    
D.群蚁排衙
2.下面句中加粗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B.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等。   
C.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   
D.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体质下降。
3.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4.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5.“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6.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描写的语言不仅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下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

文中下面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诗兴不做

B.

仰之弥高

C.

锲而不舍

D.

群蚁排衙

(2)

下面句中加粗词语与“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句中的“消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吃不洁食物,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B.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等。

C.

要真正消化这些知识,需要经过认真思考。

D.

营养专家说:青少年长期消化不良,会导致体质下降。

(3)

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

A.

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

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4)

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

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

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

作者特别推崇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5)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

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

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

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6)

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

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

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

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