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与原文不一致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试题答案

B
相关题目

阅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在腠理,不治将a.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b.见,曰:“君之在肌肤,不治将c.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在肠胃,不治将d.深。桓候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桓侯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文中a.b.c.d.处的词语应是

[  ]

A.益

B.益

C.恐

D.恐

2.扁鹊第一次会见蔡桓公完毕之后,蔡桓公对扁鹊的评论的原句是

[  ]

A.医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治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为之功

3.对文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项是

[  ]

A.“立有间”有间,有一会儿。用来说明站立的时间,从“君有疾在腠理”一句可知,扁鹊在利用时间进行望诊,即观察病情。

B.扁鹊三次会见桓公,三次陈述诊断结果,第一次用“君有”,第二、三次用“君之”,“疾”与“病”是同义词,文章为避免语言重复,因此第一次用“疾”,后两次用“病”,显示了当时词语的丰富。

C.扁鹊第二、三次劝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先后以“不应”、“又不应”加以拒绝。拒绝的理由有二,一固执、自信;二对医生反感。

D.扁鹊第四次“望桓候而还走”,“桓侯使人问之”。,特意的意思。但并非说明桓候觉醒,只是对“还走”不解而已。

4.与“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

A.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B.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C.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D.臣是以无请也。

5.对扁鹊逃秦的原因,分析不当的是

[  ]

A.蔡桓公病入膏盲,扁鹊知道不可救药,为避免治而不愈招来横祸,才逃往秦国。

B.扁鹊既深知桓公蛮横、残暴的为人,又了解桓公病情的严重程度,才决心回避,逃到秦国的。

C.扁鹊为医实事求是,既知桓侯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便不愿再冒任何风险而逃往秦国了。

D.扁鹊身为医术高明的医生,不愿为抢救蔡桓公不成而影响自己的名声,因而逃往秦国。

6.对本文内容概括最正确的是

[  ]

A.本文叙述了扁鹊为蔡桓公看病、治病的过程。

B.本文叙述了扁鹊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的事迹。

C.本文叙述了蔡桓公园讳疾忌医而致死的故事。

D.本文叙述了蔡桓公因不懂医学知识而又主观自信而致死的故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文言文段,完成1-5题。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③。”而曰:“然。昔者吾舅④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⑤识之,              !”

注释:①[式]同“轼”,这里作动词用。②[子路]孔子的学生。③[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好像有很悲伤的事情。④[吾舅]我的公公。⑤[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这里指子路。

1.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cù)蹙:窘迫。     B.与吾祖居者(nǎng)曩:从前。

C.谨之,时而献焉(sì)食:吃      D.蒋氏大(qī)戚:悲伤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地之出                       ②则久已              

3.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

                                                                        

6.【乙】文中横线处删去了原文中的一句话,请根据文意选用【甲】文中的一句话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如果用“为免赋税甘愿冒死捕毒蛇”来概括《捕蛇者说》选段的内容;那么,对【乙】文的内容应怎样概括?把它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要求对对联,字数相同、结构大致相近即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赵襄子学御
韩非子
       赵襄子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子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君之不察,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②御:驾驭车马。 ③王子期:赵国的大臣。④易:交换。后,落后。 ⑤逮:及,赶上。文中指超过。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1)可以进速远(          ) 
(2)君之不(          )
2.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A.驾驭的技术已经用尽,这是使用它的过错。
    B.驾驭的技术已经教完,过度运用就会相反了。
    C.驾驭的技术已经用完,再使用就会超过。
    D.驾驭的技术已经教完,这是使用者的过错。
3.下列分析王子期取胜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
   B.因为王子期教御术“未尽”
   C.因为王子期懂得“御之所贵” 
   D.因为赵襄王知道“先后心”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