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桓公伐孤竹 |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文段的故事中有一个成语流传至今,它是:老马识途。 A.正确 B.错误 |
试题答案
B,B,A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主人处处款之 | C.事列《神仙》之传 | D.跪而拾之以归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主人处处款之 | C.事列《神仙》之传 | D.跪而拾之以归 |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主人处处款之 | C.事列《神仙》之传 | D.跪而拾之以归 |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从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反 反:
③迷惑失道 道: ④老马之智 智:
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主人处处款之 |
C.事列《神仙》之传 |
D.跪而拾之以归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注解:①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⑦孤竹,诸侯国。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④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20.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个成语)。(1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老马识途管仲①、隰朋②从于桓公而伐独竹③,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①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政治家,任齐桓公国相。②隰(x0)朋:齐桓公左相。③孤竹:国名。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春往冬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亦过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乃放老马而随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山中无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仲、隰朋是怎样帮助桓公找到路和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